患者逐年增加、照護費用相對高昂
我該買「失智險」轉嫁風險嗎?
撰文:林竹
「7旬老婦疑似患有失智症在路上駐足,員警趕往協助其返家,心急如焚的家人終於放心⋯⋯。」近來不時看見這類與失智症有關的新聞,這是因為台灣進入高齡社會後,失智症人口逐年攀升。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布的數據指出,2019年台灣失智症患者有23萬5,000人,推估2022年將增加到31萬2,000人。
▲失智人口不斷攀升,透過商業保險轉嫁照護費用減輕家庭負擔。本刊資料
失智症不僅是身心健康問題,也為家庭經濟帶來負擔。失智症照顧的人力及費用,較一般長照來得高,以入住養護中心來說,失智症照顧費用約為一般長照的1.2倍。這麼大的開銷,有什麼工具可支應嗎?
想轉嫁失智症的照顧費用,可以像住院、重病費用一樣,透過商業保險來填補政府基本費用補助不足的缺口。過去大多會透過2種保險來規畫—1 . 長期照顧險( 簡稱長照險),但保費高、定義相對模糊;2.失能險,但是以失能為主,且目前市場近已絕跡。
近來則多了第3個選項—失智險。這項保險業者新推出的險種,如何轉嫁失智照護的風險?我們可以從下列2點來比較、分析:
理賠條件》以認知功能障礙為依據 定義明確保費也更便宜
目前的失智險,訴求是只要符合「認知功能障礙」即提供保險理賠。南山人壽商品部副總經理游乃穎指出,專科醫師通常會以「臨床失智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CDR)作為評估失智症嚴重度的標準,判斷病人是否持續失智狀態,且符合「認知功能障礙」。因此市售失智險大多也以「認知功能障礙」作為理賠條件,主要依病程輕、中重度,分為「認知功能障礙初期」與「認知功能障礙」2種(詳見下表)。
國泰人壽商品部協理翁建勳則表示,相較於長照險以「認知功能障礙」與「生理功能障礙」(詳見名詞解釋)為理賠認定標準、失能險以符合保單條款失能等級表為標準,失智險理賠的範圍相對較小,但定義更明確,保費也更為便宜。在同樣投保條件下,失智險年繳保費僅約長照險的4成∼6成,相對更精省。
理賠項目》加入保費折抵機制 並提供實物給付選項
雖然失智險是以「認知功能障礙」為基準,但不是每張保單都針對「認知功能障礙初期」進行理賠。像是南山人壽輕憶陪伴長期照顧健康保險,若保戶被判定為「認知功能障礙初期」,可請領一次給付的保險金,若為「認知功能障礙」可申請一次給付與分期給付保險金;國泰人壽新憶樂活認知功能障礙終身健康保險則以中重度為主,即符合「認知功能障礙」才能申請理賠。
考量失智症是不可逆的疾病,預防勝於治療,因此失智險大多加入「健康促進」的概念,只要保戶健康檢查或走路步數在一定數值、條件內,失智險就提供保費折抵機制,讓保戶維持良好生活習慣與健康,降低罹患失智症機率。
此外,最為不同的理賠項目,是有的失智險提供了「實物給付」的設計,即被保險人投保時,在分期給付保險金部分,可事先選擇要現金給付還是實物給付。現金給付是按保額發放,實物給付則是與保險公司合作照顧服務機構,會派人至被保險人府上,評估其需要的照顧服務,這些服務的費用就由保險金支付。
舉例來說,A君投保失智險,當符合「認知功能障礙」時,可請領分期保險金每月2萬元,若選擇實物給付,服務機構派人評估A君需要失智基本照顧,假設費用為每月1萬元,保險公司就會直接以2萬元的分期保險金來抵付,被保險人或家屬不必額外出錢。至於剩餘的1萬元,保險公司則會在年底結算時,返還給被保險人。
但要注意的是,若被服務的金額大於分期保險金,家屬就必須自行支付;此外,照顧的費用非一成不變,可能會因物價上升或照顧狀況改變而調整,若超過分期保險金,家屬就必須自掏荷包。翁建勳認為,失智險納入實物給付的好處是,讓保戶能享有更好的照顧品質,且避免現金被他人所挪用等情況。
終身險保費高但固定 定期險保費隨年齡增長
失智險雖具理賠定義明確、保費精省與給付項目多元的優點,但投保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目前的失智險分為2類:
1.終身險為主:大多為限期繳費,保障到99歲,保費採平準費率,不會隨年齡而成長。
2.定期險為主:有長年期與1年期2種,長年期同樣是限期繳費,但只保障到85歲,也是平準費率;1年期失智險可續保至被保險人85歲,年繳保費依續保年齡增長,有保證續保但不保證費率永久不變,有升降的可能性。
專家建議,預算較高者可買終身險,預算有限者則可考慮定期險,但要注意年繳保費的變化,若老後保費變貴,是否能夠負擔。
《名詞解釋》
生理功能障礙
依巴氏量表或其他臨床專業評量表診斷判定, 在「進食、移位、如廁、沐浴、平地行動與更衣」6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中,持續存有3項(含)以上之障礙者。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我該買「失智險」轉嫁風險嗎?
Smart智富290期
2022/10月 第290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