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我們都低估了貓的潛力

原本我有兩隻貓,一隻橘貓、一隻灰貓,橘貓年齡稍大。最初兩隻貓放在書房,書房在臥房隔壁。前陣子橘貓罹癌過世,我想灰貓沒了伴,就比較常打開門讓牠來臥房。
愛貓的人常把自己形容成「貓奴」,奉貓為主子,日常照料呵護備至。網路圖文常強調貓的孤高,之前我逗貓玩一陣子後就放牠們自己做伴。允許牠一天有超過一半時間進臥房後,才發現灰貓其實很黏人,如果有人在床上,牠可以跟著躺一整天,保持翻身不會被壓到的距離,依偎在一起。

這時我才察覺,原來貓咪跟人的依附關係(attachment)可以那麼強烈。牠想靠近我們,不希望我們離開,如果關在書房久了,就會一直咪嗚叫想引起注意。接著我又發現,相處久了,牠對人類的語言跟肢體動作,也愈來愈能了解。

比如說,現在我從臥房進浴室,或走到餐廳、廚房,牠會跟進跟出。招呼牠跟著來、要牠先回房間,聲音動作明確一點,牠總是聽得懂。這下我好奇起來,上網蒐集文獻資料,才發現這幾年學術界開始對「人貓關係」產生關係,有愈來愈多研究出爐。

看似孤高,多數貓易依附人類

為什麼對貓的研究比較少、比較慢?或許因為我們對貓的成見,也或許貓就是不如狗熱情,對飼主說話的反應比較慢,要設計研究比較不容易。但其實,貓有貓的個性,有三分之二的貓,對飼主容易產生強烈的依附關係,其他三分之一不容易。如果是以現代社會正常的人道飼養方式,貓的個性就是擺在哪裡,不會劇烈改變。

所以,如果能預測貓的個性,飼主似乎應該挑一隻適合自己個性的貓吧!但一定也會有人主張,不管等待領養的貓個性如何,我們都應該好好疼愛牠。
有些研究則證實,貓對人類語言、動作的領悟力,還真的不會比狗差到哪裡去,只是貓的表達方式的確是比狗少。第2個研究說,我們如果對貓瞇瞇眼,有些貓可以也回應我們瞇瞇眼。第3個研究發現,當貓對飼主有些訴求時,有時儀器可以分析出貓想幹嘛,但飼主能聽懂的機率可能只有三分之一。所以貓咪也有悲哀的一面,有時牠們努力想理解主人想幹嘛,主人卻常常搞不清楚貓咪在想什麼。

有貓陪伴,居家避疫不孤單

歐美國家在疫情嚴重的封城時期,對養貓的需求大幅增加。貓咪這時也能夠扮演好陪伴的角色,讓主人不要陷入孤獨。封城讓人與人的接觸減少,家人、朋友不能碰面,這時,貓咪與人之間深切的依附關係,就能讓我們感受到如同親人的溫暖。
台灣這波疫情似乎減緩了,萬一印度變種病毒入侵,我們又必須加強軟封城,或許,考慮養一隻貓吧,貓或許可以讓你宅在家的生活多許多快樂。不過,我們還是得注意,養貓有養貓的負擔,除了餵飼料罐頭、清貓砂之外,最大的問題是萬一貓咪生病了,要送去獸醫那裡有點麻煩,然後醫療費用也是一筆開銷。萬一封城影響到收入,貓咪生病的花費會讓嚴重憂鬱症的病人病情更加惡化。

所以,貓咪是疫情期間很好的陪伴者,但我們還是要量力而為。就像是領養一個小孩來陪伴,雖然會有很多快樂,但相對也得付出許多代價。領養一隻貓後,我們也得評估牠的個性、理解牠情感上的需求,看看牠希望跟我們保持怎樣的互動。照理說,喜歡依附人類的貓應該會比較容易在人類社會生存,基因較容易傳承,但還是有三分之一的貓不喜歡黏人。或許,以前有些飼主,只要貓能幫忙抓老鼠就好。也或許,有些飼主就是喜歡不黏人的貓,各有所需吧。

閱讀完整內容
康健雜誌第272期

本文摘錄自‎

或許我們都低估了貓的潛力

康健雜誌

2021/第2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