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掃你的心 一堂舞蹈課帶你重新認識自己
在台北羅斯福路一座大樓中,幾名穿著輕便的學員陸續走出教室。離開前,有人向老師道謝,「謝謝你讓我覺得被允許可以休息。」還有人說:「我發現自己是一個很沒有安全感的人。」有人則是紅著眼眶,靜靜離開。
這是「好時良身」工作坊內、英國合格舞蹈治療師李孟寰(Liz) 開設的「 舞蹈療癒課」。課名雖然稱為舞蹈,但實際上不須任何舞蹈基礎,也不會要求你拉筋伸展、旋轉跳躍,它更重視透過直覺反應的肢體動作,回饋當事人心理「療癒」感。
在資訊爆炸時代,人們心智容易疲累,很需要放鬆。而舞蹈療癒課,是在歐美流行的心理支持系統之一,幫助人們好好清潔打掃大腦與心理。
上課初始,老師向學員約定,所有在這個空間出現的人事物都會保密。為了讓學員放下課前煩惱,先透過懇談,聊聊生活瑣事。接著進行伸展,讓身體預備進入狀況,再透過幾個指令動作,例如「做一個你現在最想做的動作」,將其分解成「快或慢」、「輕或重」、「空間大或小」、「流動或拘謹」等多種組合,感受當下身體的反應。
閱讀完整內容
與身體對話,放鬆緊繃的心
身體有什麼差別?我們嘗試找到解答。好比,有些人即使躺著,也刻意不讓身體某一個部位接觸到地面。李孟寰談起一個個案的上課經驗,個案不願用手觸碰、也不想透露喜歡的動作傾向,進而沉澱與回想─ ─不喜歡觸碰的感覺,是否以前曾發生一些不愉快的經驗?
療癒師要我們在紙上畫出自己的身體,試著思考:跟身體哪一個部位最不熟?我發現,對自己的身體並不熟悉。在仔細觀察手部的過程,才發現手上多了一些不太記得的疤痕和紋路,甚至,有顆痣消失了。玩著手,彷彿回到幼年,沒有玩具,玩著手指頭也高興的時光。
我們不自覺回憶起身體的記憶,與自己對話,傾聽內在的痛苦、疲勞與不安全感,不用因為外在干擾,呈現「應該要有的樣子」。
李孟寰說,類似課程在英國相當普遍,甚至許多人擁有自己的專屬療癒師。因為英國人同等重視心理與生理健康,接受諮商晤談並不羞恥,更不代表個人精神出了問題。
台灣運動心理學會理事長張育愷解釋,這樣的舞蹈療癒課程有機會影響正向心理狀態,例如失智症報告期刊指出,創造性藝術治療對失智症患者來說,有助於增加認知功能與記憶力,且提高生活品質。
在定期晤談過程中,個案得以真實面對當下情緒與挑戰,維持身心的健康與平衡。「學會傾聽自己的情緒與真實感受、定期清掃,更有機會以健康的身心,面對生命中各種際遇。」李孟寰解釋。
與健身、跑步、瑜伽等一般運動課程一樣,舞蹈療癒課是任何人都可以從事的活動,不須透過醫療機構轉介。但不同的是,這不單只是學習一項運動,療癒課幫助個人更主動了解自己,為什麼會緊繃或焦慮?或許這是疫後的我們可以嘗試,重整自己再出發的好起點。( 編按:文中個案經驗皆經當事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