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開疲憊、不再困乏,9種補充精氣神的方法

放下、放空、放鬆的全方位休息

什麼樣的休息最有效?為了找出答案,曾獲英國國家學術院頒發總統獎章的克勞蒂亞.哈蒙德(Claudia Hammond)組織了史上規模最大的休息研究「休息測試(The Rest Test)」,總共1萬8000人參與。

整理.撰文 / 高士閔 編輯 / 邵蓓宣
以下幾種休閒正是由這項測試延伸而來:

【恢復體力】
①午休:每天「小瞇一下」, 讓精力維持一整天

前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曾說自己中午必須睡覺,頭腦才能保持一整天清晰,體力充沛。就連德國納粹轟炸倫敦期間,他也堅持午睡。神經科學家莎拉.梅德尼克(Sara Mednick)研究指出,白天小睡5分鐘,有助於提升記憶力、專注力;睡上60∼90分鐘,稍微能作夢,休息效果愈好。

如果你是工作狂或工作量很大,更應該要小睡,它能讓下午和晚上的工作效率跟早上一樣好。知名工作狂、科學家湯瑪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就把「小瞇一下」當作祕密武器,讓精力維持一整天。

【恢復腦力】
②運動:一邊鍛鍊體力, 一邊活絡腦神經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查爾斯.謝林頓(Charles Sherrington)是一名運動健將,參加過橄欖球隊與划船隊。謝林頓表示,運動讓他養成「強健的體魄,能夠長時間做研究」,他也喜歡學術與體育雙全的學生,有3位他教過的學生也獲得諾貝爾獎。

加州大學教授伯妮絲.伊杜森(Bernice Eiduson)調查40多位科學家20多年的職涯,發現能獲得諾貝爾獎、進入國家科學院的學者有一個共通點:他們都喜歡運動,特別是「從年輕到老都適合的跨齡運動。」其中一項原因,運動能增加大腦內微血管的數量,血液和氧氣運輸更快,大腦更不容易疲憊。
【恢復腦力】
③正念練習:減少分心、焦慮, 找回被稀釋的專注力

正念創始人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研究指出,人會感受到壓力,跟大腦裡的兩個區域有關,一個是面對威脅時,開啟戰與逃反應的杏仁核;另一個是分析威脅大小,關閉戰與逃反應的前額葉皮質。問題在於,現代社會的威脅太多,像是手機、電子郵件的「提醒」,戰與逃一直保持打開的狀態,所以大腦很容易疲累。

最輕鬆的正念練習是觀察自己的呼吸5分鐘。它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弱化杏仁核,讓大腦不會因為小威脅而驚慌失措,然後強化前額葉皮質,迅速關掉戰與逃反應,讓大腦的休息時間變長。第二,正念的練習時刻是少數大腦能完全暫停的時間。生活中的雜音,像是今天開會有沒有說錯話、晚餐要吃什麼,都會被拒之門外,能得到100%的放鬆。
【恢復心力】
④閱讀:沉浸在另一個世界, 快速忘卻現實煩惱

辛巴威臨床心理學家維克多.內爾(Victor Nell)研究指出,許多人看書是為了休息,但閱讀其實是很消耗腦力和體能的活動。會感覺放鬆是因為我們能以自己的步調和方式讀書,像是驚悚小說太懸疑,可以偷看結局。換句話說,人可以掌控當下的情緒,如果現實不開心,就逃進書裡,至少接下來半小時心情會好一點。

書本不僅給我們機會逃離他人,同時也陪伴我們。一般來說,情緒不好時,最好找朋友聊聊,但朋友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你,也不一定有時間。書本不只能達到陪伴效果,因為總能找到一位跟你相似的小說角色,而且隨叫隨到,無需提出任何解釋,休息更無壓力。
【恢復心力】
⑤看電視:放空、轉移注意力, 不讓負能量纏繞心頭

電視泛指動態影像,像是電視節目、Netflix或YouTube。研究指出,看電視有兩個好處,第一是能幫助放空。對於三不五時就陷入低潮或社交焦慮症發作的族群,一按下遙控器,注意力馬上轉移,情緒能快速貼近劇中人物,不讓負能量一直纏繞心頭。

第二,電視也扮演社會潤滑油的角色。家原本是專屬於自己的空間,不用勉強與別人交流,但在家人室友出現時,會感覺不聊兩句好像不禮貌,這時只要打開電視聊天的壓力瞬間消失,就算好幾個小時不講話,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反過來說,如果節目好看,它又提供談資,讓雙方都得到療癒。

唯一的問題在於,看電視實在太輕鬆了,很容易一直看下去。因此,只要注意一天不能看太久(5小時絕對太久),電視就是一個好的休息方式。
【恢復體力】
⑥泡熱水澡:與工作劃清界線, 放鬆身心,增進睡眠品質

一踏進浴室,特別是躺入浴缸後,物理上就與所有工作劃清界線。「有一封信得寄,現在沒辦法喔」「有衣服要洗,等一下再說。」浴室幾乎是唯一不會攜帶手機或筆電的地方,讓這個場域變成天然的休息聖地。
史丹佛大學研究指出,睡前1∼2小時洗一場熱水澡,會促使我們的核心體溫下降,幫助我們快速入睡,睡覺的品質也更好。如果住處沒有浴缸,泡腳也能達成相似效果,因為四肢的微血管比軀幹更多,面積也更大,因此更容易散熱,達成降低核心體溫的效果。

【恢復腦力】
⑦休假研究:給自己一段長假, 暫別熟悉事務,重拾創造力

微軟(Microsoft)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每年有一周的時間,暫離工作,暫別家人與朋友,自己一個人關在華盛頓的豪宅內。微軟許多重大方針,像是網際網路、瀏覽器,都是在這段時間想出來的。

蓋茲的思考周其實是一種休假研究(sabbatical),指放自己一段長假,接觸日常不會接觸的事物(像是異國文化),幫大腦充電。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亞當.蓋林斯基(Adam Galinsky)研究指出,不論你是工程師或時尚設計師,海外經歷的時間愈長、國家愈多、文化差距愈大,愈能幫助大腦休養生息,重拾創造力。

【恢復心力】
⑧聽音樂:調節情緒、轉換心情, Z世代最常見的保健策略

英國安娜佛洛伊德中心(Anna Freud National Centre)調查指出,聽音樂是25歲以下的Z世代最常見的自我保健策略。而且不論是沃夫岡.莫札特(Wolfgang Mozart)等古典樂,或是英國歌手紅髮艾德(Edward Sheeran)的流行樂,聽你平常愛聽的音樂,都能達到放鬆心情、改善情緒的效果。

英國音樂心理學家亞德里安.諾斯(Adrian North)建議,如果你是心情不佳或工作一整天精疲力盡,輕柔、簡單音樂的休息效果更好。另外,聽音樂的最佳時間是傍晚,像是從離開公司到抵達家門的這段時間。

【恢復腦力】
⑨倘佯大自然:散步、看綠色植物, 有助安撫焦躁、找回幹勁

路易斯.雷查德(Louis Reichardt)是全球知名的腦權威,也是第一位登頂聖母峰和K2(世界第二高峰)的美國人。他認為,「欣賞山景感受到的大氣勢和瞇眼觀察顯微鏡下的世界是天壤之別」,登山能培養超然的心態和胸襟。史丹佛大學研究指出,走進大自然能減少下額葉皮層的活動,有助於安撫情緒,超脫憂愁。

如果你是忙碌的上班族,沒辦法空出一大段時間走進大自然,看看綠色植物也有休息效果。研究人員把受試者分為兩組,分別花40秒看空曠灰暗的辦公樓照片和綠草如茵的樓頂照。結果發現,兩組人員回到工作崗位後,都因為休息而恢復幹勁。但幾分鐘後,看灰暗照片的人開始疲倦,看大自然的人,專注力卻只下降一點點。
閱讀完整內容
經理人月刊第200期

本文摘錄自‎

甩開疲憊、不再困乏,9種補充精氣神的方法

經理人月刊

2021/第2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