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老了—安度晚年怎麼選

了解現今養老的方式,省視自己的喜好、價值與期待,再盤點與運用自身的資源,我們將可以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迎接晚年美好的幸福時光。

撰文/ 李旻陽 圖片/ Freepik
如何安度晚年——被決定或自己選擇

隨著年紀漸長,歲月將推著我們必須面對晚年生活安排的問題。有些人因為身體健康或家庭結構的改變,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接受了安排,有些人則提前佈署,選擇與規劃了自己喜歡且期待的養老方式。

在自宅安享晚年是許多人較熟悉的方式,理想的畫面是子孫圍繞、親友鄰居串門子聊天,還有熟悉的市場、商店與街道⋯⋯。但現實生活中,存在許多不可抗拒的挑戰,例如住家不適合身體退化的老人居住、子女無法同住或提供照顧、需要配合醫療上的安排等等。這時,可能會被迫要離開熟悉的家園,搬去與子女同住或尋覓安置之處。

有些人並不是因無法在宅養老才被迫離開原本的住家,而是自己選擇規劃不同的居住及生活形式,期望迎接更自在、豐盛的晚年生活。人們的觀念也在改變中,愈來愈多人認為老年時期不一定要和子孫同住,或不期望讓子女承擔照顧的責任,也不執著於在家養老的生活方式。現今社會已發展出更多可供選擇的生活模式,讓晚年生活更豐富而多元。

對於老年的生活安排,我們是否已經考慮好,或開始規劃了呢?以下可先認識養老的可能模式,再思考如何為自己做準備。

善用長照資源,支撐「在家養老、在地老化」

「在家養老、在地老化」讓長輩在生活中繼續保有原來的人際連結與社區參與,熟悉的場域能提供心理安全與歸屬,對心理健康的促進與生活適應是很有助益的。但居住環境對年長者來說如果不是安全、友善、便利的,需要適度改建、修繕,這會是一筆不少的花費。此外,在無法獨力生活時,家人不能同住或提供足夠的照顧協助,將是照顧上會面臨的挑戰。

政府長照服務的介入與協助是很好的支持力量,減輕照顧者負擔,讓長者在家安心生活。例如,居家環境改善的評估與補助、輔具購買的指導與補助等,以降低環境上的不便與限制。運用社區式的長照服務,如日照中心與社區關懷據點等,可以適度解決家人沒有時間陪伴與照顧的問題,也提供更專業的照護,以延緩失智、失能。另外,居家服務是很重要的長照資源,可以幫助長者在生活自立與賦能上獲得協助,主要照顧者也能獲得喘息與支持。借助外界資源的協助,讓在家養老更有機會實現。
住宿型長照機構的認識與選擇

如果社區長照或居家服務仍無法滿足照顧的需求,特別是健康狀況不佳需要專人照料生活起居時,入住長照機構是可以考慮的選項。入住住宿型的長照機構,一般我們會通稱為住養老院,容易有負面的想法,覺得沒有家人照顧,是較可憐的。其實,現今許多機構的居住與照顧品質是很好的,環境舒適並有各類專業人員照顧,可以多去參觀、認識與了解,改變既有的負向觀感。

住宿型老人機構大致可分為「長期照顧機構」和「安養機構」二類。「長期照顧機構」照顧的對象是生活自理能力不足,或罹患長期慢性病、失智,需要醫護服務的年長者,又可細分為長期照護型、養護型、以及失智照顧型。「安養機構」則是以日常生活能夠自理者為照顧對象,因此入住安養機構者是健康或亞健康者。在安養機構中可以有個人的房間,房務整理、衣物清潔、飲食都由機構協助,並有護理與社工人員照顧身心健康,也會有許多社團活動、學習性課程及人際交流機會,滿足年長者人際、學習與成長的需求。一個優質的安養機構,可以在身體與生活照顧上讓長者無憂,更能提供場域和舞台以活躍老化狀態,讓晚年生活更精彩。安養機構的這些優勢,讓許多長者願意在仍健康時就選擇入住,將安養機構當作第二個家,在此頤養天年。

有些機構也可以同時提供安養照顧(生活能自理)、養護照顧(生活自理能力缺損需他人照顧)、長期照護(罹患長期慢性病,且需要醫護服務)和失智照顧。可以提供連續性的服務,健康時住在安養照顧區,當自理能力不足,可以在同機構內獲得養護照顧,不用轉至其他機構。

「高齡宅」是什麼?有什麼特色?

除了在家養老、入住安養或養護機構之外,也有人期望「共老」的居住型態,一群人居住在自己打造的家園共同生活、彼此照顧。如找兄弟姊妹或是好朋友住在一起,可以共同養老。聽起來很美好,但居住成員如果逐漸衰老、照護需求增加,或陸續過世了,留到最後的人將會承受最多的壓力。

「高齡宅」不同於上述的幾種方式,是另一種不同型態的選擇,是近期蓬勃發展中的高齡居住生活模式。許多民間企業投資興建,供長者租賃居住,為長者提供全方位的照顧服務,搭配多元課程、體適能活動、營養餐飲的安排,讓長者擁有健康管理、樂活養身的照顧服務。

高齡宅有許多不同的名稱,例如:老人公寓、銀髮宅、樂齡宅、共生宅等等,又如常聽到的「養生村」、「樂齡健康宅」、「健康智慧園區」等也是高齡宅的概念。近年來,臺灣高齡宅正以多元的面貌持續發展中,不斷地往營造高品質生活的方向提升。除了舒適的居住品質與友善環境、良好的醫療與健康照護,以及促進自立自主的服務之外,有關社會的連結、個人價值感等層面的問題也受到了關注,強調與園區內及鄰近社區的彼此連結、或重視與不同世代共融共居等,發展出一些不同的形式與樣貌。
省視需求與盤點資源,做自己的選擇

臺灣銀髮產業協會於2021 年針對55 至65歲準銀髮族進行一項趨勢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準銀髮族們對於銀髮住宅及未來生活型態有4 個重要的期待:

1. 空間環境:

良好的居住硬體設備、周邊的友善公共環境

2. 整合服務:

完善的社區整體服務與支持系統

3. 社會參與:

能滿足參與多元團體活動、親友聯繫、經驗傳承與世代交流

4. 自我成長:

結合興趣持續學習與探索、能貢獻社會讓自我價值獲得肯定

每個人對養老的想像及重視的需求不盡相同,我們可以詢問自己:退休後的老年生活,我個人的期待是什麼、能感到自在愉快的生活方式是什麼?

如果重視與子女、親友鄰居的聯結,想繼續生活在原本的住家,可藉由政府長照政策提供的協助來支撐在宅養老的期待;如果覺得可以和子女維持一點距離,保有聯結卻不依賴,自己也能在群體性較高的環境下自在生活,入住安養機構是可以考慮的選擇,可以從健康、亞健康到無法自主生活時,都有機構專業人員來提供照顧上的服務;如果期待一個友善的居家環境、有專業團隊的支援協助,並能繼續融入社會與人共融、持續學習成長與貢獻自我,各種不同經營特色的高齡宅可以多加比較與考慮。

選擇過程中,個人資源盤點也是重要的一環。現今居住環境與設施良好、經營上專業又有特色的機構愈來愈多,但所需費用也可能較高,需要斟酌衡量個人財務狀況,考慮既有資產如何運用。家人可提供的時間、人力、財力資源、自己的短中長期健康狀況需要評估,還有伴侶的狀況也會是重要的考慮因素之一。

高齡產業進入百花爭鳴的時代,跨域、整合與創新的各種模式推陳出新,養老的模式已有更多不同面貌與可能性,一般大眾的思維與價值觀也更加多元了。多去了解現今養老的方式、機構經營與商業發展模式,省視自己的喜好、價值與期待,再盤點與運用自身的資源,我們將可以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迎接晚年美好的幸福時光。
閱讀完整內容
張老師月刊2024/1月 第554期

本文摘錄自‎

當你老了—安度晚年怎麼選

張老師月刊

2024/1月 第5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