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高壓期 慎防人心浮動

「校正回歸」這幾個字,無庸置疑是台灣這幾天最熱門的幾個字。如果要簡單地定義,就是之前還沒有篩檢確定的案例,在確診之後,加入到前幾天的統計按例當中。如此簡單的概念,為什麼會鬧得滿城風雨?

蔡又晴 / 記者
沒人要「驚奇」

因為台灣目前的防疫等級不斷攀升,經濟跟社會活動紛紛停頓,人心浮動之下,不能容許一點一毫的放鬆,任何讓民眾有疑慮的字眼都要謹慎使用,因為這個當下,沒有一個人想要在疫情上出現「驚奇」。

校正回歸是罕用的專業詞彙,這可能也是反應出陳時中的風格,陳時中作為指揮官,其實是個行事風格都很有「感情」的人,要說是浪漫也行。所以常常在實況轉播指揮中心記者會時,會看到他連連嘆氣,或是流下眼淚。如果仔細觀察,在這幾天疫情嚴峻的時候,他也會開幾個小玩笑,應該是希望社會的氣氛不要太過緊繃。

防疫當下需要冷靜

陳時中也會創造很多獨有的字句,例如之前他提到「人與人的連結」,是在講萬華茶室客人與店家的接觸,這當然是可以讓記者會的現場氣氛比較放鬆,但是如果牽涉到確診人數大增,這樣的用語還是要謹慎,要讓人民有時間去接受,不然就容易引起恐慌。

校正回歸的時間是在周六記者會上,一口氣增加了四百名確診人數,等於周六當天突然增加了七百名案例,可想而知民眾在接受到這樣的數字時,一定會非常驚訝甚至恐慌,偏偏這樣驚人的數字,又被冠上了一個從來都沒聽過的「校正回歸」,這當然就會激起各界的討論跟反應,但是在防疫當下,我們最不需要的就是驚訝,而是需要社會整體冷靜。
所以檢驗能量不足,需要加上後來確診的人數,這個是絕對必要的,但是如果這個人數是累積了一個禮拜,其實在前幾天的時候,指揮中心就可以先行預告,因為檢驗能量不足,所以這幾天沒有確診的病例可能會在後面幾天陸續釋出。

這樣可以降低民眾的驚訝,同時也讓大家知道現在的檢驗能量,還需要社會更多的支援,也不會被懷疑是要避開520總統就職週年或股市營業日。

統計公布時機巧合

指揮中心現在最需要的就是社會的信任,而不是為了其它的政治考量而傷害信任,畢竟過去指揮中心最引以為傲的,就是把防疫視為最優先,而不是經濟,選在周六,要說不是為了經濟,與其去做長篇累牘的說明,不如用不會讓人懷疑的方式來說明,更可以達到安定人心的功效。

在疫情如此迅猛的當下,把衝擊性的訊息,用最平靜、最精確的方法來表達非常重要,畢竟疫情嚴峻,最不需要的就是驚嚇。

閱讀完整內容
台灣醒報 [2021/5/25]

本文摘錄自‎

疫情高壓期 慎防人心浮動

台灣醒報

2021/第05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