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長專訪》跟上時代趨勢 四面向打造醫療生態系
健保署即將把次世代基因定序納入健保給付,最重要的推動者就是健保署署長石崇良;他的願景是建立個人化精準醫療生態系,把台灣打造為亞太精準醫療中心。
文/孫蓉萍
從二○一○年頒布的《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到一八年施行的《細胞治療特管辦法》,再到屢屢卡關的《再生醫療雙法》,以及今年即將納入健保給付的癌症次世代基因定序(NGS),這些攸關台灣生醫發展的大事,健保署署長石崇良都是背後推手。他一直希望台灣成為「亞太精準醫療中心」,而架構「個人化精準醫療生態系」,則是必要的基石。以下為石崇良的專訪紀要: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推動生態系發展,希望台灣能成為亞太精準醫療中心。彭世杰/攝
【Profile】 石崇良
出生:1965年
現職:衛福部健保署署長
經歷: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司長
學歷: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趨勢
引進各項新藥 才有機會圓夢
精準醫療是全球趨勢,未來會持續成長。疫情前,精準醫療的發展主要在歐美,他們有很多細胞治療的產品與癌藥;不過,亞太地區會快速成長,而台灣有很好的醫療品質,已經扎下深厚的根基。
發展精準醫療與過去的醫療不一樣。過去就是發展新藥和醫材,把醫療品質做好、技術到位就OK了;可是精準醫療不一樣,前面一定要有精準檢測、精準診斷,再到精準治療,因此在地化非常重要。
例如,精準檢測基本上就是用LDTs(實驗室自行研發檢驗技術)為主,後面的精準治療也一樣,有很多細胞治療或再生醫療的產品,有時效性,預存性也受到限制。一些小分子藥或生物藥可以先做好等著,但如果是CAR-T 這類的細胞治療,必須先抽病人的血再開始製造,送回瑞士再送回來,成本很高,所以最好能在地提供。
我一直希望台灣成為亞太的再生醫療或精準醫療中心。我們很早就在推國際醫療,因為台灣的地理位置很好,往東南亞大概四個小時內可以到越南、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往北可以到中國、韓國等地。但要思考的是:台灣的獨特性是什麼?
過去我們選擇技術成分比較高的,像是心導管、關節置換、人工生殖等等,後來很多癌症病人也到台灣來接受治療,因為台灣有比較完整的一套醫療模式,從傳統的治療到先進的質子治療、標靶藥物等等。這幾年因為疫情,國際醫療比較少,鄰近國家確實也都在競爭,我們當然要追上來,健保如果能帶頭引進各項新藥,台灣才有可能變成國際醫療中心。
這就是為什麼過去一年健保署努力讓各項新藥導入台灣,不要因為健保核價慢,導致藥廠卻步;如果現在的治療沒有跟上國際的腳步,因為新藥臨床試驗需要和標準治療去做比較,就會很難挑到符合標準治療模式的對象,那麼新的藥物就不會選擇到台灣做臨床試驗。沒有臨床試驗,就不可能做醫療中心。
目標
擴大病患治療範圍 培養專家
我希望台灣不只服務這兩千三百萬人,因為人口老化、人口減少,加上少子化,台灣如果不擴大醫療範圍,將無法培養各科專家和人才,維持尖端技術,最後淪為平民醫療。
你看我們一開放CAR-T 細胞治療給付後,就有越南的孩子從新加坡轉來治療了;因為CAR-T 治療在美國是一千五百萬元,在新加坡要一千三百萬到一千五百萬元,但我們的健保有一定的量,議價能力強,因此談到八一九萬元的價格。儘管還要加上住院費等其他費用,但台灣醫療品質高、收費也合理,預料會吸引更多外國患者。
發展精準醫療可以分成四個面向,分別是法規、技術、財務和產業鏈。法規一定要跟上, 所以我們要推《特管法》、《再生醫療法》,法規不鬆綁,什麼都不能做;而且國際藥廠投資前, 第一個先問法遵,如果是法規可以隨時改變、有很多潛規則的國家,會讓廠商卻步。不論是醫療、健保或給付的法規等,都要透明、公開,並且讓外國企業看到政策有延續性。
技術方面台灣沒有問題, 維持住就好。再來就是如果沒有財務規模,就不可能形成產業;健保今天走到八千多億元,該用的健保就應該要給付。但是, 什麼叫作該用?就是符合成本效益。健保署一月一日已經成立「健康政策與醫療科技評估中心(CHPTA)」,希望未來能成為行政法人,有利於加速所有新醫材或新藥,甚至醫療技術的審查,協助健保做給付的決策。
聚落
前端建資料庫 創造產官學三贏
最後是產業鏈。像台積電如果沒有產業聚落,也不會成功;而這個產業聚落從研發,到後面的使用,都要一併考慮。我們做精準醫療,前面研發最重要的就是生物資料庫,如果沒有生物資料庫,後面不論是生物標記檢測的研究或新藥的試驗,都沒辦法落地,必須送到國外去。如果有好的生物資料庫,還可以讓外國藥廠願意進來做臨床試驗。
我們已經有成功經驗。一九年我還在衛福部醫事司服務的時候,就找了國衛院,做國家級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台灣有《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讓生物檢體與資料可以永續保存,供新的研究申請使用,但必須符合公開透明和隱私保護的原則。台灣因此有三十多個生物資料庫,幾乎每一家醫院都成立自己的生物資料庫,但運用狀況不佳。例如做小細胞肺癌的研究,每家醫院都做一點點,很難蒐集到足夠的檢體。
所以我們成立平台,現在已經整合三十家醫院等單位。當時先統一目錄,接下來要求檢體標準和相關連結的醫療資料,因為要有標準格式,才能整合運用。平台建立起來後,申請者只要在一個地方申請即可;設定需要的條件,例如成年男性、要怎樣的檢體等,就能從資料庫裡抽出。羅氏大藥廠看到這個資料庫,就提出包括捐贈NGS檢測、捐藥等內容的合作建議,之後禮來等四家外國業者也加入。
由於我們有很好的人體生物資料庫平台,透過公私部門協力,病人得到用藥的機會;國家得到NGS 基因檢測的資料,可供後續的研究;廠商則可以快速收案,並有助於申請新藥,創造了三贏。
這個就是我們接下來為什麼要開放NGS的健保給付;從資料庫的建立,到臨床的支持,一直到後面的產業發展,要把它串連起來,我稱它是「精準醫療的生態系」。NGS會依癌別等狀況決定檢驗時機,檢驗完後的基因報告,除了送到醫院供醫師治療參考外,也會送到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同時醫院的臨床數據也會傳到資料庫中。另一方面,病患用藥除了健保給付,也希望藥廠支持,這包含臨床試驗與贈藥,讓病人可以早一點得到藥物。
▲健保將加速新藥收載,和國際治療接軌。潘重安/攝
策略
加速新藥收載 接軌國際治療
為了加速新藥收載,我們也啟動了五大策略,包括推動平行審查機制、增加新藥預算來源、設立專責辦公室、推動暫時性健保支付、醫療科技再評估。
現在健保的給付原則,第一是要跟國際治療指引接軌;過去五年有點可惜,就是感覺上很多選擇落後了,我們正在努力趕上。NGS確實日本與韓國都已經給付了,但是並不是所有有全民健保的國家都給付,我們今年會給付。現在大家都在搶國際病人,但是我們的醫療品質等等還是比他們好,可是必須要有更多的臨床經驗才能累積,才能夠不斷的提升。
NGS對醫療端來說,只是一個新的工具,但它代表的意義其實是開啟台灣生態系,就像上帝賜給人的火一樣,會一直燒下去,源源不絕,讓台灣可以成為亞洲的醫療中心。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石崇良談NGS意義 邁入亞洲精準醫療中心的關鍵
《財訊》
2024/1月 第703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