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是「肺阻塞」嗎?它是一種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狀為咳、痰、喘,甚至有窒息感,不過,許多患者卻輕忽這些症狀,就醫時已是中重度肺阻塞,國內初估至少有40萬名肺阻塞患者尚未就醫。醫師提醒,肺阻塞患者需要長期控制病情,天氣寒冷的季節特別容易引起不適,千萬不可大意;民眾透過簡單的「登階測試」就可以了解肺功能狀況,隨時掌握肺部變化,才不會讓病情失控。
▲天氣寒冷的季節,更易引起肺阻塞患者不適,可能爬樓梯沒幾階就喘個不停。
那時候我連爬個二樓都喘到不行,才警覺自己身體不對勁!」六十七歲的賴女士因為工作的關係,必須長時間待在二手菸環境中,大約四十歲左右,就出現嚴重的咳嗽、喘不過氣等症狀,有時爬個樓梯到二樓,就需要休息一下,否則無法繼續往上走。
原本賴女士以為是感冒造成咳、痰、喘,持續一段時間未見好轉,又懷疑自己罹患了氣喘,才去看醫生。沒想到就醫後,竟發現自己不是得了氣喘,也不是感冒,而是罹患「肺阻塞」(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簡稱COPD),後來經過藥物治療與肺復原的訓練運動,現在一口氣爬到三樓都沒有問題 。
慢性發炎 導致肺部纖維化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林孟志表示,肺阻塞顧名思義就是「肺塞住了」,原因是肺部組織慢性發炎,造成纖維化失去彈性,進而變成實質性的破壞,開始影響肺部功能,嚴重者甚至會呼吸衰竭導致死亡。
林孟志強調,可別小看肺阻塞的殺傷力,根據衛福部二○一九年的統計資料,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是國人十大死因中的第七名,其中肺阻塞就占了下呼吸道疾病的八成,「更讓人擔心的是,台灣民眾對於肺阻塞普遍都抱持著輕忽的態度。」他呼籲,肺阻塞病情雖然不可逆,但是透過提早發現加以治療控制,依舊可以讓肺功能維持在正常狀態,千萬別等到咳、痰、喘等症狀出現才就醫。
然而,在台灣,有七成民眾沒有做過肺功能檢查,等於完全不了解自己的肺部狀況;更可怕的是,醫界初估至少有四十萬名肺阻塞患者尚未就醫,情況相當嚴重。
此外,「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調查也顯示,四十歲以上的台灣民眾中,有一半的人不清楚肺阻塞這個疾病;高達六成的民眾不知道「咳、痰、喘」是肺阻塞的主要症狀。可見對於民眾而言,肺阻塞儼然是個「無聲殺手」。
長期抽菸 罹病風險高六倍
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邱國欽根據國際研究分析,有高達八成的肺阻塞患者,在第一次就診時就已經進展到中重度肺阻塞。他提醒,肺阻塞患者要特別注意疾病惡化,「有研究顯示,因肺阻塞急性惡化而住院的病患, 出院後一年死亡率高達二二%,顯見面對不可逆的肺阻塞,長期控制病情十分重要。」
「癮君子是肺阻塞的高危險群,平時更要注意自己肺功能的狀況,最好多利用健保的戒菸政策,既能省荷包又能賺健康,何樂不為。」林孟志強調,要避免罹患肺阻塞,首要之務就是戒菸。目前有超過三千九百家合約醫療機構提供戒菸諮詢及藥物治療。戒菸藥物是由「菸品健康福利捐」補助,患者每次最高僅需負擔二百元,每年可以申請兩次療程,每次療程長達八周。
▲汽機車排放廢氣等日益嚴重的空氣汙染,也會促使肺部發炎,讓肺阻塞症狀惡化。
有研究顯示,吸菸者罹患肺阻塞的風險,是沒有吸菸者的六倍,而且二手菸也有同樣危害;不吸菸的成年人,若是每個禮拜暴露在二手菸環境下超過十小時,則會有一‧四二倍的肺阻塞死亡風險。
目前針對肺阻塞的治療,主要是以吸入性的支氣管擴張劑為主,可以分成長效劑型和短效劑型;病情較嚴重的患者,則可以搭配複方藥劑。邱國欽表示,今年「國際治療指引」指出, 只要依循個人狀況,進行支氣管擴張劑或吸入性類固醇治療,規律用藥就可以減輕肺阻塞症狀,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不過,臨床上發現,即使醫師開立藥物,也有五成患者沒有正確用藥。「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王鶴健分析,現在藥物使用非常方便,只要依循「先吐出肺部空氣,接著將藥物放入口中同時用力吸氣,最後再閉氣五秒鐘, 讓藥物到達下背部」等三步驟,就可以輕鬆地正確用藥。
多喝開水 稀釋痰液助排出
王鶴健表示,為了避免肺阻塞患者總是到中重度期才就醫,「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特別提出了「一分鐘登階自我測試」,「透過一分鐘內爬樓梯的階數,就能初步篩檢出自己肺部的狀況, 如果一分鐘內可以爬超過五十階,表示肺功能還算維持在正常範圍內。」
林孟志則建議,肺阻塞患者咳痰症狀會逐漸加重,如果沒有其他考量,可多喝水,比較容易稀釋及排出痰液。平日也要訓練肺部呼氣功能,盡量深呼吸,並持之以恆地利用噘嘴呼吸和腹式呼吸鍛鍊,才能收到訓練成效。
此外,耐力訓練也非常重要。林孟志指出,多進行肺活量的耐力運動,例如快走時搭配噘嘴呼吸,休息時吸氣,快走時噘嘴呼吸,可以更有效訓練體耐力、增加肺部活動量。他還提醒,肺阻塞患者最好不要服用安眠藥,以免抑制呼吸。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輕忽肺阻塞 四十萬患者未就醫
時報周刊
2020/第2235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