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說謊?
WHY DO WE LIE?
說謊並非僅是個不良行為,更是演化的產物,且極耗腦力
說謊似乎是人的天性?其實,這項「技能」已演化了逾數十億年,深化在多數人的心中,所以倒也不用為此感到羞愧。
拜「大」腦所賜,人類才能成為社會性的動物;人腦之所以演化得如此龐大,就是因為我們需要額外的資訊處理空間,以便順利與人溝通,確保所處的社群開心和樂。社交可帶來許多好處,若有辦法和他人建立關係,就能取得更多資源。例如,親友會分享食物和住所,在有需要時也會伸出援手。然而,為了維繫緊密的關係,有時我們勢必得說謊。綜觀人類歷史,善於說謊可是項遺傳優勢,有助於維繫社會多頻道生理記錄儀(polygraph)又名測謊儀,能監控呼吸頻率、脈搏、血壓、出汗程度,藉以判定受測者是否說謊連結,進而提高生存率,因此更有機會將基因傳承下去。不管是扭曲事實、信口雌黃,還是誇大其辭,這些說謊的方式再再顯示出,對絕大多數人而言,說謊一點也不難。
即便說謊的社會觀感不佳,但它實則已發展成微調社交技能和強化人際關係的方法。是否曾對朋友說對方準備的晚餐相當美味,但心裡卻不以為然?還是不小心打破廚房物件,卻對媽媽撒謊?這兩個例子都是演化機制的運作結果,不論撒謊是為了保全名譽,或純粹不希望對方難過,應都成功維繫了雙方的關係(但前提是謊言沒被拆穿)。
▲
多頻道生理記錄儀(polygraph)又名測謊儀,能監控呼吸頻率、脈搏、血壓、出汗程度,藉以判定受測者是否說謊
「六個月大的嬰兒就可能開始在學習說謊」
編織謊言的大腦
說謊是種創意活動,比起說實話,前者對大腦的負擔較大,因為我們得記下許多不同的資訊才能圓謊。
更複雜的是,人類居然有辦法欺騙自己;為了成就這種極致的謊言,腦中便須保存兩項不同的訊息,並得忽略其一。
不管說謊的原因為何,也不論謊言的複雜程度,撒謊時都會動用三個腦部區塊:監控錯誤的前扣帶迴皮質(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控制行為的背外側前額葉皮質(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以及處理感官訊息的頂葉皮質(parietal cortex)。說謊時,這三處都會變得更活躍,以功能性磁振造影儀(好似高階版的測謊儀)就可偵測出來。
然而,以往可沒這些測謊儀器。事實上,人類大多以觀察力與社交技巧來辨別謊言。
我們學會從他人言行中找出說謊的跡象,譬如眼神交會異常、比平常出更多汗,以及內容詳盡卻又令人難以相信的細節。隨著說謊的技術日漸提升,人們辨別謊話的能力也越加純熟。基於並非所有的謊都是為了維繫關係,擅長識破謊言自是有其好處。有時,某些謊僅是為了一己之私,譬如詐財。若能看穿,就能避免資產遭人騙走。
不只人類才會撒謊
欺瞞的本領並非人類所獨有。許多動物也是說謊大師,其中赫赫有名的就是黑帽捲尾猴(tufted capuchin monkey),年輕的猴子會大聲發出假警報,嚇得老猴遠離食物;圓點黃蜂蛾(polka-dot wasp moth)會模仿夾竹桃虎蛾(delicate cycnia moth)的滴答聲,好讓天敵失去食欲而離開。這些動物發展出上述騙術,以求自保,而非促進同伴間的情誼。
你知道嗎?
有證據顯示,說謊會令人備感壓力,可能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人類何時學會了說謊?
人類學會說謊的時間點可能比我們所想的還早得多,有研究指出,六個月大的嬰兒就可能開始在學習說謊。隨著年歲增長,說謊的技巧便越發純熟,某些研究估計,在大學生和母親的互動中,可能高達五分之一都不是實話。
最先提出說謊技巧發展模型的學者是維多利亞.陶瓦爾(Victoria Talwar)與李康(Kang Lee)。其研究指出,二到三歲的小孩會開始說些初級小謊,以掩飾過錯或不好的行為,但還不會考量聽者是否相信自己所編的謊。到了四歲左右,說謊的技巧又升級了,不僅更縝密,也越發複雜,可信度亦隨之上升。七、八歲小孩所撒的謊又更上一層樓,開始會運用前後一致的事實和後續資訊。這種能力一旦養成,一輩子就再也不會忘記。
▲
玩含有說謊成分的遊戲通常是學著將撒謊作為社交技能的關鍵一步
病態說謊者
病理性說謊(pathological lying)意指說謊成性,下意識就會扯謊,甚至覺得撒謊比說實話還容易。有時,病態說謊者甚至會深信自己的謊言。有此病症的患者在職涯和人際關係上皆難以健全發展。
神經學家發現,病態說謊者的大腦生理結構其實與常人不同,患者的前額葉白質多出了22% 到26%,灰質則少了14% 左右。有說法認為,這些差距意味著病態說謊者更有辦法將不同的記憶與想法加以連結。然而,目前學界尚未釐清,白質增加是否為病理性說謊的成因,抑或因為說謊成性,才造成大腦的結構改變。
▲
灰質有助於抑制說謊的衝動
▲
考試作弊也許是為了謀取私利,但也可能是自我欺騙的表現
你知道嗎?
在十分鐘長的對話當中,約有60%的成人至少會說一次謊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撒謊其實是好事?
知識大圖解國際中文版
2019/6月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