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們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又會看見什麼樣的科技,被應用在現實生活之中?2020年才剛開始,在這個時間點展望2025年,有點遙遠、又有點靠近;但卻是時候可以掌握一些端倪,推敲5年後的明日世界。
製作人/程倚華 採訪・撰文/程倚華・王郁倫・高敬原・陳君毅・吳元熙・簡永昌・唐子晴・蔣曜宇 編輯/林美欣 攝影/蔡仁譯・賀大新・侯俊偉 美術/劉書帆
深度解析5G、AI應用,直擊明日世界7大現場
這一次,《數位時代》探訪了6位產業專家,歸納出2大影響未來的關鍵技術;描繪7個在2025年的「近未來」將會實現的科技應用。
2020年到來,回顧5年前蘋果(Apple)發布iPhone 6s,智慧型手機早已成為人們的隨身設備。這一年,也是4G網路在台灣營運的第二年,用手機查詢路況、公車路線成為習慣,更流暢的網路速度,也讓你更常用手機追劇看片。同時,網路直播也逐漸興起。
你不妨試著回想,近5年來,身處在智慧型手機快速迭代更新,4G網路吃到飽費用更便宜的環境裡,從生活型態、商業模式到產業面貌,我們經歷了哪些改變?
在過去數年中,我們看到Uber、Airbnb就成功建構出網路平台,媒合、供給搭車與短租需求,成為一個成功的經濟營運模式。到了今天,滿街的UberEats、foodpanda外送員,民眾也非常熟悉在手機上點點手指,就可以享受到方便的服務。其實這些生活情境、商業模式,都是必須要建構在行動上網與智慧型手機普及的前提之上。
5年後的我們,又會變成什麼模樣呢?
當「變」成了常態、而且速度更快,嘗試去預測長遠的未來,有時不免顯得徒勞,更大的意義只在於人類想像力的馳騁與探索。我們可以確信的是,科技進展的步伐不會停歇,還將更深刻地嵌入生活與商業的肌理;因此,我們可以掌握的是,循著目前最受關注的前沿技術,試著去推敲比較近的未來。
從經典神機換到iPhone,你希望科技許你什麼未來?
AI、5G技術,主導2025生活面貌
展望未來,國際研究顧問機構Gartner指出,「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將持續用來提升各種應用場景中人類決策的能力。」
曾經,人工智慧是一個充滿科幻意味的詞彙。人們總在問:AI會不會取代人類的工作?會不會統治世界?時至今日,人們都對AI有了比較務實、具體的認識,知道至少在目前可見的未來,AI將會是一個輔助工具,協助人類處理許多重複性高、冗贅的任務,讓我們可以更專注在有創造力的工作。
在台灣,「工業製造與金融,將是最快導入AI應用的領域。」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分析師韓揚銘指出,很多工廠已經投入光學檢測多年,也累積了許多關於產線的數據資料;金融更是長久以來都非常仰賴數據分析的行業,量化資料夠多,自然相對容易透過機器學習技術,建立起AI模型進行推論和預測。
放眼未來,當消費者的每一次點擊都是一個數據資料,零售產業(特別是在電商領域)可望見到更多、更成熟的行銷科技(MarTech)應用。而影像、文字這類「非結構化資料」,也能夠運用AI加以分析推理,而且成本日漸降低。韓揚銘表示,「像是零售客人的表情情緒、人臉的訊息都可以拿來分析;甚至一些金控公司的風險貸款評估,也都會開始導入AI。」
另一方面,從2019年起,許多國家的5G通訊陸續釋照、上路,這也使得5G成為在2020年不可忽視的技術進展。市場研究公司IDTechEx就預估,5G市場2030年將成長至7,000億美元,與2019年相比,複合成長率高達20%。
但是,在2025年,5G這項引發廣泛矚目與討論的通訊技術,能有哪些實際落地的應用?
MIC資深產業分析師鍾曉君認為,在現階段最常被提到的幾個5G應用場域裡,「全自動駕駛」還需要架構路燈、交通號誌等基礎建設,工程浩大;至於「智慧工廠」,目前用有線通訊已經布建相當成熟,沒有迫切的升級需求;而「遠距醫療手術」則可能受限於世界各地的醫療法規而受到限制。
鍾曉君觀察,目前5G發展較快的日、韓電信商,正在測試、推廣的是更多元、沉浸式內容服務,甚至也開始提出一些5G與VR頭盔硬體的包套資費方案。可以想見,在未來,AR/VR的相關數位內容,將會是第一波能夠實現5G落地的應用領域。
科技長期以來變承載著人類的希望與恐懼,在我們樂觀期盼科技改造社會的同時,許多我們不樂見的「副作用」也將隨之而來。在虛實交替的世界裡,讓人們穿越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但似乎也模糊了真實與虛構的界線。
《數位時代》本期封面故事,邀請6位科技專家,描繪出2025年的7大應用場景,帶領我們深入思考,下一步,我們該往哪裡去?
2025年,你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2025科技的未來
數位時代
2020/第308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