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圖片/啾c 你會肩頸僵硬、腰背痠痛嗎? 因為現代生活型態的改變,長時間坐著工作和缺乏運動已經變成常態,而且幾乎所有上班族或學生都有姿勢不良的問題,尤其在復健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長期與疼痛為伍的病人。 這些病人中,最讓我感到遺憾的,不是消極、不治療的病人,而是為了想要「速成」,結果找了各種五花八門偏方的人,他們最後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還加重了症狀。 偏方,真的有效嗎? 我們先簡單釐清一下,什麼是「偏方」?對我來說,缺乏科學證據的治療手段,都可以叫做偏方,這些方法五花八門的「偏方」有時候有效,有時候沒效,但它們的共通點就是「缺乏科學依據」。 比如我有一名因為久坐而腰痛的病人,他聽從朋友建議去做開背、整脊,結果後續情況不僅沒改善,反而惡化變成神經壓迫,還會漏尿,最後到醫院檢查,醫生告訴他,他腰痛的原因是來自椎間盤的問題,用放鬆肌肉或筋膜的方法,只能短暫舒緩疼痛,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 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不少人會抗拒去看醫生或物理治療師,而選擇偏方,但往往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或是接受了錯誤的治療方式,導致病情惡化,最後還是得進醫院找醫生和治療師接手治療。 這點痛,真的沒關係嗎? 有不少人在初期只是有輕微症狀的小問題,但到最後卻發展成難以治癒的慢性病,比如腳踝扭傷,在初期,很多人會自己買藥膏來貼、或是熱敷、冷敷,雖然一開始症狀會獲得改善,但在那之後,腳踝會漸漸變得不穩定,簡單來說就是更容易扭傷,最後到物理治療師手上的時候,經常發現這些輕視腳踝扭傷初期,或是採用「偏方」的人們,他們腳踝周圍的韌帶,已經因為慣性扭傷而變鬆了,周遭穩定腳踝的肌肉群也開始出現萎縮的跡象,這樣腳踝復健的整個療程,就會變得複雜且漫長。 想要提醒大家,有些小問題如果被忽視,或是採用了不當的治療方式,很可能會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導致嚴重的後果,尤其有些覺得自己「痛久了就習慣」的人,往往到了受不了而走進醫院的時候,身體都已經產生不可逆的損傷了。忍痛,絕對不是美德。 科學方法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雖然科學不一定完全正確,但科學會隨著新研究證據的出現,而不斷修正,更新進步,不過科學治療方法也不會像偏方噱頭那般化身「一招治百病」的萬靈丹,而是謹慎評估之後,找出最有可能改善狀況的治療方法,目前對痠痛問題,以下有5 個方法可以建議讀者: 1. 不要抗拒醫療評估 無論是輕微的痠痛還是長期不適,都應該及早尋求專業醫療評估。專業醫療人員能根據病史與身體狀況,對你進行全面的評估檢查,並制定個人化的治療計劃,且專業的醫療人員能減少你摸索的時間,並能避免你走入錯誤治療的誤區。 2. 積極使用運動治療 物理治療裡的運動治療,是我覺得治療痠痛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透過調整姿勢、動作技巧和放鬆,能從根本上改善身體不適。例如,針對肩頸痠痛,辦公室工作者可以透過縮下巴運動和全擴張呼吸訓練來減輕肩頸的負擔,最重要的是,肌肉力量練起來之後,能改善姿勢,降低這些疼痛復發的機率。 3. 避免長時間保持固定姿勢 一定要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尤其是久坐,如果你的椅子很舒服,就會不小心坐太久,「久坐」在國際衛生組織裡,已經被比喻成「吸菸行為」,也就是說,久坐與吸菸一樣會引起身體負面反應,甚至出現了「久坐1 小時,減壽2小時」的說法。 研究顯示,可以每隔30 至60 分鐘起身活動一下,做點YTWL 訓練或是筋膜線伸展運動,可以顯著減少腰背痠痛的發生。(YTWL 訓練:以身體動作模仿YTWL 這4 個字母,是用來針對上背部、肩膀與核心穩定性等不同肌群的訓練方法) 4. 增加肌肉力量 很多人會以為痠痛問題是肌肉太緊繃,可是其實肌肉無力造成的痠痛比例更高,如果一直對著已經無力的肌肉按摩放鬆,很可能會讓問題變得更嚴重。所以正確、適量的運動非常重要,能夠有助減少痠痛。 如果只能選一個地方來訓練,建議一定要訓練核心肌群的力量,例如瑜伽、皮拉提斯等就是對增強核心肌群穩定性效果很好的運動,若你開始強化核心肌群後,就會發現痠痛發生的機率,將比過往來得低,所以嘗試做這些運動將可以幫助你預防痠痛;另外,因為通常無法單獨訓練某一塊或某一部份肌肉,所以你也將會發現,在你訓練核心肌群的同時,也會因為人體的「動力鏈」而訓練到不同的肌群。 5. 避免偏方,信任專業 最後,最重要的是—遠離未經科學證實的偏方,缺乏科學證據的療法,即使對別人有效,對你也不一定有效。雖然某些偏方看起來,好像一下子就幫你把問題解決,但其實多半治標不治本,甚至還有可能錯過治療傷病的最佳時機。而科學治療方法不僅能對症下藥,還能預防未來反覆發生同樣的問題。 我們的身體是為了能在大草原上奔跑、採集、狩獵而設計的,絕對不是現在坐在椅子上打電腦的模樣,但因為社會變遷、產業結構改變,我們難以(甚至不可能)回到原始人的那種生活狀態,當原始的身體構造和現代的科技環境碰撞,就不可避免地產生各種痠痛和不舒服。 不要追求速效的偏方,而是要認真地看待身體發出來的信號,有意識地主動打造自己的生活方式,這才是走向長壽健康的「正道」。
擊退痠痛——遠離偏方,選擇科學治療!
痠痛、疼痛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忍耐身體的痛楚不是美德,迷信偏方更無法根本治療,透過專業醫療評估、運動治療、調整姿勢、增加肌肉力量,才能真正改善並預防痠痛復發,讓身體回到健康軌道。
撰文、圖片/啾c 你會肩頸僵硬、腰背痠痛嗎? 因為現代生活型態的改變,長時間坐著工作和缺乏運動已經變成常態,而且幾乎所有上班族或學生都有姿勢不良的問題,尤其在復健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長期與疼痛為伍的病人。 這些病人中,最讓我感到遺憾的,不是消極、不治療的病人,而是為了想要「速成」,結果找了各種五花八門偏方的人,他們最後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還加重了症狀。 偏方,真的有效嗎? 我們先簡單釐清一下,什麼是「偏方」?對我來說,缺乏科學證據的治療手段,都可以叫做偏方,這些方法五花八門的「偏方」有時候有效,有時候沒效,但它們的共通點就是「缺乏科學依據」。 比如我有一名因為久坐而腰痛的病人,他聽從朋友建議去做開背、整脊,結果後續情況不僅沒改善,反而惡化變成神經壓迫,還會漏尿,最後到醫院檢查,醫生告訴他,他腰痛的原因是來自椎間盤的問題,用放鬆肌肉或筋膜的方法,只能短暫舒緩疼痛,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 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不少人會抗拒去看醫生或物理治療師,而選擇偏方,但往往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或是接受了錯誤的治療方式,導致病情惡化,最後還是得進醫院找醫生和治療師接手治療。 這點痛,真的沒關係嗎? 有不少人在初期只是有輕微症狀的小問題,但到最後卻發展成難以治癒的慢性病,比如腳踝扭傷,在初期,很多人會自己買藥膏來貼、或是熱敷、冷敷,雖然一開始症狀會獲得改善,但在那之後,腳踝會漸漸變得不穩定,簡單來說就是更容易扭傷,最後到物理治療師手上的時候,經常發現這些輕視腳踝扭傷初期,或是採用「偏方」的人們,他們腳踝周圍的韌帶,已經因為慣性扭傷而變鬆了,周遭穩定腳踝的肌肉群也開始出現萎縮的跡象,這樣腳踝復健的整個療程,就會變得複雜且漫長。 想要提醒大家,有些小問題如果被忽視,或是採用了不當的治療方式,很可能會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導致嚴重的後果,尤其有些覺得自己「痛久了就習慣」的人,往往到了受不了而走進醫院的時候,身體都已經產生不可逆的損傷了。忍痛,絕對不是美德。 科學方法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雖然科學不一定完全正確,但科學會隨著新研究證據的出現,而不斷修正,更新進步,不過科學治療方法也不會像偏方噱頭那般化身「一招治百病」的萬靈丹,而是謹慎評估之後,找出最有可能改善狀況的治療方法,目前對痠痛問題,以下有5 個方法可以建議讀者: 1. 不要抗拒醫療評估 無論是輕微的痠痛還是長期不適,都應該及早尋求專業醫療評估。專業醫療人員能根據病史與身體狀況,對你進行全面的評估檢查,並制定個人化的治療計劃,且專業的醫療人員能減少你摸索的時間,並能避免你走入錯誤治療的誤區。 2. 積極使用運動治療 物理治療裡的運動治療,是我覺得治療痠痛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透過調整姿勢、動作技巧和放鬆,能從根本上改善身體不適。例如,針對肩頸痠痛,辦公室工作者可以透過縮下巴運動和全擴張呼吸訓練來減輕肩頸的負擔,最重要的是,肌肉力量練起來之後,能改善姿勢,降低這些疼痛復發的機率。 3. 避免長時間保持固定姿勢 一定要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尤其是久坐,如果你的椅子很舒服,就會不小心坐太久,「久坐」在國際衛生組織裡,已經被比喻成「吸菸行為」,也就是說,久坐與吸菸一樣會引起身體負面反應,甚至出現了「久坐1 小時,減壽2小時」的說法。 研究顯示,可以每隔30 至60 分鐘起身活動一下,做點YTWL 訓練或是筋膜線伸展運動,可以顯著減少腰背痠痛的發生。(YTWL 訓練:以身體動作模仿YTWL 這4 個字母,是用來針對上背部、肩膀與核心穩定性等不同肌群的訓練方法) 4. 增加肌肉力量 很多人會以為痠痛問題是肌肉太緊繃,可是其實肌肉無力造成的痠痛比例更高,如果一直對著已經無力的肌肉按摩放鬆,很可能會讓問題變得更嚴重。所以正確、適量的運動非常重要,能夠有助減少痠痛。 如果只能選一個地方來訓練,建議一定要訓練核心肌群的力量,例如瑜伽、皮拉提斯等就是對增強核心肌群穩定性效果很好的運動,若你開始強化核心肌群後,就會發現痠痛發生的機率,將比過往來得低,所以嘗試做這些運動將可以幫助你預防痠痛;另外,因為通常無法單獨訓練某一塊或某一部份肌肉,所以你也將會發現,在你訓練核心肌群的同時,也會因為人體的「動力鏈」而訓練到不同的肌群。 5. 避免偏方,信任專業 最後,最重要的是—遠離未經科學證實的偏方,缺乏科學證據的療法,即使對別人有效,對你也不一定有效。雖然某些偏方看起來,好像一下子就幫你把問題解決,但其實多半治標不治本,甚至還有可能錯過治療傷病的最佳時機。而科學治療方法不僅能對症下藥,還能預防未來反覆發生同樣的問題。 我們的身體是為了能在大草原上奔跑、採集、狩獵而設計的,絕對不是現在坐在椅子上打電腦的模樣,但因為社會變遷、產業結構改變,我們難以(甚至不可能)回到原始人的那種生活狀態,當原始的身體構造和現代的科技環境碰撞,就不可避免地產生各種痠痛和不舒服。 不要追求速效的偏方,而是要認真地看待身體發出來的信號,有意識地主動打造自己的生活方式,這才是走向長壽健康的「正道」。 保健動作:久坐消除背痛的YTWL運動,每個動作做12下,4個動作為1組,每天做3組。 閱讀完整內容
撰文、圖片/啾c 你會肩頸僵硬、腰背痠痛嗎? 因為現代生活型態的改變,長時間坐著工作和缺乏運動已經變成常態,而且幾乎所有上班族或學生都有姿勢不良的問題,尤其在復健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長期與疼痛為伍的病人。 這些病人中,最讓我感到遺憾的,不是消極、不治療的病人,而是為了想要「速成」,結果找了各種五花八門偏方的人,他們最後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還加重了症狀。 偏方,真的有效嗎? 我們先簡單釐清一下,什麼是「偏方」?對我來說,缺乏科學證據的治療手段,都可以叫做偏方,這些方法五花八門的「偏方」有時候有效,有時候沒效,但它們的共通點就是「缺乏科學依據」。 比如我有一名因為久坐而腰痛的病人,他聽從朋友建議去做開背、整脊,結果後續情況不僅沒改善,反而惡化變成神經壓迫,還會漏尿,最後到醫院檢查,醫生告訴他,他腰痛的原因是來自椎間盤的問題,用放鬆肌肉或筋膜的方法,只能短暫舒緩疼痛,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 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不少人會抗拒去看醫生或物理治療師,而選擇偏方,但往往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或是接受了錯誤的治療方式,導致病情惡化,最後還是得進醫院找醫生和治療師接手治療。 這點痛,真的沒關係嗎? 有不少人在初期只是有輕微症狀的小問題,但到最後卻發展成難以治癒的慢性病,比如腳踝扭傷,在初期,很多人會自己買藥膏來貼、或是熱敷、冷敷,雖然一開始症狀會獲得改善,但在那之後,腳踝會漸漸變得不穩定,簡單來說就是更容易扭傷,最後到物理治療師手上的時候,經常發現這些輕視腳踝扭傷初期,或是採用「偏方」的人們,他們腳踝周圍的韌帶,已經因為慣性扭傷而變鬆了,周遭穩定腳踝的肌肉群也開始出現萎縮的跡象,這樣腳踝復健的整個療程,就會變得複雜且漫長。 想要提醒大家,有些小問題如果被忽視,或是採用了不當的治療方式,很可能會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導致嚴重的後果,尤其有些覺得自己「痛久了就習慣」的人,往往到了受不了而走進醫院的時候,身體都已經產生不可逆的損傷了。忍痛,絕對不是美德。 科學方法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雖然科學不一定完全正確,但科學會隨著新研究證據的出現,而不斷修正,更新進步,不過科學治療方法也不會像偏方噱頭那般化身「一招治百病」的萬靈丹,而是謹慎評估之後,找出最有可能改善狀況的治療方法,目前對痠痛問題,以下有5 個方法可以建議讀者: 1. 不要抗拒醫療評估 無論是輕微的痠痛還是長期不適,都應該及早尋求專業醫療評估。專業醫療人員能根據病史與身體狀況,對你進行全面的評估檢查,並制定個人化的治療計劃,且專業的醫療人員能減少你摸索的時間,並能避免你走入錯誤治療的誤區。 2. 積極使用運動治療 物理治療裡的運動治療,是我覺得治療痠痛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透過調整姿勢、動作技巧和放鬆,能從根本上改善身體不適。例如,針對肩頸痠痛,辦公室工作者可以透過縮下巴運動和全擴張呼吸訓練來減輕肩頸的負擔,最重要的是,肌肉力量練起來之後,能改善姿勢,降低這些疼痛復發的機率。 3. 避免長時間保持固定姿勢 一定要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尤其是久坐,如果你的椅子很舒服,就會不小心坐太久,「久坐」在國際衛生組織裡,已經被比喻成「吸菸行為」,也就是說,久坐與吸菸一樣會引起身體負面反應,甚至出現了「久坐1 小時,減壽2小時」的說法。 研究顯示,可以每隔30 至60 分鐘起身活動一下,做點YTWL 訓練或是筋膜線伸展運動,可以顯著減少腰背痠痛的發生。(YTWL 訓練:以身體動作模仿YTWL 這4 個字母,是用來針對上背部、肩膀與核心穩定性等不同肌群的訓練方法) 4. 增加肌肉力量 很多人會以為痠痛問題是肌肉太緊繃,可是其實肌肉無力造成的痠痛比例更高,如果一直對著已經無力的肌肉按摩放鬆,很可能會讓問題變得更嚴重。所以正確、適量的運動非常重要,能夠有助減少痠痛。 如果只能選一個地方來訓練,建議一定要訓練核心肌群的力量,例如瑜伽、皮拉提斯等就是對增強核心肌群穩定性效果很好的運動,若你開始強化核心肌群後,就會發現痠痛發生的機率,將比過往來得低,所以嘗試做這些運動將可以幫助你預防痠痛;另外,因為通常無法單獨訓練某一塊或某一部份肌肉,所以你也將會發現,在你訓練核心肌群的同時,也會因為人體的「動力鏈」而訓練到不同的肌群。 5. 避免偏方,信任專業 最後,最重要的是—遠離未經科學證實的偏方,缺乏科學證據的療法,即使對別人有效,對你也不一定有效。雖然某些偏方看起來,好像一下子就幫你把問題解決,但其實多半治標不治本,甚至還有可能錯過治療傷病的最佳時機。而科學治療方法不僅能對症下藥,還能預防未來反覆發生同樣的問題。 我們的身體是為了能在大草原上奔跑、採集、狩獵而設計的,絕對不是現在坐在椅子上打電腦的模樣,但因為社會變遷、產業結構改變,我們難以(甚至不可能)回到原始人的那種生活狀態,當原始的身體構造和現代的科技環境碰撞,就不可避免地產生各種痠痛和不舒服。 不要追求速效的偏方,而是要認真地看待身體發出來的信號,有意識地主動打造自己的生活方式,這才是走向長壽健康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