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被誤解的演化禮物與潛在助力

在適當的引導下,焦慮感受可以是一種信號,甚至是一種動力,幫助我們應對挑戰,提升表現,並促進個人成長。

撰文/曾俊傑 圖片/Freepik


長久以來,焦慮被視為一種需要消除的負面情緒。作為一位臨床心理師,我在多年的心理諮商工作中,遇到了許多因焦慮而來求助的個案,焦慮的肇因包羅萬象,有些人為即將到來的工作面試而感到不安,有些人則為人際關係中的壓力所困擾。無論焦慮的具體內容是什麼,這種情緒往往讓他們感到無所適從,甚至產生身心症狀,例如心悸、盜汗、感到窒息或是失眠,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然而,從演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焦慮並非只有負面影響。事實上,這種情緒在我們的演化過程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幫助我們的祖先成功應對生存挑戰。當我們了解焦慮的演化本質時,就會發現它其實能夠成為生活中的一股積極力量,推動我們達成目標和適應複雜環境。

焦慮的演化基礎:適應性情緒

人類的情緒並非隨意產生,它們是由數萬年的演化過程中被逐步篩選出來,成為我們應對環境挑戰的一種心理工具,其中焦慮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焦慮的主要功能是「預警」,通過引發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幫助我們理解與應對即將到來的挑戰。當焦慮發作時,我們的注意力會變得高度集中,心跳加速、血液流向四肢,為「戰鬥或逃跑」做好準備。這種生理反應讓人感到不舒服,卻也極大地提升了我們的反應速度和決策能力,使我們能更快地做出關鍵選擇—是面對威脅還是逃避危險。特別是在那些需要快速應對的情況下,這樣地反應更是至關重要。

在遠古猿人時代,我們的祖先需要在殘酷的自然環境中生存,面臨許多不可預測的威脅,例如來自掠食者的攻擊、自然災害以及族群間的衝突等,他們必須預見並解決即將發生的危機。那些能夠有效管理焦慮、迅速做出正確決策的人,更有可能成功應對危險並存活下來,將自己的基因傳給下一代,焦慮也最終成為我們基因的一部分(畢竟見到老虎不會緊張的人,大多被老虎吃掉了)。

焦慮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中遺留下來的禮物,成為一種生物學上高度適應的情緒反應,保護我們免受潛在的危險傷害。

現代生活中的焦慮:是負擔也是禮物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方式已經從狩獵採集轉變為複雜的社會結構。在這樣的轉變中,焦慮作為一種遺傳情緒仍然存在於我們的生理系統中。問題在於,現代的威脅與祖先們所面臨的危險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如今,我們不再需要時刻擔心猛獸的襲擊或部落之間的戰爭,取而代之的是職場壓力、財務問題、人際關係矛盾等。

由於這些現代壓力源的性質與古代威脅有所不同,焦慮有時會顯得「過度」或「不必要」。許多人因此誤以為焦慮是一種應該根除的情感,因為它會讓我們感到無法控制,甚至引發身心的極度不適。然而,這種觀點忽視了焦慮的潛在的適應性價值。在適當的引導下,焦慮感受可以是一種信號,甚至是一種動力,幫助我們應對挑戰,提升表現,並促進個人成長。

善用「我很興奮」等正面詞彙轉化焦慮

焦慮能夠提升我們的專注力、促進行動,甚至激發創造力。當我們面臨某項重要任務或挑戰時,適度的焦慮能讓我們保持警覺,集中注意力,為挑戰做好準備。正如演化心理學家所指出的,焦慮的本質其實是為了促使我們提前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舉例來說,當我們面對公開演講或重要會議時,焦慮可能會產生一系列生理反應—手心冒汗、心跳加速。然而,這種焦慮感也能夠幫助我們提高警覺,使我們在演講時更加集中注意力,表現得更有條理。哈佛大學教授 Alison WoodBrooks 的一項研究,探討了人們如何轉變對焦慮的認知,以提升表現。

研究中,參與者被要求在一些令人緊張的情境下,比如公開演講或公開演唱,提前接受指導。他們被分成不同的小組,分別被告知要對自己說「我很興奮」、「我很冷靜」或者「我很焦慮」。結果顯示,那些把焦慮視為興奮的參與者表現更佳。他們的公開演講被評為更具說服力、自信,且表現出更好的能力;在歌唱的表現中,這些參與者的音準和節奏也更為出色。

我自己也會利用這樣的方法來應對自己的焦慮,常常在演講前感到心跳加速時,內心不斷告訴自己:「這種感覺不是緊張,是我太興奮、太期待於接下來即將發生的事。」確實讓我的焦慮感下降許多,你或許也可以試試看。

演化心理學的觀點:焦慮是生存與適應的驅動力

從演化心理學的角度看,焦慮情緒之所以得以保留,是因為它在提升我們適應能力方面發揮了強大的助力。當我們感到焦慮時,這是一個訊號,讓我們開始關注未來潛在的問題,並積極採取行動。這與人類的生存需求密切相關,焦慮在某種程度上驅使我們規劃、應對變化,甚至超越我們現有的局限。

而當我們面對複雜的生活情境時,焦慮可以幫助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在問題的核心,並推動我們尋求解決方案。這種焦慮所帶來的壓力,不僅能提升個人的適應能力,還能夠激發出潛藏的生理和心理潛能,促使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幫助我們克服困難,達成目標。

如何以建設性的方式應對焦慮

我們如何學會以建設性的方式來應對現代生活中的焦慮,將其轉化為助力?最重要的是必須要先知道,焦慮本身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我們如何理解並回應這種感受。這可以透過以下三個步驟來實現:

1.接納焦慮的存在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焦慮是一種自然的情緒反應,它是我們生物本能的一部份。接受焦慮的存在,理解其演化背景,並將它視為一種訊號而非問題,能夠幫助我們去掉對焦慮的恐懼與抗拒,並以更加理性和積極的方式來應對。

2.利用焦慮的動力

其次,我們可以將焦慮視為一種激勵,促使我們做好準備,迎接挑戰,就像研究中所說的,嘗試告訴自己,焦慮帶來的緊張感其實是一種內在的提醒,告訴我們需要採取行動。將這種能量引導到有建設性的方向上,例如專注於解決問題、改善技能或提升表現,焦慮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助推力。

3.適時放手焦慮

最後,當焦慮變得過於強烈或無法控制時,學會放手同樣重要。放慢腳步,進行冥想、運動或其他放鬆活動,這些可以幫助我們重新找回平衡,並避免陷入過度焦慮的情緒漩渦。透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與焦慮共存,並在適當時機從中釋放壓力。

當我們學會如何以建設性和適應性的方式應對焦慮時,焦慮能夠成為我們成長的推動力。演化心理學揭示了這一情緒的深層作用:它不僅是危險信號,也是動力來源。如果我們將焦慮視為一種內在的警報,告訴我們應該更加專注、更加謹慎,那麼這種情緒就可以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助力,而不是負擔。

在與個案的工作中,我發現那些能夠學習以建設性的方式面對焦慮的人,往往能夠更好地應對挑戰,並發展出更強的應變能力。這並不意味著焦慮消失了,而是他們學會如何利用這股內在的驅動力來專注於解決問題,提升表現。

當焦慮不被視為威脅或軟弱的象徵,而被視為一種訊號,提醒我們需要更多的關注和行動時,我們就能夠將焦慮轉化為力量,利用它來促進自我成長時,焦慮就不再是負擔,而是實現目標的助力。這是我在臨床工作中不斷見證的一個現象:那些學會正視焦慮並利用它的人,最終能夠更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甚至在面對困難時找到更多的力量。正如哲學家齊克果(SørenKierkegaard)所言:「誰學會了以正確方式面對焦慮,誰就會終極得道(“Whoever haslearned to be anxious in the right way haslearned the ultimate.”)。」

因此,與其試圖逃避或壓制焦慮,我們應該學習如何與它共舞,將焦慮看做一種訊號與助力,讓它成為我們前行道路上的夥伴,幫助我們在複雜多變的世界中找到穩定和成長的機會。然而,如果焦慮已經嚴重干擾了你的日常生活,或者你開始有憂鬱、物質濫用或自殺的念頭時,這就是一個尋求專業協助的重要信號,建議可以先找心理師談談,或至身心科看診,學習更多應對焦慮的辦法。



閱讀完整內容
張老師月刊2024/12月 第564期

本文摘錄自‎

焦慮——被誤解的演化禮物與潛在助力

張老師月刊

2024/12月 第56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