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互鬥,第三代成大輸家!新光三越淪長輩爭權戰場

持有新光金四%股權,百貨龍頭接班人卡關


文●蔡茹涵

對許多家族企業接班者而言,最大的絆腳石,往往就是上一代。

以「改革派」自許的新光金董事洪士琪,在受訪時坦言:「說實在,(新光集團)這些第三代也很可憐,也很辛苦,每一個人都被他們的第二代,不是這個搞一個,就是那個搞一個……。」

父執輩的恩怨情仇,不僅未隨著時間消散,更直接影響了第三代的後續接班,無論是想上位、想找舞台,都有可能牴觸到叔叔伯伯的布局,而處處受限。


▲新光三越前董座吳東興(左)過世後,由第3代吳昕達(右)、吳昕陽(中)等3兄弟合力營運。但隨著百貨龍頭被捲入新光金爭權,接班也增添變數。本刊資料

第三代做再好,也接不了班 吳東進派接董座後,姪兒突遭撤換

當中最直接、最血淋淋的例子,當屬百貨龍頭新光三越。這裡,是吳東進近三年來著墨最深的新戰場。

事實上,不過三月底,新光三越才宣布由新光合成纖維董事長吳東昇接任董座,引發外界熱議。

當時的討論點主要有三:一是現任總經理、新光三代吳昕陽表現傑出,不僅率領公司走過疫情,營收還創史上新高,竟在這關鍵一役被讓賢給叔叔;二是董事會現場,持股四三%的最大股東三越伊勢丹儘管票投吳東昇,卻也提出但書,要求「下屆董座一定要讓第三代接班」;三是發布人事消息的新聞稿上,竟寫著「期待新任董事長及副董事長未來能優化公司治理,並完成世代交替」,格外令人玩味。

董事會中,身為二代的吳東昇強調,上任後絕不會對既有團隊與營運指手畫腳。沒想到,四月二十五日就傳來消息—新光三越前總經理吳昕達(編按:新光三代、吳昕陽哥哥),竟被無預警撤換,從新光金控董事會中的新光三越法人代表除名!

洪士琪回憶,事情發生得極為突然,這是當天會議的第三案,「進行到第二案中途,(司儀)才報告說各位董事,新光三越來函, 要把吳昕達換成另外一個人……,突然在第二案才做這個事,這公司有救嗎?這是怎麼樣的一個治理法?」

他痛批,遞補人選是新光開發董事郭佳蕙,正是吳東昇的秘書,而十天過後,郭佳蕙又宣布辭任,形同短期內更換兩次法人代表。再加上吳昕達的弟弟、新光影城董事長吳昕昌,這次也位列在新光金改革派推出的董事提名名單中,叔伯與姪兒間,對抗態勢明顯。

商周向吳東昇求證更換法人代表的原因,新光三越未回應。而新光金董事長許澎則向媒體喊冤:「開會中,新光三越有送信來,我們也現場諮詢法務,確認沒有問題才改,一切都是合法合規!」

從吳東昇爭取董座,到撤換吳昕達的法人代表身分,外界普遍認為,這許多事件背後的「影武者」,依舊是吳東進,原因很簡單—新光三越持有新光金四%股權,是第二大股東。換句話說,誰掌握百貨龍頭,就等同拿下新光金改選前哨戰。

「東進董為什麼對新光三越這麼執著,三番兩次出手?簡單來說,就是『控百貨、穩金控』,」一位投資公司董事長分析,自二○二○年,新光三越前董事長吳東興過世後,吳東進對姪兒們的進逼,就未曾消停。
洪士琪也透露,新光三越改選董座那日,台新董事長吳東亮,之所以是那個唯一舉手反對的人,「(原因之一)就是他看不慣東進又搞第三代!他也當面跟東進講:『你在幹什麼?幹嘛又搞這個事情,讓人家去講話?』」

新光三越的交鋒仍在上演中,但其實,這樣的故事屢見不鮮。

在台灣企業接班史中,處處都是兩代之間相互攻防,甚至諜對諜,將戰線擴大到再上一代或其他家族的案例。


▲新光第2代、新纖董事長吳東昇剛接任新光三越董座,外界認為,他將成為加速新光三越IPO的重要推手。本刊資料

東元、大同前車之鑑不遠 公司想長久,這代問題留給這代解決

例如全台最大的馬達王國東元集團,就曾在二○二一年,上演台股史上首次的父子經營權對決。當時,東元會長黃茂雄坐擁東元、寶佳、華新麗華三大聯盟,其長子黃育仁的背後,則有三大創始家族,以及疼孫的「東元阿嬤」林明穱寫公開信,為其站台。

這場戰火延燒長達兩年,眼看爸爸的敵人,變成兒子的盟友;創始家族跳過第二代,力挺第三代,直到東元阿嬤離世,父子對峙才暫告一段落,然而家事變成公事,讓高達十五萬名股東全被捲入風波。

又例如百年企業大同,就已在二○二○年變天,由市場派壓倒公司派。當時的掌門人林蔚山與林郭文艷夫婦,先後遭遇經營不善,十八年發不出股利、兄弟相爭互鬥、高層掏空等問題,儘管多次試圖力挽狂瀾,最終仍黯然下台,由市場派取得大同經營權。

變天至今,大同人事異動頻頻,已經一連更換了五任總經理,公司究竟何時才能穩定?仍屬未知數。

「創業的夥伴或兄弟,要在成功後維持團結很難,要他們的子女在變成股東之後團結,那更難!」華人家族企業研究權威、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與會計學院聯席教授范博宏指出,家族企業成員的過節,在彼此開枝散葉之後,處理難度只會越來越高,因為關係只會更加疏離。

如果希望公司長長久久、接班者青出於藍,「最低限度的幫忙,就是這一代的問題,留給這一代自己解決。」范博宏說。

在他看來,從大同、東元到新光金,都是家族成員間溝通出了問題,甚至完全無法在檯面下解決。這情況,通常都得等到「公司的價值(股價)快要歸零」,才會有人忍無可忍,藉由市場力量開始動作。

但這個過程既漫長又折磨,無論對家族、公司及股東,都是極大的消耗。

對接班者而言,上一代的糾葛牽扯,往往是最難說出口的絆腳石。范博宏直言,企業主與其把公司做大做強,「還不如在準備交班前二十年,先解決這些事,否則公司以後也會被腰斬!」

訂股權交易機制、花時間相處 3策略防家族爭權內耗


家族企業爭權問題如何解?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與會計學院聯席教授范博宏建議透過以下策略,盡早布局:

1.公正第三方:這在歐美百年家族間早已行之有年。簡單來說,就是家族委託一個由專家領軍的團隊擔任顧問,做為彼此協調的橋樑。

家族顧問的核心工作,就是站在家族的立場來進行規畫,為大家訂定「意見不同時」該如何做決定、建立討論平台、哪些成員可以加入議事等規範。

2.硬架構:訂出白紙黑字的股權流動與退出機制。家族企業多半不希望股權外流,如何確保股份集中到有心經營的優秀子女手上?答案,就是股權交易制度。

「台灣企業的股權分配,最大宗還是靠遺產,等於一輩子只有分一次股份的機會,」范博宏坦言。最理想的做法,是白紙黑字訂出機制,例如成員如何退出?持股該賣給誰、怎麼賣?是否有重大貢獻獎勵,貢獻高者可用較低價格取得股份等,規範得越詳細、越有所本,家族越不容易起爭端。

3. 軟實力:有系統的培養感情和信任基礎。家人必須先能相處,才能夠談事情,因此不少歷史悠久的家族企業,都有「刻意促進子女們交流」的機制。

例如冷凍食品大廠桂冠,就是有長達20年、每天一起邊吃晚餐邊議事的傳統;而香港百年醬料大王李錦記,更將「每3個月開1次家族委員會,成員天涯海角都得飛回來團聚」這項規定,寫進家族憲法。(整理●蔡茹涵)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3/5月 第1853期

本文摘錄自‎

第二代互鬥,第三代成大輸家!新光三越淪長輩爭權戰場

商業周刊

2023/5月 第185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