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浪費! Tasteme 媒合食物新生命
台灣有許多知名美食, 但同時也是亞洲地區的食物浪費大國, 商業活動發展成熟下所衍伸的問題,Tasteme打造出良食共享平台,讓原先無能為力的消費者及商家能更輕易展開行動,使食物生產更加接近永續目標:解決飢餓、減少碳排。 文/楊子毅 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有三分之一的生產食物未經食用,造成每年近10億噸的食物被丟棄,每人平均浪費74公斤,不只造成許多不必要的碳排放,同時世界上仍有8億多的飢餓人口問題。不過,實際數字可能遠遠超過這些統計⋯⋯。 Tasteme 創辦人暨CEO葉柏軍,在看到路邊麵包店每次打烊後,都會將剩餘的食物丟到垃圾袋裡頭作廢,其身為客家人的勤儉精神,不忍這些商品被浪費,同時看到社會上有越來越多解決剩食相關問題的單位,於是決定攜手Tasteme營運長林柏耀等人共同研究,創辦了食物共享媒合平台Tasteme。 與一般食物銀行不同的是,Tasteme開放商家在每日關店前評估剩餘的食品,以類似「福袋」的形式(不指定產品)來販售給一般消費大眾,達到公平分配資源的目的。而食物銀行則是蒐集即期或是過季但仍有效的食物,透過志工來分送給弱勢戶。Tasteme表示,並非想取代食物銀行,而是多提供一個管道給店家處理這些即期良食。 林柏耀說明,Tasteme 僅作為媒合平台,不會販售過期食物,將食品安全交由店家自身負責。而Tasteme 會員可以在平台上預先提出需求,若店家打烊之際仍有良食(仍在有效期內可食用之產品)可售,才會實際進行扣款,讓顧客前來取貨。 透過福袋的方式,如此一來,消費者可以用更低的價錢購買到食物或是嘗鮮,而市場上刻意等到關店前打折才來消費的顧客也會因此減少。 Tasteme 指出, 依據環保署統計,台灣每人每年平均生產出150公斤的廚餘,比中國、日本及韓國多出20%,價值約4,000億台幣,而其中三分之二的食物浪費就發生在零售端。 林柏耀表示,在平台成立之前,團隊奔走雙北地區將近1,000家商店,最後有100多位店主願意嘗試這項剩食銷售模式,其中以麵包店與自助餐店為多數;而後有更多咖啡廳、飲料店、餐廳(商業午餐)、冷凍食品(含宅配)甚至是洗髮品廠商陸續加入。 將「解決剩食」變成全民運動 目前,Tasteme 的會員以25至35歲的上班族為大宗,其次是1 至24歲學生族群和40至50歲的媽媽族群,男女比接近1比1,但女性會員佔多一些,也顯示女性消費者對於「省錢」、「環保」更加留意。 林柏耀提到,其實最初Tasteme 設定的目標族群是小資族、學生、低收入戶,由於食物銀行的產品配送對象多是政府單位編列的弱勢戶,但亦有許多身份在模糊地帶的經濟弱勢者也同樣需要類似的資源,而Tasteme便補足這樣的缺口,讓所有人都有機會用更划算的價格購買到產品。 另外,也因為下單不一定能拿到預約的商品,為了避免信用卡高刷退率產生的資安問題,因此Tasteme 規劃封閉交易系統,會員需預先購買「T 幣」來兌換商品,交易成功才會從虛擬錢包中扣除代幣。在Tasteme 上頭,最低一枚T幣(價值約新台幣50 元)就可以購買到一個福袋,同時也簡化Tasteme 上架商品的價位複雜程度。 林柏耀坦言,Tasteme一直以來沒有花費太多資源在廣告行銷上,均專注在Facebook 社團經營,或像是與烘焙公會接觸,在烘焙展上進行推廣。 而有次在PTT上做活動時,正好被一位以蔬食料理為主題的YouTuber發掘,進而喜歡上Tasteme的理念、拍攝影片分享實用心得,隨後一個月內為平台帶來4萬位用戶成長。 今年Tasteme目標,除了增加雙北店家的密集度,提升產品多元性以拉抬會員下單意願,也開始會向上游通路商尋求合作發展,將台灣各地的醜蔬果、格外品(不符合市場銷售規格的農產品)上架至平台讓會員領取。目前Tasteme也已和智慧販賣機廠商合作,加速機台內剩食的售出速度,或將醜蔬果放置線下的實體販賣機內,提供消費者前來選購。 最後Tasteme也期望未來可以拓展更多城市據點,下一站將積極開發台中市和桃園市在地商家,讓更多台灣消費者可以了解剩食議題,進而展開有益環境永續的實際行動。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