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半就像巨嬰一樣,他們總是常說:「我媽/爸說⋯⋯」為了維護兩人的關係,這些對話常常讓人難以反駁;又或者,他們總依賴別人完成生活許多事,該怎麼幫助自己和對方呢? 撰文/廖家鈴 圖片/ Freepik 認識媽寶
一、特質 媽寶的正向特質多半是:善解人意、貼心、溫暖以及傾聽心事的好伴侶;負向特質則是自私、固執,讓「神媽」替他/她做任何決定,顯現出另一個典型的負面特質,缺乏動力及逃避。
二、心理分析媽寶 (一)客體關係理論 Mahler(1971)正常的心理,要經過「分離」及「個體化」的過程,才算心理上的誕生,並成為一個真正的人,與他人建立健康的關係。媽寶可能在分離個體化的過程未成功,心理狀態認為自己與媽媽並未分開。
(二)兩種媽寶的形成 1. 分離時遭母親抗拒,形成邊緣型人格。特徵為情緒極端變化、不穩定、易怒、自我破壞、無法忍受焦慮,藉由二分法來遠離認為對自己不好的人,以減輕心理的壓力,保護脆弱的自我。研究發現,具有邊緣型人格的母親可能養出也具有邊緣型人格的孩子,當母親在連結、內化、適應和依附方面有困難時,孩子很可能也無法發展出對象的穩定性和掌握分離個體化的任務(Chlebowski,2013)。 Masterson(1972)提出「恐懼遺棄」是邊緣精神病理學的核心因素,他相信邊緣型孩子在歷經「分離- 個體化」的發展階段,嘗試以獨立的方式行事時,其母親會通過情感退縮干擾他們的自然自主努力,導致邊緣型孩子在面臨看似無法解決的兩難困境(繼續依賴行為或失去所需的情感支持)時感到的焦慮和被遺棄恐慌的復發。這樣的媽寶長期被母親數落、嫌棄並控制,身為他們的另一半,一開始會照顧他們,但漸漸會感受到自己也被如此控制對待。 2. 沒有機會經驗分化,形成自戀性人格。特徵為過度誇耀自己的重要性,為了掩飾脆弱的自我,對他人傾向剝削的態度,有時會與他人產生寄生關係。自戀型媽寶很愛自己,心理狀態停留在 Mahler 理論中的共生期(媽媽跟我是一起的,我就是媽媽,媽媽就是我)。最常在另一半前誇耀,小時候他/她的媽媽對他/她多麼好,他/她是家中最被呵護的。因此另一半會覺得好像跟兩個人談戀愛,自己擠不進他們的世界,有種被排外的感受。
三、不同文化下的媽寶 在國外將媽寶分成:圍裙男孩(Apron boy)”Tied to your mother’s apron strings”,成年男性深深地依附母親,可以追溯到母親穿著圍裙的時代。描述一個孩子(通常是男孩)已經習慣了母親的照顧,以至於無法靠自己做任何事情和決定;養育男(The Nurturing Man)或(Mr. Mom),也稱為「媽媽先生」,他們通常喜歡陪伴及照顧婦女和兒童;看似男子漢及主導人格,卻對女性有言語或身體上的攻擊:母親養大的男孩很難具有男性氣質,他們失去與父親結盟的機會,透過拉攏或反對女性,以確認自己的男性氣質;陰柔的男性,習慣經過女人的許可才採取行動,心理是個尚未長大成人且沒有安全感的青少年。
如何在媽寶關係中成長
一、認識自我 若你正為了另一半是個媽寶而煩惱,不妨也問問自己,在你溫馴及善解人意的個性背後,是否也不喜歡為自己做決定?也或許是媽寶的生活方式吸引你,他們的家庭教養相當完善,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那麼你呢?也可能是你生命中缺乏母親的照顧,或母親並不是那麼強勢甚至是不具有權力及能力的女性?仰或是你的自我強度不夠大?
二、認識家庭中的你 Bowen 建立「自我分化」概念, 個體面對壓力水平、不同壓力源反應的個體差異及個人與其大家庭的接觸程度(Kerr and Bowen,1988: 97-98)和分化程度,表示個人行為不受情緒所引導的程度,未分化的程度越高,越容易與他人的情感融合。Bowen 將「三角形」描述為穩定關係最小的單位(Kerr and Bowen,1988: 135)。當雙方有衝突或關係緊張,脆弱的第三方加入能緩解原本兩方的焦慮,三角關係則生成;但若第三方成為注目的焦點對象時,可能被批判或被擔心,則會阻礙原本應該解決的緊張情緒。 故檢視自己在原生家庭中,是否也是分化程度較低者?容易被拉進三角關係,就像人際溝通分析理論Karpman (1968) 提出的卡普曼戲劇三角,每個人心中經常會上演三角戲劇遊戲,加害者、受害者及拯救者的無限惡性循環。
三、自我成長 (一) 自我強大 要讓自我變得強大,必須先知道自己要什麼,用界限跟原則具體調整彼此可以接受的安全感及親密感。從自我尊重、練習拒絕,建立自我價值。
(二) 情緒界限切割 Bowen(1988)提出「完全分化」指的是不需要對家庭的情感依戀,在家庭中可以當個功能完整的獨立個體。從「情緒切割」練習辨識自己的情緒跟他人的情緒,有意識地劃分界限。神媽、媽寶以及你,可能是種分化低的三角關係,因此在三角關係時,需跳脫共生的情緒並保持客觀理性。 例如當媽寶跟另一半意見衝突時,可以先引導彼此,肯定兩人對這件事情都很重視,但這是兩人之間的事,應該由兩人分析討論並做決定;若是媽寶跟神媽有意見衝突,另一半就當個客觀者,把拯救者的位置變成教練,給予理性分析,協助媽寶以成人的方式思考與神媽對話。
如何幫助媽寶讓你們的關係更順
許多媽寶最大的特徵就是凡事都必須經過神媽的同意才做決定。你可以從生活上的小地方讓他/她練習,用選擇題的方式,並讓其理解選擇後的責任,之後一起進行分析再做決定,然後逐步增強他/她自我選擇的能力,給予自信,讓媽寶感受到長大成人,擁有獨立自由。但筆者在這裡也要提醒讀者,若你的另一半看似男子漢及主導人格,卻對女性有言語或身體上的攻擊,基於保護自己,建議慢慢離開,因為這種性格的人發生家暴行為的可能性較高。 彼此都成為獨立的個體,鼓勵媽寶為自己選擇及負責,並且停止尋求神媽的認可,面對神媽時,可以像成人一般理性思考,為自己及彼此的關係拒絕神媽。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傾聽你自己的聲音,好好認識自己,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樣的關係?才有機會給彼此機會去實驗,在關係中建立心理的強度與界限。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解密媽寶情人
張老師月刊
2022/6月 第534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