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需消費回不了神 開放國門能解凍台灣?

原打算靠內需帶動成長的台灣經濟,在與病毒共存下,情況不樂觀。通膨與升息烏雲罩頂,也把投資和出口拉下水,企業主對下半年景氣憂心忡忡。經濟保四幾乎確定落空,過去一年多的好日子,已提早曲終人散。

文—盧沛樺 攝影—謝佩穎

隨著單日確診人數衝破萬人,服務業過去兩年如洗三溫暖的日子,現在又凍到骨子裡。

週五正午時分,鄰近台北車站的南陽街,店家雖有人潮,但不見大排長龍,店內座位坐不滿,打工阿姨不必忙著盛盤,只好躲進廚房揉抹布。「人會愈來愈少,高峰還沒來啊,」阿姨悲觀地說。

在附近補習班工作十多年的盧小姐,也是第一次遇到便當店晚上不開了。因為學生遠距上課,以前補習街的便當店,晚餐以學生族群為主,現在客人沒了,乾脆拉下鐵門。

觀光旅宿業更慘。全國商業總會調查,旅行業、遊覽車業和觀光區的旅館業,受打滿三劑才能參加團旅的政策衝擊,五月業績較三月衰退九成,嚴重者幾乎歸零。

「國旅團客大部份是老人會,但老人家打三劑比例比一般人低,新制上路,就全部掛掉,」商總理事長許舒博解釋。

這些因為疫情陷入愁雲慘霧的行業,正為台灣經濟蒙上成長陰霾。


▲防疫新制上路,少了國旅團客,遊覽車業沒生意,司機還不起車貸,日子難過。

疫情拖長,憂不見報復性消費

去年經濟成長率超過六%,主要受惠於外需熱絡。原先預期,今年台灣經濟動能將由內需消費接棒,如今經濟引擎看來欲振乏力。

主計總處年初預估全年經濟成長率四.四二%,其中民間消費成長超過五%,受惠於企業加薪,民眾有錢消費,全年民間消費可望突破十兆台幣。不到半年,主計總處更新預測,將民間消費大幅下修兩個百分點,剩下三.一%。「上次預估時,本土疫情還不像現在這樣升溫,俄烏戰爭的影響也還沒考量進去,因此這次才下修,」主計長朱澤民解釋。

受民間消費大幅修正,全年經濟成長率也下修至三.九一%,確定保四落空。(見下表)
明明不像去年三級警戒,餐廳仍開放內用,為什麼業者抱怨今年情況更慘?

許舒博解釋,因為確診人數太多,民眾為了自保,自動閃避,「去年大家宅在家消費,現在大家花時間去驗PCR、買快篩。」

當確診高峰過去,是否像前兩年重演「報復性消費」?許舒博給了令人心寒的答案,「不會。」

他認為,與病毒共存下,確診數不會馬上下降,意味著疫情會拖長,民眾擔心染疫的後遺症,導致出門消費意願低迷。

疫情還不是唯一的壞消息。今年財政和貨幣政策同時緊縮、股市大跌、通膨蔓延,讓家庭收支變得左支右絀,亦不利消費。

「去年政府發五倍券,鼓勵民眾出門消費,」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解釋,「但央行三月升息,雙北的房貸族很有感,如果六月再升息,家庭收支狀況會再惡化。」

唯一的好消息是,若下半年開放國門,外國旅客可望為內需補位。但效果多大,尚不明朗。

KKday營銷長黃昭瑛觀察,從近期居家隔離鬆綁的速度來看,放寬出入境防疫政策,可樂觀期待。但考量隔離、檢疫措施,旅遊成本提高,加上潛在染疫風險,開放初期,消費者會較謹慎。

吳大任是徹底的悲觀派。他說,美國把台灣列入高風險國家,「即使我們開放國門,也沒人要來。」

不只消費跛腳,連兩年撐起高成長的出口和投資,前路滿地碎石,一不小心就會被絆倒。
中國封控效應,外銷訂單翻黑

近因是中國封城,衝擊大量在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台商。四月外銷訂單負成長五.五%,中止連二十五個月正成長。經濟部解釋,中國大陸封城對訂單影響,比原先預期還大。

經濟部的最新報告指出,上海、蘇州台商五月雖已逐步復工,但部份電子大廠僅恢復約五成產能,即便六月產能完全恢復,仍須視上游原物料供應、員工返工及物流恢復情形,預計台商企業第二季生產及營收仍受影響。

「下半年為電子業旺季,若中國封控延長,對我國在中國組裝的電子零組件相關產業,衝擊將比上半年大,」經濟部示警。但經濟部也說,若中國下半年解封,訂單遞延效果將挹注我國外銷訂單動能,下半年可望持平或正成長。

更大的威脅,來自美國經濟陷入衰退風險。

美國衰退,台灣出口首當其衝

吳大任解釋,這次通膨跟以前不同,主要受烏俄戰爭、中國清零封城影響,供給面萎縮,短期還看不到盡頭;但央行升息,只能壓抑需求,倘若供給和需求同時下滑,全球交易量一定萎縮。

「美國佔全球消費超過三成,如果全球貿易量下來,台灣很多出口屬於非必要支出,像手機零組件,台灣出口首當其衝,」吳大任憂心忡忡。

因為當經濟衰退,個人荷包變扁,錢會先花在必要性支出,如食物、能源,排擠非必要性消費。

去年底,《天下》調查兩千大CEO對今年景氣展望,近七成企業主表態樂觀,甚至比疫情前還樂觀。但不到半年,市場氛圍逆轉,企業主已在為經濟衰退做準備。

「大家原本是用成長的角度去看,但去年沒料到戰爭、疫情,通膨和量化緊縮也在變化,現在大家比較擔心需求,」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暨聯盟事業副執行長劉鏡清說。

景氣烏雲罩頂,台灣難得一見的大投資潮恐急踩剎車。「通膨加重生產成本,升息也不利投資,今年廠商投資決策面臨更大考驗,」中經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彭素玲預測。

內需熄火、出口和投資隱憂浮現,過去一年多的好日子,已提早曲終人散。(林佳誼協助採訪)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2022/6月 第749期

本文摘錄自‎

內需消費回不了神 開放國門能解凍台灣?

天下雜誌

2022/6月 第7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