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楊卓翰 「今年夏天, 我就幫三組MIT校友的團隊,做區塊鏈的創業顧問。」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經濟學教授賽門.強森(SimonJohnson)說。曾任國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的他,現在投入金融科技與創業領域,因為他認為,這個領域將會對未來的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隱憂一:真正殺手級應用 還未發生
但是,他在接受《今周刊》的專訪時也指出,金融科技的發展,有幾個地方讓他感到隱憂。「第一,我和許多國家的央行與大銀行討論後,發現現在人們對金融科技有許多誤解。」他說:「很多人覺得,金融科技出來後,會結束傳統金融業。」
但強森卻不這麼認為。「沒錯,金融科技對金融將有衝擊。但是衝擊更大的,將是我們日常所有的經濟交易。想想看,我們現在的經濟活動可以說是『P2B』(Bank,即單點對銀行)、『P2H』(HedgeFunds,即單點對避險基金),但當『P2P』(單點對單點)的交易方式進入我們的經濟活動之後,結果將會非常不一樣。」
強森認為,現在人們對金融科技的看法過於狹隘。「一九九三年,還沒有人知道『網路』這個新東西能做什麼。有一位朋友給我看一個網站,網站就是一隻貓,會給訪客很多隨機的人生建議。當然很有趣、很新奇,但我看了三分鐘之後就覺得無聊了。我心想:網路這東西應該不會有什麼影響力。」他表示,他這輩子沒有這麼錯過。
「面對金融科技,很多人看了一看現在的應用,聳聳肩說:沒什麼特別的。這是因為,真正造成影響的金融科技及區塊鏈應用,還沒有發生。」強森建議,因為許多真正有殺傷力的技術和應用,還在萌芽階段,因此除了觀察錢往哪裡去之外,也就是哪些區塊鏈技術吸引了比較多投資;我們還要注意人才的動向。
「例如我的許多學生,不會大張旗鼓地創業,而是默默在做。因此你必須要走出去,在各種聚會中發掘,並且感受現在的金融科技正在往哪裡走。」強森說。
隱憂二:官方政策 恐阻礙科技發展
另一方面,對金融科技,許多人是採用冷眼看待、甚至反對其發展,這也將造成危險。「許多能夠創造我們腦子裡那個『烏托邦』的技術、特別是法規,現在還沒有成熟。」而且,有很多既得利益者,會想盡辦法阻止這樣的科技和法規環境發展。「例如某些我談過的中央銀行、或是大銀行。當然,這只是我的感受。許多銀行的高層嘴巴說要發展金融科技,但骨子裡卻十分懷疑。」
但強森認為, 這樣的態度,將會在未來金融科技迅速改變經濟活動時,造成企業與企業、甚至國與國的競爭力落差。「例如,英國央行的態度就十分積極。我非常關注他們在區塊鏈及虛擬貨幣上的進展。」他指出這些先行國家,未來將會帶動整體國家金融業的投資與創新,「這是一個問題:你要當改變者,還是被改變者?」
同樣的,對於央行來說,金融科技也將是重要的政策之一。「央行最重要的責任就是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而現在的制度,有許多漏洞,可能造成系統性風險。」強森就舉例,許多國家都面臨洗錢的問題,但是從現階段的防制法令,仍然很難杜絕洗錢的問題。「如果政府單位和企業能夠合作,利用區塊鏈公開、透明的交易特性應用到日常的經濟交易,這些漏洞就有可能被修補起來。」
隱憂三:區塊鏈應用 該讓全民共享
最後, 強森提醒, 現在區塊鏈的應用必須要是「開放的」。「現在有很多建立起『私人區塊鏈』的討論。但是如果我們的金融系統,是讓有錢人使用一套系統、窮人使用另一套,那麼這就有大問題了。當然在法規或經濟效益上,這很合理。但是我們不能建造一個金融環境,有錢人可以享有隱私,但窮人沒有。」
「金融科技的大量資料可以改變很多金融體系的問題。例如,我們可以將透過個人的金融資料整合,幫助那些信用不良的人改善他們的經濟狀況;我們也可以讓交易成本變得更低,讓金融體系發揮他們該有的角色:讓更多沒辦法進入資本市場或信貸市場的中小企業或人們。」但強森也對此提出警告:「我們也可能讓許多已經從金融體制中獲取極大利益的人們,獲得更大的利益。」
縱然有許多未知的風險,強森對金融科技的發展仍然抱持希望。「科技的進展,必須要幫助大多數的人們。我們看到網路科技、行動網路造成生活上的影響,但我認為真正對人們的財務──不管他們從事什麼職業──造成實質幫助的,就是金融科技 ··· 開啟APP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