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新聚落對手早起跑 印尼專法挺地熱、韓打電池團戰

台灣情勢》與國際的差距,是機會也是挑戰


文●曹博凱 攝影●駱裕隆

地熱、電池、電單車、植物肉四大新興產業聚落正在台灣崛起,本土企業和外企都看好,其背後象徵台灣的潛力被認可,但跨出國門,這些領域有許多國家早已起跑多年,和國際的差距帶給台灣的是機會,也是挑戰。


▲經濟部今年1月舉辦台灣國際地熱論壇,宣布將攜手國內外企業,加速衝刺地熱發展,在2050年發電量提升到3GW ~ 6.2GW,是現在的千倍。

地熱》台潛力僅次美國,但起步慢 應效法印尼積極招商引資

微軟位於華盛頓州雷德蒙德市的總部,今年將完成最新的擴建計畫—這座占地二十九公頃(約一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園區將完全由地熱驅動。比爾.蓋茲看好地熱,曾在自己的部落格寫下:「地表之下有大量的能源被儲存著,遠多於我們能從已知的煤礦和原油所獲取。」未來地熱應用的場景,充滿無限可能。

在這條再生能源最新的賽道上,台灣可說是最有潛力的選手。根據中央地質所最新的調查,台灣的地熱發電潛力高達四十吉瓦(GW),相較於其他同樣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上的國家,台灣的地熱發電潛力僅次美國,美國研究組織The Solutions Project甚至評估地熱可供台灣三成電力,比率是世界第四高。

然而,台灣目前仍遠不及鄰國,例如印尼、菲律賓、紐西蘭都早已經進入「吉瓦俱樂部」(發電量一吉瓦以上),台灣要追上仍有段距離。尤其地熱初期開發成本高,這也是過去台灣地熱開發進度緩慢的主因之一。
同樣蘊含豐富地熱的印尼也許是台灣值得學習的對象。印尼目前地熱發電裝置容量世界第二,僅次美國。去年九月,印尼宣布要在二○三○年讓地熱發電量達到三.三吉瓦;我國經濟部最新公布的目標則是五○ 年達到三吉瓦至六.二吉瓦。

為了解決成本問題和加速地熱發展,印尼早在二○一四年就已通過地熱專法,鬆綁相關限制,並積極引進外資和技術, 一舉助力該國在二○一八年就成為世界第二大地熱發電國。近年也推動地熱開發的減稅優惠以進一步吸引外資,例如法商阿爾斯通(Alstom)、日本石油巨頭Inpex都是印尼地熱的投資者。台灣若想迎頭趕上,積極招商引資必不可少。
固態電池》韓國、美國砸重本投資 台廠擁專利技術優勢但仍缺資本

固態電池擁有比鋰電池更高的穩定度和續航力,已被視為電動車電池的下一戰場。雖然車用固態電池目前商業化程度仍低,但各國產業巨頭早已摩拳擦掌加入戰局,最快二○二四年使用固態電池的電動車就會問世。

台廠雖然資本不如其他國際大廠雄厚,但技術研發上卻不落人後。固態電池主要分三類:聚合物、硫化物、氧化物。例如三星為求加速商業化,主攻最容易量產的硫化物固態電池。而安全性最高的氧化物,研發難度則高於其他兩者,台廠輝能卻能拿下六百項氧化物固態電池的專利,居世界前五,因此受到賓士等國際大廠青睞。

但電池這塊兵家必爭之地,只會越演越烈。例如韓國政府去年十一月宣布,將拉攏三大電動車電池巨頭—三星SDI、LG Energy Solution、SK On共組產業聯盟,並注資五十兆韓元(約合新台幣一兆二千億元),誓言在二○三○年拿下全球市占四成,超越中國成最大電池製造國。

美國能源部近期也斥資四千二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十二億七千萬元)資助十二項電動車電池研究計畫,主攻固態電池的美企Solid Power正是其中最大的被資助對象。相較下,台灣雖然已有立委、業界喊出電池國家隊,但政府仍未啟動任何大型計畫。


▲台東紅葉國小學生正在練棒球(圖),過去該地人口外移嚴重,幾乎沒有在地小孩,直到這波投資潮帶來新地熱溫泉產業與工作,年輕人開始返鄉,村民終於盼到翻轉契機。陳宗怡攝

電動自行車》歐盟市占贏中國、瑞士 出口逐年成長,但內需市場仍待發展

台灣素有「單車王國」的美名,如今也正往電動自行車轉型,成績斐然。台灣製造尤其受歐盟國家喜愛,根據經濟部統計,去年前九個月台灣電動自行車在歐盟的市占率高達五三%,遠超其他競爭者如瑞士、越南、中國。

其中,荷蘭一國就包辦了台灣出口歐盟的半數以上,高達三十七萬台。這個歐洲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之一,在二○二○年電動自行車的市占就達到五成,將近是第二名城市自行車(City Bike)的兩倍,可說是歐洲最風靡電動自行車的國家。

正因為熱愛自行車,荷蘭也催生諸多知名品牌,包括號稱「自行車界特斯拉」的新創品牌VanMoof。反觀台灣,電動自行車出口雖然逐年成長,但內銷去年卻驟減四成多,顯見電動自行車在台灣市場接受度仍不高,若內銷持續衰退恐有礙創新發展。
植物肉》台灣入列十大素食友善城市 市場潛力高,產品已達國際水平

根據市調公司歐睿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統計,台灣吃素人口比率高達一三%,居世界第二,更被CNN評比為「十大素食友善城市」,台灣植物肉市場潛力不容小覷。

台廠例如大成,技術已逐步成熟,若跟美國植物肉龍頭Beyond Meat相比,同類型產品已經和該公司美國售價相差無幾,例如漢堡排價差僅約新台幣十元,甚至熱量更低、更健康,顯示台灣產品已達國際水平。

尤其Beyond Meat去年爆出食安危機,根據彭博報導,一間工廠在一年內被檢出十一次李斯特菌,甚至有內部爆料工廠裡滿是黴菌。台廠若能嚴控品質,和國際龍頭一較高下不無可能。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3/2月 第1838期

本文摘錄自‎

四大新聚落對手早起跑 印尼專法挺地熱、韓打電池團戰

商業周刊

2023/2月 第18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