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所有的人,如何才能一夜暴富?
什麼樣的人能做到年薪千萬?如何在最短時間內用一百萬,賺到一千萬……
如何才能有錢?那些有錢人身上是否真的具備一些獨特的思維和品質,最終取得了令普通人望塵莫及的財富積累?富人和窮人的差距究竟在哪裡?
圖片來源:Pexels
我們都會發現自己身邊過得最不開心的朋友,很多都是在學校的時候成績最優秀的,他們在學校的時候大多成績優異,考試成績名列前茅,是老師眼中的驕子,同學們心中的偶像。雖然今天他們依然領著高於同齡人的薪水,但卻發現工作三年存下來的錢未必能夠在台北買一間廁所,所以覺得世界對他們很不公平。
在漫長的求學和成長過程中,我們這一代人對於事業成功(其實就是賺很多錢)的認識具有類似的看法:
努力念書,先考上一個好高中,再考上一個好大學,選擇一個好職業,找到一份高薪資的工作,拚命工作成為高級管理人員,從此衣食無憂、生活幸福。直到畢業了進入社會才發現,自己被灌輸了近二十年的美好人生藍圖,和現實相距甚遠。
為什麼會這樣呢?
嚴肅的說,
教育傳遞給學生的賺錢思路,和現實世界中財富的分配方式有重大差異。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闡述什麼叫做企業的利潤決定員工的收入。
你的薪資是由你所在的企業的利潤豐厚程度和你對企業利潤的貢獻程度所決定,這個道理放諸四海皆準。難以想像的是,如此天經地義的常識,我卻發現身邊有無數人完全不能理解,尤其是很多名校的畢業生,恨不能拿著一紙文憑,逢人便說社會虧待了他。
人生的痛苦主要源自錯誤的期待,認清事物的運轉規律不會讓你立即獲得財富,但至少可以讓你放棄愚蠢的幻想。
你若渴望成為真正的有錢人,就不能讓自己只是做一個靠技能賺取高薪資的人。
嚴格來說,在台灣,憑藉高超的技術領取高薪,最終取得財務自由雖然並非不可能,但是難度極大,而且異常辛苦。沒有過人的先天條件和不凡的後天培養,大多數人所能習得的技能,都不是不可替代到讓老闆心甘情願為你付一份遠遠超過市場行情(平均水準)的薪水。只要你對台灣絕大多數企業的收入獲得方式稍加理解,就能明白靠技術能力的收入是很難超過掌握客戶的銷售人員和專案主管的。
美國一個著名的喜劇明星Chris Rock在一場脫口秀中講過一個段子: 黑人在美國最多也只能達到rich(有錢)的程度,但不可能成為wealthy(巨富)。奧尼爾年薪兩千萬美元,那只能叫rich;在奧尼爾薪資支票上簽字的那些白人老頭們,才能算wealthy。
事實上, 我們身邊最常見的有錢人都是後者,他們不是技能過人的人,而是
整合資源的人,簡稱老闆,也是這篇文章想探討的重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現代的商業環境下,並非傳統企業百分之百的擁有者才叫老闆。項目投資人、企業的合夥人、裝修工班的工頭、夜店裡的媽媽桑……,
凡是直接發起並促成商業活動的人,其實都是老闆。
若你真正渴望成為有錢人,你就不應該只是追求技能超凡,而是要
讓自己成為資源的整合者。這就是學校和父母從來不曾告訴你的秘密,當然了,他們之所以不告訴你,很可能是因為自己也不知道。
自我保護心理 注定了窮人的宿命
人類天生習慣的自我合理化心態,決定了大多數人最終都是窮人。
有不少人都愛分享一些像:微軟 Microsoft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的母親是IBM董事,是她給兒子促成了第一單大生意;股神巴菲特八歲就知道去參觀紐約的證券交易所,那是因為他那擔任國會議員的父親帶他去的,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
我們的內心深處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強烈的自我保護機制,它會不停地暗示你,只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才是最好、最合理的。但當大腦掃描到有什麼人和事會令自己顯得是「無知而無能」時,這種保護機制就會迅速啟動,收集一切線索去證明他們都是因為一些客觀因素而僥倖成功,自己要是有同樣的客觀條件,也會做得跟他們一樣好。
而且,萬一這些成功人士是自己身邊非常熟悉的人,內心的保護機制會更加強大(君不見沒炒股的人,看到身邊炒股的人賠了,會比自己發財了還高興)。
就像上學的時候,我們熱中於討論「那些成績好的人都是書呆子沒出息,漂亮姑娘只喜歡開跑車的渣男」一樣。長大之後則變成了:同事升職了是因為會拍主管馬屁,同學創業成功了是因為家裡給了巨額的啟動資金。如果上述原因都找不到,還有最後一招殺手鐧:他們是運氣好。
是的,正是這種與生俱來的自我保護心理,維護了社會穩定,減少了自殺率,也讓極少數能克服這種心理的人,成為有錢人。
總結下來就是:
窮人相信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是客觀條件所決定的,而富人相信這種差距的決定性因素是主觀的積極性。
窮人的思維習慣是: 他們做到了, 是因為他們是富二代、有關係、運氣好,我沒有這些,所以我做不到。如果我有這些條件,我也可以做到。
富人的思維習慣是:他們做到了,我為什麼沒辦法做到?我要怎麼樣才能做到?
可憐的窮人們,不打破這種自我保護的心理,是很難擺脫一事無成的宿命的。
可惜,他們中的大多數一生都沉浸在自我安慰中,從懷才不遇到壯志未酬,最終平平淡淡終其一生。
圖片來源:Pexels
有錢人的思維是整合資源 而不是擁有現成的資源
其實很多窮人也不是甘心於一輩子光領薪水,
他們只是在等機會,他們永遠在等機會。
窮人總以為有錢人的每一步都是按部就班順水推舟得來的,所以要等待一切時機都成熟了,一切資源都獲取了,才能開始行動。而這一天其實永遠都不會到來。
世界上還有另外一小撮人, 他們勇於將一般人覺得遙不可及的事情啟動去做,並獲得成功。這一小撮人,沒有資金,就找朋友借錢、找投資人投資,甚至找銀行貸款;沒有技術,就自己去現學,或者找到懂技術的人來幫自己做;沒有關係,就找人介紹,請人吃飯送禮;沒有客戶,一個一個撥電話、登門拜訪,到人家的辦公室門口苦候,甚至堵人求見。
上面這種人, 就是傳說中的老闆。
其實,當你真正開始做一個「整合資源」的時候,就會發現你之前自以為擁有的資源和人脈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好用,任何一個商業活動從無到有,都必然要經歷那些團隊不全、沒有客戶的階段。以小米雷軍在互聯網圈二十多年的人脈,創立小米的時候,光一個個登門挖人就挖了近一年,相比之下,你覺得自己能有的那些資源又能有多管用呢?
切記,
老闆的本質是尋找資源,然後整合資源,老闆並不是已經擁有現成資源。
更進一步說,一切商業機會都包含了大量的未知因素,而人類對於一個未知事物的判斷力都是極其有限的,
一個優秀的老闆擅長的是邊做邊根據形勢快速調整自己的商業活動,而不是事先把一切事情都預料到了。
你能想像亞馬遜(A m a z o n)的創始人Jeff Bezos當年在網路上賣書的時候,已經計畫好公司的業務要包括電子閱讀器、電商、串流媒體、雲計算、無人機嗎?
為什麼窮人等待的機會永遠不會到來?
等你把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的時候,市場早已經被那些趁著一切並不明朗就衝進去的人瓜分乾淨了。真正的好機會,永遠都存在於未知中。
同樣的道理並非只存在於商業世界,每個人生活中最好的機會,幾乎都出現在那些你沒有完全準備好的時候。
真正把事情做起來的人,考慮的問題的過程其實是這樣:這件事我一定要做,缺什麼東西我想辦法去爭取。而什麼都做不起來的人,永遠在等待時機成熟。
圖片來源:Pexels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你一定要學會的富人思維
理財周刊
2020/第1010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