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5款電動車搶上市,全球銷售大爆發
特斯拉帶頭下殺五折電動車股短空長多
■ 日產電動車Leaf今年推出加大電池容量版本,讓這款日本國民級電動車一次充電後可行駛距離,拉長到320公里以上。
特斯拉降價了,國際車廠競爭變激烈了!而消費者跟供應鏈,準備要歡呼了!
「Tesla(特斯拉)的降價絕對會刺激電動車的需求,」一聽到這消息,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說。
事實上,今年本來就是純電動車新車款大爆發的一年,《經濟學人》在二○一九年預測專刊中指出,今、明年陸續要推出的電動車相當多,包含Volvo、奧迪、賓士、BMW都將推出市場引頸期盼已久的車款(詳見第七十一頁表),讓電動車發展切入快車道,正式進入主流市場。
由於車款增加、技術愈見成熟,這兩年來電動車銷售成長率不斷攀高,但在整體車市的銷售比重,仍只有二%左右。花旗證券汽車產業分析師古塔喬達利(Raghav Gupta-Chaudhary)發表報告分析,需求主要仍由政府補貼、稅務優惠、限制汽油車牌照數量等推力驅動。他認為,需求要大爆發,必須讓消費者相信:電動車真的比汽油車實用性更高,成本更便宜。
各大車廠兩難:平價特斯拉提早報到,打亂策略
如今,特斯拉推出平價Model 3,一舉敲開了成本這道心理關卡,並把教育消費者所需時間縮短了,加速消費者擁抱電動車,「一些規畫三、五年後才買電動車的人,現在可能一年內就忍不住了。」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鄭兆倫指出。
大量車款出爐,搭配特斯拉殺出程咬金,今年全球電動車出貨量肯定增加,但是否能大爆發?「關鍵在於,其他車廠是否跟進降價。」日盛上選基金經理人陳奕豪說,國際車廠這時可能忙著撥算盤:這等售價到底能不能獲利?
市場原本以為,明年特斯拉才可能量產推出平價版,現在一口氣提前了好幾個月。此舉已打亂了各大車廠的電動車上市時間與定價策略。
鄭兆倫分析,例如賓士、奧迪今年首推的電動車,瞄準目標是售價約三、五百萬元的特斯拉電動車,研發預算也是以偏高的售價來撥款。「現在尷尬了,」他說,用原定價可能賣不過特斯拉,打折卻又要面臨獲利下滑,陷入兩難。如果車廠第一款純電動車因掃到降價颱風尾,銷售慘澹,「那第二款怎麼辦?怎麼跟董事會交代?晚兩年等成本夠低再推?到時路上跑的都是特斯拉。」他問。
頂級品牌如保時捷可能獲利,吸引到一些因特斯拉平價化而棄守轉枱的富豪。但原本偏好傳統車廠的小資族,如今可能改擁抱特斯拉。麥格理證券分析師嚴梅納(Maynard Um)就認為,特斯拉在北美售價變得比BMW 3系列、奧迪A4等豪華汽油車定價還低,顯得很有吸引力,他選擇站在看多一方,給予特斯拉買進評等。
三大類股營收大進補:中長期銷售看升,尤其有利台達電
不論特斯拉營運表現能否藉由降價翻身?傳統車廠要不要降價?今年的電動車總銷量是小型爆還是大爆發?特斯拉可望搶占一部分中階車款的汽油車市占率,雖然供應鏈可能被要求降價共體時艱,因而對毛利率造成負面影響,但中長期銷售量成長後,對獲利將帶來正面挹注。
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形容,過去電動車概念股,因電動車實際出貨量不多,大多對營收貢獻有限,比較是「有夢最美」的題材;特斯拉降價後,正在演變成「築夢踏實」的真金白銀入袋。
台廠成功切入電動車供應鏈的領域,主要為半導體功率元件、零組件、電源管理系統三大塊。陳奕豪分析,受惠今年許多大車廠都將推出第一款純電動車型,半導體上下游已感受到明顯貢獻。包括世界先進、台積電等晶圓代工廠的八吋廠,都因此產能吃緊。製程中會使用到的導線架,受惠業者則有順德、界霖,封測的捷敏–KY,也成了概念股。
目前全球最大功率元件供應商為英飛凌,但英飛凌因車用產品需求太暢旺,不得不將非車用的訂單外包,例如漢磊、嘉晶就因此拿到轉單,也間接受惠。
台灣有個電動車電源管理的世界第一。布局電動車多年的台達電,布建的充電樁產品累計已上萬個,是全球最大的充電站管理系統廠,它推出的直流快速充電樁,只須充電十五分鐘,就能行駛一百八十公里,實力最堅強。特斯拉概念純度最高的貿聯–KY,則是該公司獨家的電源管理系統線束供應商。健和興的充電槍與電動車連接器,打入了特斯拉與中國車廠。
零組件方面,和大、江申供應特斯拉減速齒輪、傳動軸等零件,也打入其他車廠電動車供應鏈。而原本就供應傳統汽油車零組件的恒耀、江興鍛,因電動車同樣使用類似結構,也躋身電動車供應商。
長線觀察指標:中國「小特斯拉」、充電樁布建速度
隨著車廠今年將捲入大戰,誰勝誰敗,勢必也帶動供應鏈消長,要留意原本出貨給非特斯拉車廠電動車元件的業者,是否反而受害。鄭兆倫尤其點出,中國一些號稱「小特斯拉」的新創車企,在特斯拉大舉進軍中國後,恐怕是最大受災戶。
長線還有另一重要觀察指標:充電樁布建速度。金屬工業中心資深產業分析師薛乃綺指出,當電動車數量增加,將會面臨充電站不夠的問題,若出行的方便性下降,恐嚴重影響未來電動車出貨成長率。
「充電站建置的速度一定小於電動車量產速度!」她說,全球各國充電站建置率都不高,就連電動車普及率最高、設置充電站最積極的挪威,也感到不夠用,這將是未來電動車銷售的最主要瓶頸。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