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它幫全家、全聯帶客 巷口自助洗衣等待商機
文/韓化宇 攝影/郭涵羚
年節到來,人們紛紛將家裡的衣物、被單,送到洗衣店清洗,但,你是否發現,乾洗店越來越稀少,自助洗衣店,反而遍地開花?
根據財政部統計,包含乾洗店在內的洗衣服務業營業額,近幾年陷入停滯。反觀,自助洗衣店的營業額,卻連年攀升,二○一七年至去年十一月,成長超過一倍(見下圖)。
為何會呈現這種兩極化的趨勢?
台灣的洗衣產業有三種形態,以產值規模大小來看,依序是粗洗、精緻洗(乾洗)和自助洗衣店(見下表)。這三種形態中,粗洗市場規模大小,會隨著飯店業生意的興衰而起伏。
而精緻洗衣規模停滯,背後原因,竟是氣溫升高所致。據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統計,二○二三年是人類史上最熱的一年。在送洗衣物中,冬季大衣服務售價最高,但人們穿大衣的頻率降低,少了銷售額最高的產品,市場自然萎縮。
蝸居推升自助洗衣店浪潮
六年新增逾千家,成產業最大動能
此外,快時尚崛起,廉價衣服穿幾次就淘汰,加上衣物材質不斷進化,如免燙襯衫日益普及,都讓整燙的需求銳減。
再者,許多乾洗店為夫妻經營,如今已至退休年齡,但子女多半不願接班;最後,缺工潮來襲,乾洗店櫃台人員工作不具吸引力,導致展店困難、甚至無法營業。
相比之下,不用請人顧店的自助洗衣店,在營業上較有彈性,吸引不少人轉戰這塊市場。商周訪問多名連鎖洗衣店負責人,皆認為自助洗衣店將是台灣洗衣產業下一波的成長動能。
最根本的原因,是現代人住宅空間越來越小。根據內政部統計,二三年建物買賣移轉的平均面積約二十九.七坪,創史上新低,相較十年前,少了約五坪。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房屋空間變小,家中沒有足夠的曬衣空間,加上現代人工作忙碌,懶得曬衣服,對自助洗衣店的依賴就越來越深。
在「蝸居」的趨勢助攻下,一八年至今,台灣多出了超過一千家的自助洗衣店門市,就連全家、全聯等零售巨頭,都在跨入這塊市場。
不過,該產業進入障礙極低,不須太多技術,只須約兩百萬元至四百萬元的資本額便能開店,導致市場的餅雖變大,但分餅的人也變得更多。
「以前我們的行規是,我在這區域開店,你就不要來插旗,現在不管那麼多了,直接在對面就給我開店!」南部連鎖自助洗衣店霸主波波的加盟主陳奕豪說。
再加上,自助洗衣店的服務高度同質化,意味著業者要賺取超越產業平均的利潤,是項艱難挑戰。
但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下,仍有不少業者正嘗試新商模,試圖脫穎而出。
自助洗衣+咖啡廳、超商拚差異化
老品牌結合科技、通路開發新動能
首先是洗衣複合店,正逐漸成為風潮。上洋產業商用洗衣事業群副總經理莊雅嵐表示,日本的自助洗衣店,多使用洗滌、脫水、烘乾三種功能合一的機器設備,需要等待一個小時,所以透過和咖啡店、理髮店結合,方便消費者打發時間。
這股風潮在日本已盛行多年,如今也吹向台灣。例如,全家目前有二十三家,結合便利商店和自助洗衣店的門市。
一位全家主管表示,洗衣是剛性需求,在超商內開設自助洗衣店,消費者送洗衣物時,會順便逛一下超商,發揮引客效益。目前全家結合自助洗衣店的門市,在洗衣尖峰時期的營業額,比一般門市的平均高出兩成。
超市龍頭全聯二一年也推出新店型,不僅將超市、自助洗衣店結合,還引進連鎖咖啡品牌黑沃咖啡,嘗試在社區開設大型複合店吸引更多顧客。
有特色的複合洗衣店,甚至能打破區域限制。在台北信義區,有一家二二年開幕的KuruKuru複合洗衣店,結合大片窗戶的咖啡廳,再搭配輕音樂,吸引不少網紅前來打卡。經過社群傳播,許多非該區的住戶慕名而來,甚至變成常客。
KuruKuru負責人陳易琦表示,生活忙碌加上居住空間變小,使人們越來越渴望可以獨處的「第三空間」。她提供一個精緻空間,讓顧客等待洗衣之餘,還能享受短暫抽離的時光,創造其他洗衣店沒有的顧客體驗。
另一種差異化手段,則是用科技改變這個有幾十年歷史的老產業。
一九七九年成立的上櫃公司上洋,旗下自助洗衣店品牌SeSA洗衣吧,為了讓加盟主方便管理,自行開發一套系統,將手機和店內洗衣機連結起來,讓加盟主隨時可監控洗衣機的狀況、甚至管理營收現金流、來客數。消費者也可以透過這套系統,線上查詢是否有空機可以使用。
即使是規模萎縮的精緻洗衣市場,也有業者找到逆勢突圍之道。
擁有台灣大車隊的55688集團,旗下洗衣品牌潔衣家歷經四年談判,將四大超商的門市做為衣物收取的通路,突破傳統洗衣店櫃台人力不足的限制。
它在此基礎上,又爭取到各大超商、職棒棒球隊、啦啦隊的制服洗滌生意,在短短三年內,躍居為台灣制服洗滌量最大的洗衣公司。
這些成功案例說明了,即使身處夕陽產業,企業只要用心洞察顧客需求,創造差異化,仍有逆勢成長的空間。元智大學管理學院終身教育部主任吳相勳表示,成功企業會從多個層面著手,像是通路、顧客服務等,探索差異化的可能性。
他強調,透過「價值鏈」分析,發掘在哪些關鍵環節可以塑造差異化,便能讓企業在老舊產業中,找到新的出路。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