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半壁江山 納智捷決戰生態系

搶市深謀》 裕隆電動車拚上市 專訪背後操盤手左自生


全球電動車款百花齊放,國產電動車LUXGEN n7也於二○二二年正式預購,隨即寫下二.五萬筆預購佳績。但,納智捷如何重新出發、擦亮招牌?

撰文‧黃阡阡

「對納智捷而言,LUXGEN n7不只是一輛新車,更重要的是代表納智捷新起點的開始!」在二○二二年十月首度舉辦的「納智捷品牌日」上,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一襲黑色套裝出席,不僅揭開納智捷的全新logo,更強調裕隆集團各事業體將串聯成移動服務的生態系,對裕隆與納智捷而言,都將是全新的起點。


▲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主導整合集團電動車生態系,強調此時是納智捷的新起點。納智捷提供

事實上, n7的初試啼聲就交出亮眼成績,八個銷售日累計了二.五萬筆的預購單,雖然只是訂金一千元的「預購單」,但相較於二二年全台純電動車掛牌量才剛突破萬輛大關, n7的預購無疑給納智捷打了一劑強心針。但於此同時,外界對於n7的最終售價、車輛性能,乃至駕駛體驗等充滿好奇,甚至n7在未來電動車群雄並起的年代裡,如何站穩一席之地?也是霧裡看花。

時間回到二○年,裕隆與鴻海兩大集團強強聯手,以華創車電的基礎成立「鴻華先進」,透過各擁車廠與科技背景的兩大集團,共同研發電動車的原型車款,並與供應鏈談好供應合約,接著國內的部分交由裕隆組裝量產,最終以納智捷的品牌進行銷售。

雙方合作下,推出的首輛國產純電動車,就是LUXGEN n7。自然,這個車款對裕隆而言,也承載著裕隆集團「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重大使命。究竟納智捷要如何靠著n7重新擦亮招牌?
挑戰〉轉型新起點 先打造一站式生態系

「過去,車廠強調的是『產品』,但是在未來的電動車時代,在乎的是『體驗』,無論在哪個市場,電動車生態系都將是最終勝出的關鍵。」納智捷董事長左自生接受《今周刊》專訪時,明確點出打造電動車生態系,將是納智捷的首要任務。

「過去油車的時代,各大車廠的利潤在於車輛銷售加上後勤保養,基本上都專注在車輛的研發。但進入電動車時代後,產品本身雖是基本的競爭力,但不見得會是獲利來源。」左自生以特斯拉的例子解釋,獲利模式不在於銷售車輛,而在於新的營銷型態,因此打造出電動車生態系是脫穎而出的必要條件,也是納智捷接下來要布局的主要策略。

攤開裕隆集團旗下各事業體,左自生對當下必須力拚的電動車生態系,也有了基本的整合輪廓,「包含格上租車、裕電能源、裕融等,串聯起充電、保修、租賃、金融、保險、二手交易與OTA(線上軟體更新)雲端服務,能提供車主在駕駛體驗上的完整配套。」

從生態系的角度出發,在這位裕隆電動車大計操盤者的眼中,也看到了集團力抗進口車的優勢所在。「如果電動車的電池出問題,有些進口電動車的維修時間得要等上三、四個月啊!」左自生頗有自信地說,由於納智捷過去就有做電動車的經驗,至今仍有服務車主的維修控制中心,「根本不需要等,我們幫客戶做一些檢修,立刻就能找出電池的問題並解決⋯⋯。這就是我們未來在串聯起生態系後,納智捷能夠提供車主服務的環節。」

樂觀自信的言談間,左自生沒有漏掉「未來」兩個字,這個未來沒有太多寬裕時間,在二三年第四季正式交車前,納智捷就得為車主打造一個「到位」的電動車生態系。在這部分,不無挑戰。
盤算〉搶首波轉單率 先坐穩充電樁龍頭

以目前來看,左自生坦言,眼前生態系的最大挑戰還是「充電樁」。他不諱言,納智捷團隊曾針對市面上各類電動車進行測試,為期三天兩夜的環島試驗中,除了檢視競爭者的產品力外,更重要的是體驗駕駛對於里程焦慮的感受。「環島測試後發現,不同廠牌的充電站要用不同的App。整趟環島,下載了各式各樣的App,快充與慢充的體驗也千奇百怪。」

左自生說,裕隆旗下的裕電能源做的就是充電樁的業務,但整個生態系可不能單靠裕電一家,接下來也會與其他充電樁業者結盟,有機會統一App入口供納智捷車主使用,最重要的是如何整合現有資源,讓納智捷的車主能夠透過單一App充電,省去面對不同充電樁要重新下載App、驗證的麻煩。

此外,在這趟環島測試中也發現,車主的里程焦慮不單單在於充電樁的數量,有時是進到充電站沒有位置能夠充電。左自生透露,納智捷據此也思考必須導入預約充電的服務,「能不能預告車主所剩電量,甚至提前幫車主預約好充電站的時間,這樣也是解決里程焦慮的辦法之一。」

除了提供更完善的充電系統,未來格上租車在原有的長租、短租方案外,也將提供更有彈性的訂閱服務,在短程距離或是充電無虞的旅程,消費者可以選擇電動車租賃,長程旅途也可以選擇油車出行,透過格上租車的共享模式,也是電動車未來生態系的重要環節。這樣的便利性,除了希望讓使用者有感提升駕駛體驗,對納智捷而言,也有助於預購單的轉單率,也就是預購者屆時實際付錢購車的比率。

左自生深知二.五萬筆訂單,絕對不會等於實際銷量。「樂觀來看,希望透過會員關係、體驗行銷與生態系完整布建後,讓這波轉單率能超過五成。」但即使只有三成的轉單率,首批交車量也有七千至八千輛,對比目前國內累計約三萬輛的純電動車掛牌量,以及二三年預計全年新增兩萬輛純電動車,七千至八千輛已經在市場占有一定的份額。

「在二.五萬筆預購訂單中,有對台灣自主品牌的期望,也有對台灣電動車的期望,如果第一批消費者沒有成功轉單,很大的主因是抱持觀望心態。」左自生認為這不打緊,只要電動車生態系做得完善,這七千至八千位車主的體驗會成為口碑,勢必能帶動後續的轉單能量。

依據規畫,目前表定交車時間落在二三年第四季末,那麼在半年前、也就是約莫在二三年第二季,相關的電動車生態服務將會開始陸續釋出,藉此提升第一波的轉單率。


▲納智捷董事長左自生是國產電動車的重要推手,他不斷強調打造完善的生態系是最終勝出的關鍵。攝影·蕭芃凱

願景〉重新定義價值 扛起台灣電車夢

至於量產上的應戰,左自生指出,雖然電動車組裝與傳統油車有差異,但裕隆有近七十年的車廠經驗,這與國際上的新興品牌有一定差距,「在量產上,我不擔心,組裝生產不會是瓶頸點。」但他也沒有把話說滿,「瓶頸點,比較可能在供應鏈上。」

左自生坦言,各國電池成本不斷高漲,全球車用晶片荒持續,這些供應鏈的問題都仍存在不確定性,納智捷能做的,是如果能夠提早確認實際訂單的數量,就能提前向供應商下訂。

對此,一位不具名的n7供應鏈業者指出,目前產能與備料都開始準備,只待二三年確認數量,交件時程上應該沒有太大問題。左自生則表示,鴻華從開發的第一天起,就不斷研究歐美品牌電動車製造過程的經驗,只要提前掌握好訂單數量,並管控好幾個關鍵供應鏈的進度後,「我覺得生產掌握度就大概有八○%到九○%的把握。」
在各家車廠力拚電動車的百花齊放年代,左自生預估,台灣電動車銷量爆發年將落在二四年到二五年之間,在此之前,納智捷不會輕易走出海外,而是聚焦在台灣市場的試驗與營運。「台灣從北到南大約四百公里的距離,加上智能科技與長久的供應鏈經驗,台灣都是最適合電動車生態演練的絕佳場域,等到市場成熟,才會啟動海外布局。」

而首批預購享有百萬元的優惠價格,在原物料與零組件不斷漲價下,未來也不會成為常態。左自生表示,這回納智捷的新起點將帶給消費者全新的價值,未來無論哪一個價格帶,都要讓消費者對品牌帶來的價值更有感,「這些價值,源自過去摔跤所帶來的寶貴經驗。」

二三年,適逢裕隆集團創立七十周年,回顧裕隆從一九八一年,已故總裁吳舜文成立工程中心、著手飛羚汽車的研發技術,到○八年已故董座嚴凱泰成立自有品牌納智捷,乃至於如今嚴陳莉蓮主導的電動車生態系整合,集團能不能再次擦亮納智捷的招牌?不僅攸關裕隆的成長動能,也攸關台灣國產電動車產業能否穩健走出重要的一步。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2022/12月 第1355期

本文摘錄自‎

搶半壁江山 納智捷決戰生態系

今周刊

2022/12月 第13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