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榮:全球缺晶片, 就是世界末日
施振榮:生產最尖端晶片 是台灣對全球的貢獻
針對美中台的未來發展趨勢,施振榮強調,台灣的價值在於台灣對全球貢獻的多寡。台灣對全球經濟產業的貢獻很大,台灣有很強的製造力,像是資通訊、半導體產品,台灣很多隱形冠軍,他們主要做B2B,沒有做B2C,現在這個趨勢逐漸有改善。
早期,很多老外把台灣誤以為是泰國。施振榮說,現在大家知道,台灣就是台灣,台灣有台積電生產全球最尖端的半導體產品。整體而言,他覺得台灣企業對外的宣傳較弱。他笑說,自己以前經常採取窮人行銷法,儘量接受國際媒體採訪,以一口破英文向世界介紹宏碁的願景,就這樣打開宏碁的國際知名度。
「半導體微處理器(CPU )是腦力的延伸,如果沒有晶片,就沒有元宇宙, 無法做到虛實整合。」施振榮說,在創業初期,深刻感受到發展半導體微處理器的重要性,如果沒有好好掌握機會, 積極推廣應用,將會成為歷史罪人。
「半導體產業全球分工 美國文化不適合製造業」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日前接受CNN 專訪時提到,「沒有人可透過武力控制台積電,這會讓台積電陷入無法營運的狀態。台積電必須與外界有即時的連結才能維持營運,包括歐洲、日本和美國, 從材料、化學品到設備的供應。」
「 半導體製造的本質就是全球分工。」施振榮補充說,半導體設備非常昂貴,必須24 小時運轉,通常分為二班制,一班12 小時,現在工廠全面自動化,環境比以前好很多,但仍需要有人值班監督,這是有點辛苦的工作,美國人做不來(太懶),美國的文化不適合做製造業。
1990 年代初期,在全球化浪潮下,美國開始推動全球分工。施振榮說,二次大戰後,各國產業發展原本講求一條龍, 後來轉變為垂直分工,美國半導體產業把較低附加價值的部分移轉到亞洲,這樣的全球分工對消費者最有利,是最經濟的模式,台灣在全球分工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當時美國的半導體產組裝需要大量勞力密集工作,全部移到亞洲, 從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到台灣。
「政治人物總是擔憂產業空洞化, 但這個現象遲早會發生,必須超前部署。」施振榮說,「1997 年我就直言個人電腦會變成傳統產業,當時有人不同意,今天來看,個人電腦已是傳產, 手機也會變成傳產,所以產業一定要升級。」
在和平時期,施振榮認為,趁技術還有價值時移轉給友好國家,協助友好廠商,建立合作關係,收取智財權利金, 可以增加收入用於往前研發,把自己做不來的交給友好廠商做,可以把這些友好廠商納入生態系的一環。
1991 年美國《哈佛商業評論》 (HBR )提出未來趨勢是電腦公司不做電腦,半導體公司沒有晶圓廠,這是全球分工的大趨勢。施振榮說,當時唯一不認同的是英特爾,因為英特爾保留製造部門,它把整個產業綁架,贏者通吃, 但實際上違反產業發展趨勢。
30 年後來看,英特爾逐漸走向衰退。今年7 月底,因獲利不如預期,英特爾的市值已被競爭對手超微半導體(AMD)超越。
「中國半導體產能恐超越台灣 但深層技術沒那麼容易」
針對美中晶片戰,哈佛大學教授Graham Allison 和谷歌前執行長 Eric Schmidt 於7 月初撰文指出,中國半導體可能在2025 年超越台灣,成為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基地,美國處於晶片大戰失敗邊緣。對此,施振榮認為,「 中國政府扶持產業發展,賺不賺錢不重要,產能最重要,未來中國半導體產能可能超越台灣,但是從產值的角度,可能還早; 至於深層技術方面,則沒那麼容易。」
從過去的太陽能、LCD、LED 等產業來看,他指出,中國政府政策公布之後, 鼓勵大量投資,中國的企業沒有成本概念,價格可以殺到很低,他們不看報酬率,重視的是規模,這對台灣、韓國都是災難。中國半導體產業主要做的是成熟的14奈米產品,以量取勝;不過,內行人看的是附加價值。
美中對抗情勢升高,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採取圍堵方式,中國有可能突圍嗎?施振榮說,「1979 年美國和中國建交,把中國視為朋友,中國有龐大市場, 標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 但實際上,中國不了解智財權,共產主義不可行,沒有誘因創造價值。」
在高科技產業方面,中國以國家的力量全力投入。他指出,「中國在太空產業方面已經跟上;在淺層技術方面如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網路公司,都是世界最強的;中國在電動車產業,很有機會,電池方面也領先;至於半導體科技層次最深,恐怕沒那麼容易。」
在美中對峙下,施振榮認為,「 中國半導體產業要趕上美國的技術,恐怕不容易。」中國半導體廠可以生產成熟的14 奈米晶片,最近有研調機構發布報告指出,中芯國際半導體已有能力生產7奈米晶片,但是良率還是不行。
閱讀完整內容
台海危機升高,台灣若遭封鎖,晶片無法出口,對全球有什麼衝擊?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表示,「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晶片,從手機、電腦、商店終端機、汽車到資料中心、網路等,都需要晶片,如果台灣的晶片無法出口,世界會停擺, 如果走到這個地步,就是世界末日!」
當年在交大電子工程所,施振榮學的是半導體,畢業後第一個工作進入環宇電子的半導體裝配領域,後來宏碁也投資IC設計公司揚智及記憶體製造廠德碁半導體;曾應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邀請,擔任台積電獨立董事長達21 年,參與半導體產業迄今已有半個世紀。
對於中國解放軍在台灣四周進行軍演的衝擊,美中晶片戰的發展趨勢,現年78 歲的施振榮日前在家中接受《新新聞》專訪,做了深入的剖析。
中國解放軍在台灣四周進行環台軍演,對台灣造成巨大衝擊。施振榮指出,「我們每天生活食衣住行從手機、電腦、商店終端機、汽車、資料中心、網路等, 都需要晶片,太空衛星等最重要的通訊設備需要晶片,如果台灣的晶片無法出口,對全球的影響實在太大了。」
早年大約每隔4年一個周期,會發生晶片缺貨。施振榮憶起一樁晶片遭竊的往事,那是發生在1984 年3 月,當時全球晶片缺貨,宏碁在新竹科學園區的倉庫遭竊,歹徒偷走價值4000 多萬元的晶片,宏碁馬上向警方報案,引發立法院的重視,後來政府特別加強查緝全台的機場與海防,防止晶片被偷渡到海外。施振榮說,「晶片的體積非常小,很容易以小船或飛機偷渡出去,當時政府加強查緝全台的海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