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董事長王伯元帶領下,中磊電子連二十年的年複合成長率高達22%,曾創造350億的年營收。這樣的成績,並非疫情帶來的順風財。他究竟是如何布局四大策略,並磨劍十年,做好邁向5G時代的準備?
採訪/楊瑪利、張彥文
文/張彥文
▲許下心願要讓公司年營收超過三百億的第三年,王伯元就帶領中磊達標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許多行業遭受重創。當面對面接觸減少後,透過網路維持經濟、社會、教育等面向的活動變得更加重要,帶動網通相關設備企業,意外翻紅。
成立於1992年的中磊電子,就是其中之一。中磊電子董事長王伯元,是2020年《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台灣CEO100強排行當中,唯一上榜的網通企業領導人,名列第53名。就任董事長以來創下市值成長225億元,及973%的總股東報酬率,績效優異。
王伯元是中磊的共同創辦人,今年79歲的他,出生於蘇州、6歲來到台灣,台大物理系畢業後赴美留學,取得卡內基美隆大學物理博士後,進入IBM工作二十年。1990年回台成立怡和創投,再於1992年創立中磊,公司成立兩年後,就開始年年獲利,2000年以後的年複合成長率,更高達22%。
2012年,中磊成立二十週年時,年營收193億,當時王伯元就許下他的夢想,希望成為一家ABC公司(A Billion Company),也就是年營收十億美元(約三百億台幣),並發下豪語要在三年內達成。
果然在2015年達標,創造了350億營收的耀眼成績,而且三年成長超過80%。
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由於居家辦公、視訊教學、遠端控制等應用需求快速增加,累計前11月營收達327.9億元,年增逾15%,為創立以來第三高。
「大家現在都在家裡,假如沒有網路的話,毋通(不行)喔,」王伯元俏皮地夾雜著台語,笑著說。
五十歲前一句台語都不會說的他,回台創業後,為了融入台灣環境,開始勤練台語,不但可以用台語流利交談,還愛上了唱台語歌,甚至灌錄了兩張台語CD,廣送好友。
2020年的高速成長,主因是網路需求大幅提升,不過,王伯元認為,中磊創辦近三十年,一直能維持穩定的獲利及成長,絕不是只靠短暫的市場變動,而是有長期的經營規畫,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四大轉折策略。
轉折策略一從代工轉為直接銷售
台灣電子業擅長代工,中磊原本也是箇中翹楚,但十多年前,他們決定跳出代工,直接銷售給客戶。為了避免層層剝削,中磊直接跟客戶洽談,改成幫客戶生產所謂的「白牌」產品。這招果然奏效,多年前年營收百億上下的中磊,在網通業只能算是二線的「小老弟」,如今已與智邦、合勤、智易、啟碁等並列為國內網通大廠,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中磊發言人陳正弘指出,因為網通產品種類繁多,客戶期望能得到一站購足的完整服務,單純的製造,等於服務只做了一半,必須加上為客戶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研發設計。從代工轉為直接銷售,就可以發揮中磊在研發設計上的優勢。
轉折策略二資訊產品轉型通訊產品
中磊以網通產品起家,包括辦公室的資訊設備、個人電腦連網等。但隨著「數位匯流」崛起,讓網通產品與電信服務的相關性與日俱增,促使中磊也開始轉戰電信市場。
也就是說,以往網通產品被視為「電腦周邊」,但在數位匯流之後,就跨入數據、通訊、娛樂,甚至保全。
陳正弘說,他2007年進入中磊時,公司絕大部分營收都來自於網通設備代工;但到2019年時,已有八成是通訊相關產品,像網路攝影機(IP Camera)已是北美地區第二大供應商,此外,還包括網路電話、數位機上盒及智慧音箱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磊在開發產品時,是軟硬體同步進行,全球擁有超過1,500名研發工程師,其中半數以上為軟體工程師。強化軟硬體整合,也提高了產品的價值。
轉折策略三全球化布局
中磊積極推動銷售、研發和生產的全球化布局。目前生產據點除了台灣,還有中國大陸的蘇州,與菲律賓、印度等地;產品銷售涵括北美、歐洲及中國大陸、日本等亞洲市場,未來則計畫持續開拓東南亞、中東、拉丁美洲及非洲等新興市場。
「現在的潮流,就是你進入某個國家的市場,他也希望你在那邊生產、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所以,生產也要全球化,」王伯元表示,中磊雖然在美國還沒有生產基地,但未來也不排除仿照台積電赴美設廠,因為美國現在是中磊最大的市場,占比接近五成。
轉折策略四得人才者得天下
經營事業這麼多年,王伯元深深體會,人才是企業成功的根本。幾年前,他在農曆春節期間看完孫儷主演的大陸劇《羋月傳》之後,更加確認「得人才者得天下」的真理,不只對國家,對企業一樣重要。
對於「人」的管理,他強調「用人唯才」及「把員工當家人」。
中磊運用各國傑出人才,全球七千名員工,高達四分之一為外籍員工。例如,莫斯科有一個研發團隊,清一色是俄羅斯人,而且,大多來自於當地頂尖的莫斯科國立大學。
把員工當家人,更是王伯元特別強調的管理哲學,這是在IBM工作二十年,受到美式企業文化的影響。「我從來沒有把同仁當部下,We are family(我們是一家人),也從不把中磊當成我自己私人的公司。」他強調,「董事長」只是一份工作,負責帶領公司成長。
或許是十分尊重同事的感受,王伯元身邊有許多人,都跟了他很長時間,不只創業伙伴或高階主管,包括司機都跟著他超過三十年,「我當他是自家兄弟,從來沒把他當司機的,我敢保證。」陳正弘補充說,有一次司機受傷住院,王伯元第一個到醫院探望,甚至比司機的家人還早到。
回顧中磊發展歷程,現任總經理王煒於2000年加入,絕對是一個重大關鍵,更符合「得人才者得天下」的真理。
「三顧茅蘆」聘請關鍵人物
1999年,中磊原總經理認為公司發展已超出他的能力極限,主動辭職,希望董事長找一位能帶領公司繼續成長的總經理。王伯元的長女王樂怡大力推薦了她的同學,當時派駐蘇州美商愛默生分公司總經理的王煒。
蘇州剛好是王伯元的故鄉,他特別為此去拜訪王煒三次。但前二次都沒有談到挖角,兩人只是一起旅遊、吃飯、聊天,徜徉於山水中、訪古尋幽,還雇了一條船四處遊歷。這兩次,王伯元只是觀察王煒,看看他的氣質談吐與態度,是否與中磊的企業文化吻合。直到第三次,王伯元才正式邀請王煒加入,「我說,你一直幫老外做事沒意思啦,回台灣吧。」
王煒考慮一段時間後,終於同意回來。很多人說到這一段都會用「三顧茅蘆」形容,不過,都會被喜愛研讀歷史書籍的王伯元糾正:「三顧茅蘆是稗官野史,《三國志》裡根本沒這段,諸葛亮是自己寫信給劉備looking for job(找工作)的。」
王煒加入後,與中磊另一位創辦人兼技術長林斌,成為王伯元最得力的助手,三人合力,將公司營收由2000年的七億元,成長至今早已突破三百億元。
加入中磊之前,從未有過網通產業相關經驗的王煒,之所以能一展所長,主要還是得到王伯元的充分授權。王煒甚至曾在公開場合開玩笑地說,有時他幾乎以為自己是這家公司的老闆。
▲王伯元專程自大陸請回的總經理王煒(左),也是中磊高速成長的關鍵
磨劍十年迎戰5G時代
展望未來,中磊已站在一個對的利基市場上!未來最被外界看好的產品之一,正是中磊投入研發近十年的小型基地台。
拜5G來臨之賜,中磊等到小型基地台的春天。5G雖因高速率、低延遲和大連結的特性,讓人充滿驚喜想像,但基地台的密度必須是4G的三至四倍,這讓小型基地台有了發揮空間。像是建築物密集的辦公大樓或工業區,都可藉由小型基地台來「補洞」,強化網路訊號的涵蓋。
而小型基地台對電信業者來說,還可以降低建置和營運成本。就如同把很多個人電腦PC連結起來,就可以創造出中型、甚至是大型電腦的效能;電信業者也可以用許多小型基地台來取代大型基地台,因為價格便宜許多,後續的維護也更經濟。
在5G技術成熟前,大型基地台一直都是諾基亞(Nokia)、愛立信(Ericsson)等業者的天下,在中磊研發小型基地台之初,外界大多抱著「看好戲」的心態,每年法說會時,分析師們更是炮火猛烈,不斷質疑中磊為什麼要緊抱著這個賠錢貨?
其實,中磊有很多產品一開始都不被看好,現在北美市占率第二的網路攝影機,剛開始也有很多人質疑。陳正弘表示,總經理王煒曾在法說會中指出,如果不投資小型基地台,中磊每年的EPS可以多0.5元。
還好,在堅持多年後,終於等到5G時代來臨、小型基地台開花結果的風光時刻。中磊的產品已正式通過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認證,並打入日本樂天、美國Sprint及印度Bharti Airtel等大型電信公司的供應鏈,排名全球前三大。
不過,小型基地台的崛起,讓大型基地台業者備感威脅,已開始聯合起來打壓。因此,王伯元強調,小型基地台的發展,仍是一場「進行中的戰役」,不能掉以輕心。
過去媒體在報導中磊的故事時,總會提到他們過去辦公室在汐止東帝士大樓內,一度面臨火災,也被納莉颱風淹水,還有SARS等考驗。王伯元談起這些往事,雲淡風輕地笑著說,那些只是剛好碰上了:「我們現在是水、火、疫都不侵了。」
至於他自己,未來會多一點時間投入有興趣的事情,包括唱歌、讀書,甚至寫文章針砭時政。他強調,把公司治理好很重要,不過,也應該多花點時間了解社會的現況和問題,這是企業家在本業之外,對國家社會的責任。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王伯元布局四大策略,年年成長20%連續20年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中文版
2021/1月號第173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