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隆城誠品、電商、社區店 吳旻潔虛實整合能斬虧損?

亞洲最大店來了,董事長首曝全通路新布局


文/鄭郁萌 攝影/陳宗怡

九月下旬,明明是平日,新店「YES!LIFE裕隆城」附近車潮,卻多到需要交通警察指揮,店內擁擠的人潮讓人誤以為是假日,因為誠品生活新店試營運,人潮超乎預期。

這座誠品生活亞洲最大店,董事長吳旻潔期許打造一座立體城市,投入總成本約八億餘元。

她接受商周獨家專訪時說:「我希望業績能挑戰四十億以上, 第一年沒有五十億,都不算好。」

這家店,是誠品孵了十年的大夢。她至今記得,二○一三年的三月二十五日,父親吳清友帶了八十頁資料,首次跟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簡報。十年後,兩個集團的夢想家都離世了,商場才終於落成。

這家店,也是誠品經過信義店不續租挫折之後的新開始。

今年,包括年底信義店熄燈與年初撤出的台北車站站前地下街,誠品生活結束營業面積達一萬七千坪。但新店、以及台中將開幕的「480店」共二萬七千坪,在實體布局總算扳回一城,今年兩者相抵增加的總營業面積達一萬坪。

這家店更是宣示,近年積極發展電商的誠品生活,並沒有要偏廢實體,而是打造虛實整合「全通路」的決心。
線上營運與物流成本仍龐大
加過度促銷補貼拖累,今年恐難轉盈


攤開該公司財報,雖然實體消費回溫,但上半年每股仍虧損近一.四元,雖較去年同期收斂,全年還是很難轉盈。

原因之一就在於:電商。

該公司近幾年,為了自建電商平台「誠品線上」與物流,已投資超過五億元,兩者每年的營運費用又大約需要五億元。該公司疫情前,一九年的稅後淨利則是約二億三千萬元。

吳旻潔坦承:「我們的物流,支撐得了電商將近百億的業績;但現在電商營收只有十餘億的時候,它就顯得太大了。」

同時,她也反省,過去一、兩年,電商用了過多的促銷和補貼衝刺,雖讓營收從六億元成長到十二億元,卻是賣越多、虧越多。例如低門檻的折價券、甚至買書送米,她自己也笑稱「真的是沒必要」,「我們去年光是線上就虧了二億三千萬元,其實疫情不至於讓我們虧這麼多。」

因此,她今年給自己的兩個目標,「第一是開出新店跟台中店,第二就是要找到線上突圍的方法。」

電商調整》聚焦了解會員
收斂補貼、將平均客單價拉至甜蜜點


誠品做的是綜合型電商,前有千億營收的momo,也有博客來這種,同樣從書切入綜合電商的強敵。

後進的誠品要突圍,看在專家眼裡並不容易。「誠品有品牌優勢與會員基礎,但在電商這條路上,形象並不鮮明。」元智大學終身教育部主任吳相勳觀察。

吳旻潔也清楚,要活,就得走出差異化的路。一是抓緊誠品「文創、質感生活」的品牌資產,以及別人沒有的實體通路優勢。

「大事小事都是momo的事,誠品做不到;但是我們有機會做到最懂生活質感跟內容的事。」她表示。

因此,近一年,他們做了許多數據工程,要更進一步理解會員。「以前我的心太大,認為全台灣人都是我的消費者;但我現在想好好了解誠品的會員,哪些人是對誠品生活風格有認同與嚮往的。」

吳旻潔分享,誠品線上近三年內交易過的會員有兩百多萬人。其中,約一%的高消費者,就貢獻了五五%的業績。這群人喜歡買人文類書籍,以及文具、服飾、美妝保養等,因此將更著重這些項目,單點突破,並強化禮品、選品等概念。

但她也清楚,靠商品,頂多只能跟其他電商做出五%差異,接下來,得透過更細緻的會員經營,刺激客單價。例如他們正研擬,不改動會員分級架構,給出更多階梯式回饋的做法。

她直言,該公司先前為了衝刺業績,並沒有守住客單價。今年開始收斂補貼,並實施高門檻折價促銷後,雖有部分客人因此離開,但營收成長力道放緩同時,毛利卻持續增加,她並透露,誠品線上電商目前平均客單價已拉升至約一千二百元,距離甜蜜點僅剩約一百元到兩百元。
實體規畫》大店做品牌、小店衝據點
盼電商加持商品數,再攤提物流成本


年初,負責電商的副總經理離職後,吳旻潔也兼任電商負責人,但目的不只為電商,更是為了虛實整合。「我不是最懂(電商)的,但在資源衝突的時候可以做出選擇,或者產生更大能量。」

她心中的整合藍圖是,以裕隆城這樣的大店建構品牌力,讓不只台灣、而是全世界的人都傾慕誠品,但以小坪數的店型深入社區,並與電商更緊密搭配。

她曾在兩年前喊出開百家社區店,雖然至今全台僅六家。「疫情時我們喊出要開百家,是因為當時太悲慘了,必須要給自己信心。」吳旻潔很不好意思的笑說:「開展進度比想像慢,是因為我們一直在實驗適合的面積與模組。但現在起,五年內開到百家,我想是可以的。」

她說, 目前已可做到選址完成後約二十五天,就能開出一家社區店。且根據模型預估,開到十五家店之後,社區店型就可以轉盈。

雖然社區店硬體有九○%是模組,但各家店有在地化經營的權限,如建立會員群組,每天推一本新書,在Line上做團購等。

事實上,過去誠品多次嘗試開小型店,但受限商品數有限,多難逃虧損,也是二○年連關數家小型店的主因;但現在,背後有誠品線上逾一百二十萬種商品數的助力,且共享已建置的物流倉儲,開越多店,就越能攤提固定成本,她認為有機會一搏。

吳相勳認同誠品強固實體的做法:「他們近年調整店點、店型升級,都有擦亮品牌的感覺。消費者選擇誠品,離不開實體通路的體驗。」

然而,也有誠品供應商指出,積極整合的同時,誠品人事問題是隱憂。內部資源不斷調整,導致人員流動率高,供應商都看在眼裡,「必須把人的問題處理好,才能再大步往前。」


▲誠品生活新店以4層樓挑高空間、極具氣勢的拱形圓頂,以及10米高的太極尼尼兔營造視覺焦點。

誠品生活新店是「最像商場的誠品」?
吳旻潔:書店是心,商場是肌肉


雖然外界評價誠品生活新店是「最像商場的誠品」,這次,吳旻潔倒是心平氣和:「書店就像是誠品的心,商場的營運模式是我們的手腳、肌肉。如果我沒有肌肉,怎麼保護我的心?那就會是破碎的心了。我們一定要把自己的肌力鍛鍊到,可以強身健體、保護自己。」

這彷彿呼應創辦人吳清友生前說:「沒有商業,誠品不能活;但沒有文化,誠品不想活。」

裕隆城裡的誠品生活新店,是吳清友留下的最後一個案子。我問她,如果父親還在,看到這個店會說什麼?

「我猜,他會跟我說恭喜喔。」她像個正在跟天上的老闆匯報的部屬:「然後我會說,老闆,大架構對了,內容都可以持續調整的,我會繼續修正的。」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3/9月 第1872期

本文摘錄自‎

裕隆城誠品、電商、社區店 吳旻潔虛實整合能斬虧損?

商業周刊

2023/9月 第18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