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利率即將觸頂?解析明年通膨趨勢

2023 利率即將觸頂?解析明年通膨趨勢想抄底股市的投資人看仔細


◎郭家宏

2022年即將邁入尾聲,今年大家最有感的應該就是漲了,「漲」這個字也獲選為今年的台灣代表字,深刻描繪台灣人日常生活與金融市場樣貌。就日常消費而言,物價飆升,食衣住行育樂花費無一不呈現狂漲;就金融市場而言,通膨年增率、利率、美元指數、公債殖利率也大漲,但股市因此虎頭蛇尾,實質薪資不增反減,人民痛苦指數飆升。下文我們一起回顧,今年物價、利率到底「漲」多兇?

通膨、利率、美元驚驚漲,那斯達克卻大跌32.6%

1. 通膨年增率(CPI、PCE)

不管有沒有投資股票,今年大家最有感的一定是物價飆漲。而美國勞工統計局(BLS)公布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更是全球大眾關注的對象。今年6月,美國CPI年增率以9.1% 衝上40年來新高;但隨著升息效果發酵,CPI年增率自此反轉,11月已降到7.1%, 讓投資人燃起盼望通膨降溫的期待。

除了CPI,PCE(個人消費支出指數)也是判斷物價的指標。雖然CPI 較廣為人知,但PCE的調查範圍更廣,涵蓋品項總額佔美國GDP 約70%,相較之下CPI 涵蓋範圍僅大約50%,因此聯準會的決策依據主要依靠PCE,通膨2%目標,指的就是PCE成長率2%。雖然PCE年增率略低於CPI年增率,但走勢大致相似,PCE年增率也在6月衝上高點,隨後反轉,10月已降至6%。

2.聯邦基金利率

升息指的是聯邦基金利率 (Fed FundRate)上升,是今年投資人最關注的金融話題之一。聯邦基金利率一升,資金將從市場流走,導致股市下滑,進一步引發投資人恐慌,導致股市血流成河。今年聯準會連4次各升息3碼,幅度是幾十年來最激烈。雖然12月聯準會僅升息兩碼,利率觸頂的曙光乍現,但今年聯準會合計升息17碼,將聯邦基金利率從0% 至0.25% 區間,拉到4.25%至4.5% 區間,也創下近15 年來的高點。

3. 美元指數

利率上升,美元吸引力提升,全球資金湧入美國,大買美元,導致美元指數飆漲,從年初的95.67 漲到12 月中的104.23,漲幅8.9%,創下20 年來的高點。

4. 美國公債殖利率

聯準會升息,導致債券現金流的折現降低,降低債券吸引力,因而造成債券價格下跌,由於殖利率與債券價格成反向關係,結果就是債券殖利率飆漲。以美國10 年期公債為例,殖利率從年初的1.514% 飆漲到12月中的3.53%,中間一度還飆破4%,創下14年來新高。

另外,今年經濟衰退的烏雲籠罩金融市場,投資人擔憂經濟前景,造成長天期與短天期公債殖利率反轉,形成大名鼎鼎的「 殖利率倒掛」。殖利率倒掛是經濟衰退的有效預測指標,投資人大多以10年期美國公債與2年期美國公債的利差作為指標,判斷未來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美債利差在今年4月初短暫轉負,雖然隨即恢復正值,卻在7 月再次轉負,至今仍未回正,利差還擴大到-80 個基點(-0.8%),創下40年來最嚴重倒掛紀錄。

5.美股三大指數

對投資人來說,最有感的就是股市下跌。在聯準會的鷹爪攻勢下,資金抽離股市,加上經濟衰退疑雲籠罩,結果就是股市大跌。年初至12 月底,標普五百指數下跌19.8%,道瓊工業指數下跌9.6%,而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更是慘烈,跌幅高達32.6%。


▲2022 年聯準會先後多次升息、合計幅度達到17碼,是幾十年來僅見的強烈手段。(美聯社)

2023 年通膨有望降溫,平均PCE預期降到1.7%

回顧2022年的金融市場,先是通膨率高漲,聯準會為了壓制通膨,祭出激進的升息措施,導致資金從股、債市抽離,流入美元,結果就是美元指數、公債殖利率上漲,美股三大指數大跌。由此可見,明年聯準會是否會收回鷹爪,轉向鴿派態度,關鍵在通膨率。那麼明年通膨走勢如何?

先看聯準會的升息態度。12月FOMC會議結束後,聯準會升息兩碼,與市場預期相符,將利率區間升到4.25% 至4.5%。然而根據最新的聯邦利率點狀圖,2023年利率中位數為5.1%,高於9 月預期的4.6%。也就是說,雖然升息幅度趨緩,但升息時間可能會拉長,終點利率也會提升,意味聯準會仍未放鬆打擊通膨的力道。

就市場態度而言,市場研究公司益普索(Ipsos)調查顯示,大約70%的人認為2023年通膨、利率仍會上漲,33%認為生活水準將下滑,39% 認為可支配所得將減少。雖然多數人認為物價上漲,但比例有下降的趨勢,6月預期上漲的比例為75%,但11月降至69%。

就機構態度而言,高盛認為2023年供應鏈問題會緩解,住房通膨觸頂,薪資成長也會放緩,因此預期美國通膨會「顯著」下降。晨星也指出,先前需求高漲加上供應鏈瓶頸,導致商品價格飆升,特別是能源與汽車,但當供應鏈問題緩解,加上聯準會升息,預期通膨會在2023後回復正常。從PCE來看,晨星預期,2022至2026年的平均通膨率為2.6%,雖然略高於聯準會的2% 目標,若剔除掉2022年的6.1%,2023到2026年平均通膨率則降至1.7%。

拆解各項商品的通膨,可以看到這次的通膨與1970年代的大通膨不同,當時是全面通膨,但這次僅肇因於部分品項漲價。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通膨漲幅已達9.5%,其中約2.5%來自於汽車,2.1% 來自於能源。而汽車價格高漲的原因,主要來自於晶片缺貨,造成汽車無法出貨;至於能源,則是受到烏俄戰爭影響。另外,生產與供應鏈問題也造成物價上漲。
但上述通膨因子皆在緩解當中。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的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Global Supply Chain PressureIndex)顯示,它在2021 年觸頂,現在逐漸正常化。從物流來看,貨櫃船數量也在擴增,預計2022至2025年間會增加30%。而製造的產能也在擴增,特別是半導體,2022年半導體資本支出比疫情前還多90%,對舒緩通膨有正面效益。

除了汽車受影響,半導體缺貨也影響耐久財商品出貨,進而推升價格,但預期2023年後,耐久財商品的短缺會緩解;另外,疫情趨緩後,消費者花費從耐久財商品轉向服務,同樣緩解漲價壓力。至於能源,雖然然西方制裁俄羅斯導致能源飆漲,但其他國家也在增產原油,產業鏈逐漸適應烏俄戰爭的衝擊, 因此在2023年後,價格漲勢預計走緩, 西德州原油可能在2025年降到每桶55美元。

至於美國房價,由於聯準會升息推高房貸,影響購屋者的買房能力,導致房市降溫,住房需求下降10%,因此晨星預期,房價將在2022 至2025 年間下跌8%,因此住房方面的通膨也會趨緩。

總和上述,半導體缺貨、供應鏈瓶頸的問題正在緩解,烏俄戰爭的衝擊也在下降,加上聯準會積極升息壓制,2023年通膨降溫的機率大。若聯準會成功壓制通膨,降息的可能性就會增加,以刺激衰退的經濟。然而中國防疫態度正逐漸走向開放,若中國經濟復甦,對原油等原物料需求勢必增加,形成上漲壓力, 有推升通膨的效果。2023通膨下滑機會大,但仍有不確定性,投資人若想抄底股市,還得多加留心市場動向。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2023/1月 第1870期

本文摘錄自‎

2023 利率即將觸頂?解析明年通膨趨勢

新新聞

2023/1月 第18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