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實現的3大關鍵

到底還要多久,元宇宙(metaverse)才會真正降臨?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發展的方向很一致——現實與虛擬界限愈來愈模糊,讓一切化為可能的技術也不斷演進,包括硬體面的設備,和軟體面的人工智慧(AI)與使用者介面。同名小說和電影《一級玩家》描述的年代,距今不到25年,或許我們暫時可以以此為限,靜待未來的到來,一探元宇宙的虛實。

採訪‧撰文/陳君毅 圖片提供/HTC・Shutterstock



AI發展〉沒有它,你無法在元宇宙裡為所欲為


就好像你不會買票進到舞台上空無一人的小巨蛋一樣,元宇宙話題火熱,企業爭相插旗布局,面對這個還沒有具體形貌的「新世界」,先想像一下,踏入元宇宙之中,你想做些什麼?

衝浪、賽車、槍戰、潛入海溝,還是吃遍異國料理、嘗試任何一種性愛方式、飛向宇宙或殖民月球⋯⋯每個人想做的事情或許不盡相同,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如果有豐富的內容可以探索,不會有人拒絕嘗試。

但這些內容將由誰來創造?

《一級玩家》的續作《二級玩家》裡,描繪未來有一種特殊的「.oni檔案」,玩家可以把經歷製作成檔案,讓其他人用第一人稱的視角來體驗。

「ONI使用者如今不再於社群網站上追蹤最喜歡的名人,而是每天花幾分鐘成為他們……大家不再看電影或電視節目了,而是活在裡頭。觀看者不再位於觀眾席,他們如今是明星之一,不僅能待在搖滾演唱會的觀眾區,還能以最愛樂團團員的身分體驗演唱會——他們演奏你最愛的歌曲時,你就是演奏者之一。」

而要達到使用者自行建構元宇宙內容、自由參與元宇宙體驗的境界,無論是仿製現實或脫離現實(舉例來說,你想當一顆小熊軟糖、他想當隻食蟻獸),都要倚靠AI模擬與大規模創造,才能滿足無盡的想像和需求。

AI自發性創造內容,才能符合元宇宙所需

矽谷知名創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又名a16z)旗下的媒體《Future from a16z》,在2020年底一篇名為《與我在元宇宙中相見》的文章提到,現在內容創造有4大階段:專業人士創造、使用者自行創造、AI輔助創造、AI獨立創造,但是要進到最後一個階段,才符合元宇宙所需的內容規模。

現在所見的虛擬世界內容,大多處於前2個階段,不過也已經慢慢走向由AI輔助創造(階段3),包括繁瑣的程式設計、繪圖、動畫等工作,都是由AI完成,讓創作民主化,協助每個人都能成為創作者。舉例來說,語音助手Siri的共同創辦人湯姆・格魯伯(Tom Gruber)建立的音樂平台LifeScore,只要輸入一小段音樂材料,AI就會即時編曲,或是文字冒險遊戲《AI Dungeon》使用GPT-3自然語言模型來生成故事內容。

可以說,元宇宙內容的多寡,與AI的發展腳步成正比。內容乏善可陳的元宇宙,沒有存在的價值。

硬體〉想在元宇宙久一點,工具要更舒適、更平價、更貼心


有了內容以後,你每天願意在元宇宙待多久?不妨試想一下,你一天可以戴著耳機多久?

不管耳機的材質再好,時間一久難免覺得耳朵不太舒服。更別說目前重量更重、更難戴上的VR或AR裝置,「舒適度」仍是待解的難題。沒人希望徜徉在元宇宙的同時,裝置的存在感,強壓過你在虛擬世界裡的感受,不論是固定綁帶過緊,或是眼眶被壓得隱隱作痛。

宏達電(HTC)正著手解決這個問題,設法讓設備輕量化。2021年10月推出的VIVE Flow(下圖),主打僅189公克,挑戰成為市面上最輕便的VR裝置。



當然,設備價格的親民,終將決定元宇宙的普及程度和速度。

單純以VR設備來說,目前Facebook的Oculus Quest 2與HTC Vive系列,雖然銷量都已突破百萬台,但是相對智慧型手機的人手一台,還有很大一段距離。Meta(前身為Facebook)創辦人馬克・ 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就曾說,當VR設備的售價在200美元以下、年銷量1,000萬台時,就能迎來VR的大爆發。以現階段Oculus Quest 2售價約300∼400美元來說,還有很大的降價空間。

更長遠來說,如果要達到「全民元宇宙」的境界,就必須讓「穿戴式裝置」(Wearable)成為日常的「穿戴」(Wear),兩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後者已是人類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習慣。Apple Watch就是最好的例子,現在更多人把它當作有智慧功能的手錶,元宇宙的入口設備,至少必須達到這種程度才行。

體驗要做到零時差、直覺、容易想像

在感測器、鏡頭、顯示器等核心技術之外,在元宇宙裡的體驗要夠逼真自然,最重要的是要做到「零時差」和「真實感」。

在虛擬世界中,相機是眼睛、麥克風就是耳朵,還有更多不同的感測器,用以替代使用者的五感。當虛實的感覺一致、同步(痛覺也許不必,畢竟沒人想體驗踢到櫃子的感受),使用者才能有最好的沉浸感。

也因此,光有VR設備遠遠不夠,還需要許多硬體,像是「萬向跑步機」,這是讓使用者在現實世界中走動,虛擬角色也會邁開步伐的跑步機;或是更多觸覺類的設備,如Meta已在2021年底推出結合VR操控器的觸覺手套,讓《一級玩家》的情節進一步成真。

在科幻電影或動漫中,常常可以看到主角揮一揮手,電腦選單就自動跳出,然後在選單中查看自己目前的等級、經驗值或裝備。將來在元宇宙,要怎麼叫出選單,進行更多不同的操作?系統又要怎麼判定揮一揮手不是在說再見,也不是在趕走蚊子?

使用體驗攸關使用者的停留時間與發展性,一切操作要直覺、容易想像。如同智慧型手機的觸控型螢幕,也是經歷了一段「適應」的過程,才演變出現今深入使用者習慣的操作,就像是現在很多人都已經熟悉,在觸控螢幕上2指拉開的手勢,可以放大視窗。

然而,真實世界有多複雜,元宇宙就有多複雜,這也是講求意念控制的腦機介面(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備受期待的原因。

閱讀完整內容
數位時代第334期

本文摘錄自‎

元宇宙實現的3大關鍵

數位時代

第3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