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床上躺成一個「大」字
──讓身體的放鬆,帶動思緒也一起清空
「終於到晚上了,來放鬆吧!」
我這麼跟自己說,然後在床上躺成了一個「大」字。
一口氣把散亂放置的雜誌和寶特瓶推到旁邊,在床上清出屬於自己的空間,然後豪邁地躺成一個「大」字。
這樣就好,不用在意小細節,只要床上乾淨就沒問題。
好了,那大字要怎麼躺?
很簡單,跟著我這樣做—
首先,躺在床上,雙手輕輕張開,手心朝上。
然後雙腳也輕輕打開,閉上眼睛。就是這樣。
呃,說的好像都是廢話……
可能有人已經發現了,這其實就是瑜珈課最後的收尾動作「攤屍式」,也叫做「大休息」,可以讓人腦袋完全空白、身心徹底放鬆。
瑜珈老師會用「清空你的思緒∼ ∼」這種有點難懂的說法來表示,這時候就別管那麼多了。
簡單來說,就是放鬆到「全身無力」的程度。
徹底放鬆之後,很快就會產生「好舒服啊!」的感覺。
做法則是:先將思緒集中到雙腳,然後放鬆。
接著再從腰部 →胸部 →肩膀 →喉嚨 →緊咬的牙關 →嘴角 →眼睛 →眉間的皺紋,逐一放掉力氣。
可以先全身繃緊,再整個放鬆,會更快抓到感覺。那種彷彿全身都軟成一灘泥,靈魂快要融化了的感覺……
以精神科醫師的立場來說,這確實有助於「完全放鬆」,而且比起身體的勞累,它似乎更能清除心靈的疲憊。
仰躺的姿勢不會壓迫身體,能保持血流通暢,同時大面積地支撐體重,手腳也有伸展的空間,加強身體的散熱。光是這樣,就能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讓肌肉、內臟、神經進入休息狀態。
這個動作對消除眼睛疲勞也十分有效。現代人每天盯著手機、電腦,經常用眼過度,這時正好順便照顧一下,算是一舉兩得。
只不過,這種「大」字放鬆法有一個問題。
那就是一不小心就會睡著!
不過,反正家裡也只有自己,不需要顧慮其他人,睡著就睡著了吧!
情緒和身體的放鬆,要比我們想像中重要得多。當我們不知不覺會開始「唉……」「啊……」「吼……」地「唉聲嘆氣」,可能就是身心感到疲憊的徵兆。
這時候,沒有什麼比躺成一個「大」字更讓人放鬆了,推薦給大家。
一起努力發個呆
──關閉多工模式,大腦才不會突然當機
這個世間,真的很繁忙啊。
好像只要漫不經心發個呆,連五歲的小女孩都會斥責你「不要在那裡無所事事、打混摸魚」。工作和家務必須完美兼顧,人際關係要面面俱到,即使居家上班,也不能疏於打扮,隨時都得閃閃動人……
「精準高效」似乎成了現今的主流價值,無法達成就矮人一截。很多來找我看診的患者總是一臉疲憊,只覺得「活著好累啊……」。
這些標竿不禁讓我們產生了錯覺,彷彿能一心多用(multitasking)的人才更優秀,做不到就代表能力不足。
不過,誰在生活中不是一心多用的高手呢?像我,就可以輕鬆地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還能同時確認手機上的訊息。
當然,無論從醫學或是禮儀的角度,這些行為都不值得稱讚,所有人都知道「睡前盡量不要滑手機」這個常識。
忙碌緊湊的日常生活,有著堆積如山的待辦事項,感覺每件事都還沒做完,一整天就過去了,今日我也同樣睡眠不足。
今天有個患者在診間跟我吐露心聲:「我覺得好像一直在掏空自己、耗損自己。」我很能理解他的感受。
這是大腦即將「當機」的徵兆。
人類的大腦本來就不適合多工運作。
比方說,我們無法同時思考「今天中午吃什麼?」和「糟糕!那個資料還沒準備好!」這兩件事。如果觀察大腦此刻的活動,會發現這兩項思考是被分開來前後處理的,因為大腦的構造原本就是如此。
同時做好幾件事也是一樣勉強,只會讓大腦越感疲憊。說得專業一點,這種行為會增加大腦中的壓力荷爾蒙「皮質醇」(cortisol)。
解決的方法只有一個—
「當大腦感覺疲憊的時候,就不要同時做好幾件事。」
也就是說,暫時關閉「一心多用」的功能,然後—
「努力……發個呆。」
發呆這件事,其實意外地困難。什麼都不想、腦中沒有一點「雜念」,只有大師或修行者才做得到。
不過,總是得試試。關閉思考的運作,努力發個呆。
試了之後就知道,各種雜念會不斷從腦子裡冒出來,畢竟我們是人嘛!
即使腦中雜念紛亂,於是開始放空,過一會兒或許又有其他的雜念浮現了。這時候,就再發呆一下讓思緒飄遠……
這樣的發呆其實是一種「心靈排毒」,有助於清除煩惱。
所以,每當有患者說自己「覺得心累,什麼都不想做」,我就會建議他們「發個呆吧」。
其實,這也是在提醒我自己「該找時間去發呆了」。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