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能帶來成長,過度努力只會是災難


1 你並非不夠好,而是對自己不夠好


當你正竭盡全力努力的時候,有人突然對你說:「可以不必再努力了!」雖然確實會讓人鬆一口氣,但於此同時,相信在你心裡也會產生疑問:「真的這樣就行了嗎?」

朝著某個目標努力,接著達成該項目標—這可以說是人生之中的一種喜悅。因此,若是想要完全放棄「努力」,我認為倒也不是什麼好事。再說,「和別人一起努力」也是透過與他人交流,享受人生的一種形式。

是否過於勉強自己?

我想就算是現在內心再怎麼疲累不堪的人,到目前為止的人生當中,應該也有過幾次真心覺得「幸虧我努力過」的瞬間吧!

勉強自己「過度努力」的確不好。但是,也不應該完全放棄努力。

就算其他人對你說:「偷工減料也沒關係,隨便做做就好。」但總覺得好像會因此變成是「用馬馬虎虎態度過生活」的人,因而心生抗拒感;再加上本來就不知道隨便處事的方法,所以根本做不到。

如果你也有這種疑問,請務必閱讀本書。

「過度努力」和「努力」之間雖然聽來似是而非,但其實兩者的區別卻是出乎意料地簡單。

我想,應該有很多人認為「過度努力」和「努力」單純在於「程度」的差異。一旦「努力」的程度過了頭,就會自然變成「過度努力」了吧!

然而實際上,「過度努力」和「努力」,完全是「本質不同」的兩件事。

感覺不足夠的心,是折磨

所謂「過度努力」,簡單來說就是「再怎麼努力都覺得不夠」。

因為已十分努力,大概做到這種程度就可以了吧;考量到其他事情的平衡,已經達到這個程度也就足夠了—若在你心裡難有上述感覺,老實說就是「過度努力」。

一旦進入這種模式,不管你再怎樣努力,都會陷入「應該要更努力」、「都是自己還不夠努力」的窘境,於是內心變得越來越疲累不堪。

其中,會演變成最糟糕的情況是—大腦罹患憂鬱症。

雖然憂鬱症的確經常是起因於身體的過度勞累,然而,當你「過度努力」時,不僅身體會過度勞累,精神上的疲憊也會加速發病過程。

若你經常出現「必須更加努力才行」的想法,那麼就連本來應該讓身體休息的時間,都會因為腦中想著「必須更加努力」,持續呈現被工作追趕的狀態。

由於在這種狀態下你無法休息,身心只能不斷地消耗能量,因此容易罹患憂鬱症。憂鬱症,可以說是「過度努力」的一個結果。

放棄「過度努力」與「感覺不足」的內心

所謂「努力」,其實是「盡己所能」的意思。

努力能夠讓人獲得成就感。當你感受到自己「十足」的努力,即使最後沒有達到目標,也會讓你感覺:「現在這樣已經足夠了。」

如果能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努力;並且感受自身擁有的能力,甚至進而體會到「現在這樣已經足夠了」的成就感,相信不僅能幫助你提高自我肯定感,應該也會讓人生更加充實吧!

其實,要你停止「過度努力」,並不單純只是減少「努力的程度」,而是希望能讓你放下 「再怎麼努力都覺得不夠的內心」。

雖然就結果而言,它多半也會減少掉你「努力的程度」,然而那並非這麼做的根本目的。

實際上,也有一些人即使十分努力,也依舊充滿活力,內心更沒有因此而疲累不堪。

由此看來,不該鼓勵憂鬱症病患,要他們「加油」也是件理所當然的事。面對內心已經被「再怎麼努力都不夠」想法佔據的人,對他們說「加油」是多麼殘酷的事啊—我想這應該很容易理解。

POINT|「過度努力」還不放過自己,當心「憂鬱症」找上門。

2 「放過」自己不等於「放縱」自己


如果被他人建議放下「無論怎樣努力都覺得自己不足夠的內心」,我想也有人會質疑:「話雖如此,但是自身努力不足,難道不是個事實嗎?」他們甚至會覺得這種做法只是在放縱自己。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

那些帶著「無論再怎樣努力都覺得不夠」之心生活的人們,原本就經常懷著「人類除非承認自己有所不足,否則就無法真正努力」的信念,所以會產生這種反應也是很正常的。

相對於此,那些可以斷言「即便如此,也沒什麼不夠好」,不刻意去尋找「不足之處」的人,就事實結果來看,反而更能夠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力量。

當然,若你老是將自己與某種「理想的人類形象」拿來比較,就會經常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畢竟,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人。

但是,只要能從「現在自己所能做的事」之觀點來看,你就會發現,人類總是「盡力而為」而已。

努力就是「盡力而為」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情況—與生俱來的個性、成長環境、至今為止人生中發生過的事、身旁的人、他人的對待、現正面對的問題、今天的身體狀況……。也因此,每個人都有只有自己才知曉的情形。

所有人其實都是面對著人生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在當下盡力而為。即使是那些看起來「完全不像在做力所能及之事」的人,考慮到他所面對的諸多條件,「為了生存只能這麼做了」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

那些現在看似懶散的人,如果你知道他是基於過去的失敗經驗而害怕努力,或許就能夠理解,他其實也是盡力而為地活著—在他精神層面能夠忍受的範圍內努力,同時藉由不付出更多努力來保護自己。

甚至,那些你覺得行為很「過分」的人,當你知道他是從小遭受嚴重虐待長大,因而無法相信任何人,只能為了生存下去而踐踏他人,一路掙扎至今。可能就能夠理解他其實也是盡力而為—他用了自己知道的唯一生存之道來努力。

就像這樣,每個人都在面對著各自的人生課題,並且在「盡力而為」之後,產生了結果—所身處的現狀。換句話說,重要的是要能理解「萬物皆有因」。

確實有許多事,後來再回頭看,能夠想到更好的選擇。但是,對那個當下的那個人來說,往往卻是「只能那樣做了,別無他法」、「覺得那樣做很好」。

POINT|我們都盡力地活著,只是方法不同。

3 你給自己的「壓力」是否大過「實力」?


現在,你已經明白「所有人都在做力所能及之事」。若換句話來說,理解「現在尚未達成之事,就是如今還做不到」這點也非常重要。事實上,這也可以說是不讓內心疲不堪、甚至崩潰的關鍵。

停止尋找「不足之處」

學會這樣的解讀方式,不僅看待別人的時候可以派上用場;能否用這樣的角度去看待自己,也很重要。

當自己心想:「不能做得更好嗎?」的時候,如果能夠承認:「現在尚未達成的事,就表示如今還做不到。」不僅可以預防內心變得疲憊不堪,就結果而言,還有擴展可能性的效果。

若你能先認同「現在的自己就好」,一來會讓自身感到安心;二來還會打從心底湧現出「加油吧!」這種充滿活力的能量。

這種充滿活力的能量,在你用「還不足夠」的理由束縛自己時,是永遠無法湧現的。因為人們只有在安心的時候,才能與自己本身具備的真實力量有所連結。

現在這樣的自己,夠好了

在尚未安心之前,你就像是穿著盔甲的狀態,會因此充滿防備地認為自己「不可能辦得到」,因而限縮了可能性。而且不管怎麼說,一旦用「還不足夠」來束縛自己,就只會不斷消耗能量。

當一個人從各角度審視自己「是否還能做得更多?」就表示處於長時間的緊張狀態,這必須要花費相當多的能量。

不要因這些煩惱而感到疲憊,如果是在職場,比起刁難自己,只要更有效率地將能量投入工作,就能比現在更加輕鬆地努力了吧!

「過度努力」的人們,看起來就像是處於「肩膀過度緊繃」的狀態。一旦繃緊肩膀,不但無法好好工作,還會感覺相當疲勞。即使你認為已經十分努力,但有時候你對付的,根本只是自己僵硬的肩膀而已。

與其如此,倒不如放輕鬆,讓自己能夠集中精神做好眼前的工作,這樣不僅能心情愉快,工作起來應該也會更加遊刃有餘。

因此,就真正的意義上來說,想要進步或者想要有元氣地「努力」,認同每個時候的自己便相形重要。

你能否認為「現在這樣的自己就好」,將會關係到接下來的前進步伐。

換句話說,「自認無不足」談論的並不是實際事務層面,而是精神層面的—也就是你的心態。

實際上,當然是存在有「進步空間」的。就算那並不是「現在」也無妨,現在的你已經十分努力了。請先認同現在的自己。


POINT|「放輕鬆」就是找回原本的自己的第一步。

4 心好累,是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


你是否發現自己專注力下滑?事實上,這種情況就是身心開始發出悲鳴的時候。舉例來說,你可能遇到以下情形。

最近工作過多,身體十分疲勞。有時只是稍微偷懶,就會導致失誤。即使試圖打起精神,也總是不小心漏掉某些地方。

專注力下滑是憂鬱症的症狀之一。若你身邊有人深受其擾,那或許已經罹患憂鬱症,或者屬於憂鬱症的預備軍了吧!

明明已經出現這種症狀,卻還試圖逼自己打起精神,這種做法無非就是以「還不夠努力」、「我應該要更努力」等說詞,持續鞭策自己正在發出悲鳴的身心。

不知何故,所有過度努力的人,都認為自己承受得住。

但是,人類終究是遺傳基因組成的生物,我們所能做到的事情往往有其極限。為了維持生命機能,也有一些必要的條件,如果這些條件持續遭到忽視,最後就會以疾病的型態敲響警鐘。最壞的情況下,甚至可能攸關性命。

和患有憂鬱症的人交談後,我發現很多人似乎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極限」。在某種程度上,那些就算心裡覺得「我或許已經撐不下去了」,也無法好好尊重這種感覺,總是把其他的事情都放在首位的,都是這類型的人。

當然,這也是「過度努力」的症狀之一。

對於那樣的人,人體會透過「生病」這個現象來顯示身心的極限。

接受自身極限,更能擴大可能

生病的確是很痛苦的事,我相信無論是誰都想盡量避免罹患疾病。不過,人類的身心其實十分精密。而且就結果而言,「生病」的作用還是為了要保護自己。

當我看著那些患病的人時,有時總忍不住覺得:「要不是今天生病了,恐怕他永遠也不會改變這種生活模式吧!」—像這樣的案例其實非常地多。

當自己無法承受的身心極限,以「生病」之形式顯現時,人們往往才會開始致力於改變原先讓內心疲憊不堪的日常模式。

有一些人直到因為罹患憂鬱症,萬不得已地留職停薪之前,都還無法停止過度工作。我認為這類型的人在治療過程之中,所學習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要過度努力」。

也有些人即使已經生病,依舊會用「我不是生病,只是偷懶了」、「依賴藥物是自身軟弱的證據」等理由鞭策自己。

由於他們不願承認自身的極限,使得疾病更難以治癒;結果到頭來,還是得接受已經生病的事實,不得不面對自己的極限。

當然,對於那樣的人來說,接受疾病治療所獲得的好處,不僅僅是「病情好轉」,同時也是身為人的成長,以及生活方式之轉變。

參與疾病治療時,我總深切地感受到病患確實在「接受自身極限」之後,進而「擴展了自己的可能」。

然而,「接受自己的局限性,進而拓寬可能」這件事,就算不借助疾病的力量,應該也可以實現。只要你知道「是什麼妨礙自己接受極限」,並且理解「不接受自我極限會產生多大的負面影響」,就能夠往前邁進。我想,這就是本書的目標。

難以理解的心理症狀

如果是專注力下滑、失眠或食慾不振等,這些身體所出現的症狀,還算容易察覺;然而若是心理症狀,就會有許多令人不明白之處。

即使內心已經疲憊不堪,依舊認為「還可以再努力一下吧」、「覺得撐不下去,難道不是懶惰心作祟嗎?」的人應該也不在少數(這就是所謂的「過度努力」)。如果就此放棄努力,自己不就會成為「失敗者」嗎?—你可能有時也會因此感到不安吧!由於一直以來都過著「過度努力」的人生,要你放棄努力時,簡直就像「脫離人生軌道」一般。

為了知道疲憊不堪的內心是否發出悲鳴,不妨回頭檢視一下自己的內心吧!

POINT|想往前邁進,就要先勇於接受自己的極限。
閱讀完整內容
用對情緒,可以幫自己療傷:做再好總會有人不爽你!

本文摘錄自‎

用對情緒,可以幫自己療傷:做再好總會有人不爽你!

水島廣子

由 方言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