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就是深深地看見

成為真實的自我,意味著我們要承認自己的需求,

承認我們對他人的需要,以及對失去他人的恐懼。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找回內在的力量。

未被觸碰的情緒是一種內在的禁忌,是我們努力想要迴避但又渴望被療癒的課題。只有當我們能看見自己內在的創傷、匱乏與動機時,我們才能深深地理解自己。在理解中,我們將啟動療癒的力量。


看見自己的辛苦

你會不會有這樣的時刻,付出了很多努力,好像還是無法融入想進入的社交圈子;下了很大的功夫,也沒有讓自己得償所願。「沮喪」、「失望」、「脆弱」是這個時候出現最多的詞語。很多人就這樣因為無法「討好」、「適應」這個環境而慢慢抑鬱了。

在我看來,每個人的內心都有美好的願望。只是,很多人在走向美好的路上時很容易偏了方向,覺得自己應該做得很好;做不到的時候,就會對自己非常苛刻。對自己苛刻,這其實是我們對自己的攻擊,就好像自己應該是那個最強大的、最完美的人,做不到就是自己不對。

你有沒有看到,其實自己已經很辛苦了,很努力了呢?

做不到的時候,本來已經很脆弱,很沮喪了,這時有人對你說「你就是不好,你就是很笨」,那種感覺就是雪上加霜。

每個人內心有強大的部分,也有弱小的部分,但強大部分並不怎麼喜歡,甚至有點討厭我們內心脆弱的那部分。它們想方設法地苛責我們內心的脆弱,試圖讓它快點改變、快點消失。

雖然脆弱的部分一直很努力,可它總是達不到標準,無法很快做出改變。

我們內心的兩個陣營都覺得很挫敗、很矛盾、很難繼續共處。如果我們看不見這種衝突,就會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們會覺得自己很不好,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同時,為了達到要求,我們拼命努力,把自己弄得像個機器,沒有情感,沒有想法,沒有需要。

今天達到這個目標,明天還會有更高的目標。永遠有目標,永遠看不到盡頭。

社會心理學的先驅,心理學家卡倫.霍妮(Karen Horne)曾表示,在追求強迫性的成功與完美的過程中,我們內在會有一股強大的驅動力,高舉著「應該」和「不應該」的旗幟,對自己能力的評估過於理想化,想要不停地實現自我超越。

在這個過程中,有些人學會在壓力中生存,他們看起來過得更滋潤了;而有些人則在這場自我提升的大戰裡,逐漸停滯、枯萎,覺得生活沒有意義。

如果你時常情緒低落、疲憊、覺得生活沒有樂趣,甚至莫名其妙地發火,那麼需要思考一下,自己能在壓力下堅持多久,以及是否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生命的意義、思考到底為什麼而活。

當你把自己當作一個人時,你會體諒自己正在經歷的辛苦,也許你會對自己手下留情,而不是一味地鞭策自己。

看見自己的勇敢

被很多情緒淹沒就仿佛被捲入巨大的旋渦,會令人產生一種很深的痛苦。

在畏懼面對現實、害怕陷入情緒時,很多人會選擇性地忽略自己的痛苦。對於內在,否認、壓抑、情感隔離等心理防衛機制會在意識層面把我們的感受與情緒隔離開;對於外在,我們也能找到很多理由忽略痛苦,譬如,把它當作禁忌,閉口不談。

不少參加過課程的朋友對我說,家裡如有年輕一輩的親人因為某種原因離世,家人不准大家談論自己的悲傷,認為這不吉利。

神秘力量的暗示通常產生強大的影響力。因為擔心對家人不好,很多人選擇將痛苦埋在心裡。

不被觸碰、未被處理的痛苦不會被人的潛意識遺忘,它們可能會攪得人心神不寧,煩躁失眠;它們可能在心裡生根發芽,日益影響我們的生活,讓人無法忽視它們。

兒童精神分析學家安娜.佛洛依德(Anna Freud)曾提出「否認」的防衛機制概念。它表現為直接拒絕接受現實,阻止自己對某個事實產生認知。也就是說,如果發生了難以應對的事情,人很有可能會拒絕感知或否認它的存在。

這種心理防衛機制是極其常見的。人在痛苦時,這個防衛機制會自然而然地打開。「否認」只是為了保護我們在當下免受更加強烈的衝擊,但如果我們一直處在否認中,就相當於一直活在幻想中,這永遠無法讓我們真正地面對現實。

不要忘記,事實就是事實,是無法被潛意識否認的。它會在我們有一點心理空間的時候悄悄浮現,促使我們面對。面對,就是去看見;不想看見,就永遠過不了這個坎。

成長總是伴隨著疼痛。這些疼痛包括幻想的破滅、舊的價值觀與信念的坍塌、真實世界的挑戰,以及令人難以忍受的不確定性。這些都會不可避免地激發我們內在的情緒感受。很多人會勇敢的「看見」這些情緒,他們冒著被負面情緒吞噬的危險,蹚進一條條情感的河流,他們不恐懼嗎?

當然不是,他們也很恐懼,但這並沒有使他們停下腳步。他們帶著恐懼往前走,呈現生命渴望成長和自由的力量。

心理分析學家榮格(Carl Gustav Jung)認為,人是可以持續成長的,一個人終將成為他自己,完成一種整合性的、不可分割的,但又不同於他人的發展歷程。

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你也有這個力量。你沒有放棄成長,你明知前路迷茫,但是,你還是選擇了上路。請相信自己,你的內在潛意識也會帶領你穿越黑暗,到達黎明。願你能看見自己的勇敢。

看見自己的無力

我們常常會感到憤怒、焦慮,但只在極少的情況下感到無能為力。事實上,一個人的終極憤怒是指向自己的,即對自己無能為力的憤怒。

人類有自戀的需要,要發展並增強對世界的掌控感,但是,人類也不得不面對一個基本事實:很多事情,自己搞不定。譬如,過去的一分一秒,你沒有能力把它們找回來,重新來過。又如,你的孩子因為一件事情大喊大叫,你做了你能做的一切,但他還是不聽話,你無法讓生氣的情緒消失,情緒來了就是來了。

卡倫.霍妮(Karen Horney)表示,當我們發現自己無能為力時,我們的內心就會變得脆弱、卑微,並為此感到羞恥、恐懼。為了抵抗這種對脆弱與卑微的恐懼,我們便想追求「報復性的勝利」。現代社會的競爭日趨激烈,這也讓我們更加迫切地想要證明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內心越來越難以平靜。

具備討好型特質的人就是這樣,他們經歷了很多覺察、反思、嘗試,但還是不斷地掉進坑裡,一次次對自己憤怒,一次次恨自己無能為力。

許多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甚至會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讓別人開心而懊惱。這也是恐懼自己無能為力的一種表現。對自身無能的憤怒反映的是對失控的恐懼。如果可以駕馭自己的恐懼,又何必討好別人?

一些人失戀後會不斷翻查對方在社交媒體裡的訊息,明明知道,即使雙方和好,也是傷害自己或相互傷害,但就是忍不住想和對方聯繫。「忍不住」就是對自己思念之苦的無能為力。

這些情緒當然需要被我們看見,如果選擇性地忽略它們,那麼你會發現,真正的踏實感始終無法到來,真實的力量也無法住進自己內心。

成為真實的自我,意味著我們要承認自己的需求,承認我們對他人的需要,以及對失去他人的恐懼。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找回內在的力量。

看見自己的希望與愛

如果你還在挑剔自己,我要先恭喜你,至少你對自己還有希望。但是,如果你過度挑剔自己,那麼你有可能正在以傷害自己的方式熄滅自己的希望。

事實上,如果我們用心去看一件事情,就總能發現藏在它背後的積極願望。每個討好行為的背後一定有需要你去維護的、你認為更重要的東西。這就是我們要看到的。

接下來,你會看到不同的故事,我會闡述我對它們的理解。在這些故事裡,我們能看到當事人的艱難,更能看到他們的英勇,因為,所有行為背後都有希望在。

正因為不想一拍兩散,才和對方妥協。正因為太恐懼關係破裂,才會暫時委屈自己。正因為對自己的無能為力感到羞恥,才要求自己把一切都做好,讓別人無可挑剔。

我們奮力保護的是一個個生存下來的希望,愛的希望。

人類是需要情感連結的。每個人都生活在關係裡,沒有人可以脫離關係而完全獨立存在。關係必然包含愛。愛有多重要?如果說,食物滿足了我們身體的需求,那麼愛就滿足了我們情感的需求。沒有愛,人的心靈之湖就會乾涸。

來找我做心理諮商的人,無一例外,都想被愛,也想去愛。我想,不僅僅是他們,所有人的內心都需要被愛、被回應、被看見。

武志紅老師曾說:「自我成長與真愛,總是互為鏡像。當你越是成為自己,愛越容易出現,愛累積越多,你越容易成為自己。」

而這一切都可以先從愛上不完美的、動態的、成長中的自己開始。看向自己的內心,就是在給予自己愛;看見自己的痛苦,就是在愛自己;對自己的感覺更好一些,對自己的無能為力更包容一些,就是在愛自己;看到動態成長的自己,看到自己的堅強與努力,看到自己的侷限與脆弱,也是在愛自己。

我們是不可能不改變的。隨著社會的變遷、年齡的增長、經歷的事情變多,我們都會改變。當我們有能力愛一個動態的自己時,我們才有能力給予他人更高層次和穩定的愛,從而更舒適地享受愛與被愛的關係。

懷著這種心情和內在生命力所做的一切,都可以讓你活得更好——有尊嚴,有體面,有愛,有希望。

現在開始我們的心靈之旅,準備好,我們一起前行。

┃01┃練習

尋找內在的安全基地

本書的「練習」都會涉及書寫療癒,所以你需要一支筆、一個本子,為連續性地書寫一些文字做準備。希望你能準備一個專門的本子書寫記錄。

我建議你把這本書當作一個工具來使用,如果時間允許,可以每天讀一小節,然後配合當節的練習來連結療癒的力量。做完整本書的練習大概需要一個月。

特別要提醒大家,做練習的過程中,安全是第一要件。

任何時候感到不舒服,就要停下來評估一下,自己是不是還能繼續。不能的話,就停止練習,等到自己感覺可以的時候再繼續;也可以進入我在下文提到的安全基地,補充能量,在保證自己安全的基礎上深入情感體驗。不要著急,慢就是真正的快。

我建議每一位想要做這個練習的讀者朋友都先來做一個內在安全基地的練習。文中這些練習在未來,你既可以經常練習,也可以在書寫的過程中遇到難受的情緒反應需要休息及情緒補養時,隨時回到這個安全基地。

現在你需要十五至三十分鐘不被打擾的時間。這是你給自己的寵愛,而你值得這樣的照顧。

•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保持舒服的姿勢,無論坐著還是躺著,我們將用深呼吸幫助自己慢慢放鬆下來。閉上眼睛,通常我們會從吸氣開始,有意識地把吸氣和呼氣變得深一些,長一些,再深一些,直到你的極限。吸氣——呼氣——

• 繼續保持你的呼吸,你將能夠注意到吸入和呼出的氣體經過自己鼻腔和咽腔的感覺,以及胸腹部的擴張和收縮。

• 將呼吸變得緩慢和輕柔,漸漸地,你的身體也會跟著放鬆下來。接下來,請慢慢地將你的意識從紛繁的外在轉移到你的內在。把那些還沒有做完的事情暫時放下,你可以安心地與自己待在一起。

• 此刻,在你的內心找一個安全的地方,這個地方使你感到非常的放鬆、舒適和信任。這個地方只有你一個人能夠進入,你也可以隨時離開。

如果你找到了,看看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這個地方,你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布置,還可以帶上你喜歡的,可以為你提供滋養的物件,它們都可以陪伴你。

我們把這個地方稱為內在的安全基地。如果在尋找安全基地的過程中出現了不舒服的畫面或感受,請允許它存在,同時繼續聚焦你的目標,你只是需要找到能讓你感覺到美好、舒適、安全,能給你帶來滋養的地方。

有的人可能很快找到內在的安全基地,有的人可能需要花的時間久一點,這些都可以。當你能夠連結那個安全基地,花一些時間,感受它的存在,你可以在裡面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從那裡獲得滋養和力量。

如果你的安全基地絕對安全,就請你用自己的身體設計一個特殊的動作,做這個動作,你就可以隨時回到這個安全基地。

結束你的這個動作,平靜一下,慢慢地睜開眼睛,回到自己所在的空間,回到現實世界中。

當你在接下來的練習裡遇到困難和痛苦的時候,就可以用你的身體做出這個動作,進入你的內在安全基地,從而重新獲得放鬆和平靜。

現在,請記住你的安全基地,帶著這個安全的感覺,我邀請你給自己寫一封信,內容是接下來的三十天,你將怎樣好好對待自己。這是一個開始的儀式,也是對自己的願景和承諾。

等一等,慢慢感受,確認那些話發自肺腑。不必在乎文筆是否優美,你只需讓內心的話像水一樣流出來。字數可多可少,寫完後,讀一讀這封信… 閱讀完整內容
不被喜歡,也沒有關係:戒掉討好,建立有界限的穩定自我

本文摘錄自‎

不被喜歡,也沒有關係:戒掉討好,建立有界限的穩定自我

黃玉玲

由 晴好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