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看清,才能超越


一九八三年四月十八日,午間十二點三十四分左右,我在那一刻成為了瓊.班諾特(Joan Benoit)的粉絲。那時,我在麻薩諸塞州佛明罕的路邊觀賽,她大步跑過,即將創下兩小時二十二分四十三秒的女子世界紀錄,並以此佳績贏得波士頓馬拉松賽。當時十一歲的我,與家人一同來到波士頓觀看父親比賽,在那之前,我從未聽說過瓊。但是,當她從我身旁飛馳而過,遠遠領先比賽中所有其他女性,且僅落後於近六千名男性參賽者中的一百二十名時,我心中有了新的英雄。瓊的動作、姿勢和舉止,散發出無所畏懼的決心,她精實的身軀積極地前傾,抬著的下巴充滿戰士般的自信,目光如炬地專注於眼前道路,尋找著前方跑者並超越他們。從那天起,我便密切關注她的所有動向。

瓊的下一場重要比賽,是首度舉行的美國奧運女子馬拉松選拔賽,訂於一九八四年五月十二日於華盛頓奧林匹亞舉行。瓊憑藉著波士頓的表現,奠定了世上最偉大的女子馬拉松運動員地位,大家不僅看好她順利通過選拔賽,還期待她八月在洛杉磯能奪金。然而,三月十六日,瓊在緬因州自由港的自家附近,進行二十英里的跑步訓練時,突然感到右膝一陣刺痛。幾分鐘之內,疼痛加劇,她平時俐落的步伐開始顯得步履蹣跚。瓊此前從未中途中斷過訓練,所以不確定是否或何時該停下腳步,最後身體替她做出了決定。她的腿在跑了十七英里後,動都動不了。

時機再糟糕不過,距離選拔賽只剩不到兩個月,瓊不容備賽訓練受到任何嚴重干擾。休息和注射可體松只能暫時緩解症狀;四月二十五日,她再度無法跑步,班諾特飛往奧勒岡州波特蘭市,前去諮詢著名的骨科外科醫生詹姆斯(Stan James),醫生開了抗炎藥物,並囑咐她多休息幾天。五天後,瓊滿懷希望地開始試跑,但只跑了三英里,便含淚結束。詹姆斯醫師隨後建議進行手術,這也是最後手段,瓊確信自己的膝蓋肯定出了什麼問題,使得正常活動受到限制,於是,她決定姑且一試,立即接受手術。

奧運選拔賽前十七天,詹姆斯從瓊的膝蓋取出了一大塊纖維物質,如她所料,這些纖維狀的物質阻礙了關節正常運作。瓊小心翼翼,深怕失去健康,她盡責地等待了七十二小時,才在泳池邊進行了一次溫和的試跑,結果並未感到任何疼痛。隔日,她試騎了健身腳踏車,沒有任何疼痛。第三天,她嘗試到戶外跑步,依然沒有感覺任何疼痛。瓊旋即重拾信心,甚至還多了一點動力。可惜,好景不常,五月三日,也就是賽前八天,她在最後一次長跑中有點忘形,結果拉傷了左腿後側肌肉,瓊別無選擇,只能再休息一天。

瓊抵達奧林匹亞時,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仍不太有把握。盡管取得奧運資格只需進入前三名即可,她依然渴望能奪得第一。為了追求澈底的勝利,她在十二英里處取得了領先,希望藉此挫挫對手的士氣,避免接近終點時必須衝刺,畢竟這從來都不是她的強項,加上她後腿的傷勢猶如不定時炸彈,現在更是如此。瓊在比賽三分之一處時,已大幅領先了四百碼,情況看來不錯。等到了十七英里處,她發現自己的教練鮑伯.塞文(Bob Sevene)擔憂地站在路邊,班諾特向他保證:「鮑伯,我沒事。」

可惜,事情沒那麼順利。瓊跑了二十英里後,那些錯過訓練的日子此時又回來糾纏著她,她的雙腿開始變沉重,配速從每英里五分四十秒減慢至六分鐘。然後,先前安分的左後腿肌肉開始痛了起來,她的速度變得更慢。離瓊最近的後方跑者抓緊時機,開始縮小與她的差距。瓊全憑著堅定的意志向前跑,腦海裡只有一個念頭──被趕上的話,我就玩完了。她在最後幾英里拚盡全力,以三十七秒之差贏得了選拔賽。三個月後,完全恢復健康的瓊在洛杉磯奧運上,成為史上首位奧運女子組馬拉松金牌得主。

運動迷無不喜愛東山再起的故事。一九七四年,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令人驚嘆地在第八回合擊倒了此前所向無敵的喬治.福爾曼(George Foreman),奪回了八年前因拒絕越戰徵兵令而被摘掉的拳王頭銜。莫妮卡.莎利斯(Monica Seles)一九九六年在澳網公開賽堅毅取勝,三年前的她在場中遇刺,比起右肩的傷口,這個可怕的事件使她心靈更受重創,因而休兵許久。三十九歲的湯姆.布雷迪(Tom Brady)在第五十一屆超級盃比賽最後,神乎其技地瓦解了亞特蘭大獵鷹隊的防守,幾乎憑著一己之力帶領新英格蘭愛國者隊,從原本二十八比三、看似毫無希望的落後局面,到延長賽時奇蹟逆轉勝。這些激勵人心的事蹟,滿足了人證明凡事皆有可能的強烈渴望──事不到最後,不見分曉。

瓊獲得金牌之際,我也成了職業跑者,其實就發生在我在佛明罕看到瓊從身邊飛馳而過的隔天。相較於單純的支持者來說,東山再起對運動員的意義遠遠重要許多。例如,一名粉絲看著貝瑟妮.漢彌頓(Bethany Hamilton)在二○一六年美國國家學術衝浪協會(NSSA)全國錦標賽上,以驚人的表現勝出時會心想:「哇!真了不起!」畢竟這名年輕的衝浪選手兩年前整隻左臂才被虎鯊咬掉。但是,同為運動員的我看著瓊從最後關頭的崩潰重振旗鼓,一舉贏得一九八四年美國奧運馬拉松選拔賽時,心裡想的卻是:「真了不起,我想與她一樣!」

身為運動迷,自然很高興能從動人的逆轉勝故事中獲得娛樂或啟發;但作為運動員,卻是希望能效仿這些人的成功,借鑒他們在大勢似乎抵定之時、扭轉頹勢的少有特質。畢竟,偉大的逆轉勝,說來不過是身為運動員的我們日日嘗試之事的極端版本,也就是在得來不易之處取勝。這正是運動競賽的特點,成功來之不易。運動競賽一詞在古希臘文中是「agon」,也就是英文單字「agony」(苦惱)的字根,相信這絕非偶然。例如,就算我們的訓練目的不是在奧運奪金,或即便沒在比賽八週前傷到膝蓋,馬拉松的訓練和完賽還是同樣辛苦折磨。

正因為運動競賽萬分艱難,所以,想在賽事中勝出,需要的不僅是身體能力,還有心理素質。身體健康讓運動員能從事勞力的活動,而心理素質則讓運動員得以應付勞心的難題,任何運動員想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兩者缺一不可。

實現復出的不二要件

話雖如此,心理素質到底為何?依我的定義是,充分運用困境的能力,化挫折為助力。而在體育世界中,某種程度上,最不缺的就是挫折與困境。運動員在刻苦訓練和比賽時的辛苦與煎熬,已可說是最好的情況,或說是狀態好時最糟的情況,所謂的好日子實際上是少之又少。無論是受傷、生病、老化、訓練過度、生理期、錯誤的飲食、訓練不當、表現不佳、過勞、健身停滯、生活壓力、時間壓力、天氣、還是住處不對等等,大多時候,運動員面臨的都不只是普通的打擊。

不過,有些運動員更擅長應付挫折。我的Twitter粉絲中,多數人都從事耐力運動,不久前,我請他們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評估。此項調查共有三百七十一名受訪者,其中一三%承認他們的心智是「最大限制」,二八%將自己的心理狀態評為「最多處於平均」,四八%選擇「好,但不到很好」,其餘一一%則聲稱自己具有「普柯吉1等級」的心理素質。若我的Twitter粉絲足以代表更廣大的運動員族群,表示我們之中近九○%的人都意識到,自己腦裡的想法經常是負擔,而不是資產。有鑒於人常有高估自己的傾向(例如,八三%的駕駛都認為自己比平均水準更為謹慎),想必我們可以斷言,除了基普柯吉本人,幾乎所有運動員都大有進步空間。

運動員多半都十分清楚如何提高自己的身體能力,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遵循經過證實的最佳訓練法,但少有人知如何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有些人會聘請運動心理學家,有人會閱讀心理健康相關書籍、採用表象訓練(visualization)或寫日記等技巧,抑或使用其他教練、同儕或網紅名人建議的心理訓練工具。還有些人只是繼續磨磨蹭蹭,暗自希望船到橋頭自然直。哪種方式最好?為何這個問題如此重要?

回答這些問題之前,且讓我們退一步思考,為何我們對提升身體表現有如此深入的暸解?從二○○○年初起,運動科學家開始嚴密地研究精英運動員的訓練方式,特別是耐力運動選手;最終發現,不同運動項目和地區之間的訓練模式驚人地一致,其中的共通方法就是八○/二○法則,即每週訓練有八○%為低強度,餘下的二○%便是中高強度訓練。此種一致性證明了,精英耐力選手無意間找到的訓練法歷經幾代人反覆試驗,可說是人類有氧健身最有效的方式。隨後,針對業餘運動員進行的研究顯示,相同方法對於一般人也同樣有效。

按理說,適用於身體能力的解釋,通常也適用於心理健康。面對挫折時,若某些方法較好,而且如果某一特定方法格外有效,相信最會應對挫折的運動員應該是採用相同的優越方法,也就是相當於心理上的八○/二○法則。

假設此種方法確實存在,而我們的工作是找出此法。顯而易見的辦法就是,複製運動科學家用以辨識最佳身體訓練模式的流程。首先,自然是先收集一些運動員化挫折為助力的著名案例;第二,就是尋找其中的共同主題。相信研究材料不虞匱乏,體育圈中不乏為人樂道的復出事蹟,也有許多運動員排除萬難獲得偉大成就的故事。所有這類成就中,是否有什麼線索貫穿其中?為了找出答案,我們必須做的不僅僅是檢視影片,表面上看來,這些事件幾乎沒有透露他們東山再起的背後心法。運動員失敗了,重新站起振作,然後獲勝──多麼堅韌!所言非假,但若想從這些案例中汲取任何有用的道理,我們必須越過表象,更深入挖掘,了解運動員的想法。畢竟,心理素質端靠心智的鍛鍊。

這份研究工作聽來頗為辛苦,可不是嗎?所幸,我已經替各位完成了。自從瓊.班諾特在奧林匹亞以堅定意志取得勝利以來,我就深深著迷於運動員再起的故事。後來、我自己成了專業的耐力運動作家後,也獲得無數機會與其他偉大的運動員訪談,深入了解他們復出的背後故事、他們的想法以及心路歷程。

然而,這些互動並未為我帶來任何神奇的頓悟。通常除非有對照組存在,否則我們難以察覺一個族群中普遍存在的特徵。對我而言,這個對照組就是我二○○一年以來執教的休閒型耐力運動員。過去二十年來,我在早上與一般運動員一起訓練,下午撰寫關於傑出運動員的文章,這讓我了解到,這兩個族群諸多方面都很相似,兩者都充滿熱誠、不屈不饒且聰明,但當中有一個關鍵區別。

簡言之,未能扭轉頹勢的運動員會逃避現實,而能夠成功逆轉勝的運動員則是直接面對現實。我知道此刻你心裡可能會想:你說什麼?請相信我,我再明白不過了。依我觀察,所有可能存在於普通和傑出運動員之間的心理差異,「面對現實」絕非我所預期看到的關鍵。但是,既然注意到了,我就無法忽視。

心理素質低於基普柯吉等級的運動員面對挫折時,常常無法接受現實;或者,他們雖接受了現實,但卻無法擁抱新的現實;抑或,擁抱了新的現實後,卻未能採取必要行動來解決問題。基本上,運動員未能充分運用困境的情況,原因總是不脫上述三者。每當與我一起工作的運動員未能善用困境,逆勢而起時,原因都可追溯到未能採取上述其中一個步驟。

然而,能以驚人之姿再起的運動員與眾不同。他們之中,有人與運動心理學家合作,有人沒有;有人閱讀心理健康相關書籍,有些沒有;有人練習表象訓練和寫日記等技巧,有些沒練習;但是,每個人都在逆境下面對現實。接受、擁抱和因應現實,這三個步驟是偉大運動員東山再起的必要條件,也是心理素質最高的運動員克服重大挑戰時採取的行動。對我們其他人來說,想加強自己的心理素質,只需遵循這些「超越現實者」(ultrarealist)所樹立的榜樣,就能不斷進步,精益求精。 閱讀完整內容
復出的本事:以短痛換長勝的實證法則,是勝是敗你都不虧

本文摘錄自‎

復出的本事:以短痛換長勝的實證法則,是勝是敗你都不虧

麥特.費茲傑羅

由 一起來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