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價一百美元的乳酪牛排三明治風靡全美

要價一百美元的乳酪牛排三明治風靡全美


一百塊美金的乳酪牛排三明治怎麼回事?

一般的費城乳酪牛排三明治價格約在四至五美元間,在城裡好幾百家的三明治店、漢堡店和披薩店隨處都買得到。乳酪牛排三明治的做法不難,在烤盤上剁一些牛排肉,鋪在特大號三明治麵包裡,再放上一些融化的帕芙隆乳酪(Provolone),或擠上維滋牌乳酪醬(Cheez Whiz)就成了。它是當地一道美味速食,但絕對稱不上是高級饗宴。

餐廳老闆韋恩心想,他可以想辦法製造話題──把平民美食變成金字塔頂端的高檔料理,將它的身價抬高至令人咋舌,鬧一點新聞版面。於是,他展開了乳酪牛排三明治麻雀變鳳凰的計畫。在餐廳現做的奶油麵包上,塗上一層自製芥末,牛肉採用油花分布完美的薄切神戶牛排肉,再加上焦糖洋蔥、原種非基因改造番茄薄片,和高乳脂塔雷吉歐乳酪(Taleggio),最後搭配野生黑松露切片和奶油浸煮緬因波士頓龍蝦尾。而且為了讓這道料理更氣派,上菜時還搭配了一瓶冰法國凱歌香檳酒。

反應佳評如潮,讚嘆不斷。

人們不僅上門品嚐這道三明治,更紛紛奔相走告。有人建議民眾趕快「衝第一搶頭香……這樣你就有最勁爆辛辣的第一手消息了」,有人給這道三明治下的評語是:「……實在是筆墨難以形容。沒有人可以把這些頂級食材湊在一起,卻有辦法做出最高檔的美味佳餚。它簡直可以稱為『黃金』料理。」而且從這道三明治的價錢來看,它幾乎真的就像黃金一樣高貴,而且美味極了。

韋恩創造的不只是另一道乳酪牛排三明治,更創造了一個成功的熱燒話題。

真的奏效了!一百塊美金的乳酪牛排三明治的話題不斷延燒,幾乎人盡皆知。隨便找一個光顧過巴克利牛排餐廳的人,即使他們沒有點乳酪牛排三明治,大多數的人也一定會提到它。就算沒有吃過這家餐廳,它也是費城人津津樂道的話題。這個沸沸揚揚的話題實在太具有新聞價值了,《今日美國》(USA Today)、《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等媒體都爭相採訪報導,探索頻道的《美國美食榜》(Best Food Ever)節目也來拍攝,足球金童貝克漢(David Beckham)來到費城時也特地登門大快朵頤了一番,大衛.賴特曼(David Letterman)更邀請餐廳主廚到紐約,在《賴特曼深夜秀》(Late Show)節目上現場烹調。這股熱潮所為何來?說到底,還不就是一個乳酪牛排三明治!

這一波熱潮對於巴克利牛排餐廳的成功,真是功不可沒。餐廳開幕至今已將近十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它不僅屹立不搖而且名聲愈來愈響亮。餐廳贏得各種美食獎項,歷年來始終穩居費城牛排餐廳人氣排行榜。不過更重要的是,它抓住了一群死忠顧客。巴克利牛排餐廳大受歡迎,風靡全美。

▍產品、理念和行為為何大受歡迎?

大受歡迎而蔚為流行的實例不勝枚舉。「堅強活下去」基金會抗癌募款黃色手環(Livestrong wristband)、脫脂希臘優格、六標準差(Six Sigma)管理策略、禁菸、低脂飲食,然後是南方海灘、減肥教主阿特金斯博士(Dr. Atkins)、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法的「瘋」潮。相同的流行動能,也發生於地區性規模,只是規模小一些,好比某家健身中心成為時髦新寵兒、新教堂或教會成了熱門聖地,抑或大學學生會改選時人人爭相提出新公投議題等等。


這些全都是「社會流行」(social epidemic)的例子。舉凡產品、創意或理念和行為滲入一群人之間,皆可稱之為流行。從一開始只是幾個人(或幾個組織),然後向外擴散,通常是一個人傳給另一個人,幾乎就像病毒傳染一樣。或是像前例一百塊美金的乳酪牛排三明治,是一種「貴」死人不償命的病毒。然而,儘管社會流行的例子比比皆是,但真正要讓一件事情大受歡迎蔚為「瘋」潮也沒那麼簡單。即使把所有的錢砸下去做行銷、打廣告,實際上能夠紅透半邊天的暢銷產品卻寥寥無幾。大多數的餐廳關門大吉、大多數的公司破產倒閉,大多數的社會運動得不到各界關注與支持。為什麼有些產品、創意、理念和行為可以成功,有些卻失敗了?

────品質、價格與廣告不再是產品暢銷保證

產品、創意或理念會大受歡迎的一個原因是:它們真的比較好。大家當然偏好更容易操作的網站、更有效的藥品,和證實可行的科學理論。所以一旦出現了可以提供更強大功能,或提升做事效率的東西時,我們很容易就會轉而投向它的懷抱。還記得電視或電腦螢幕曾經龐大笨重到你必須請幾個朋友(不然就等著拉傷你的背),才有辦法搬上一階又一階的樓梯。平板螢幕銷售成績之所以急速攀高,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們真的比較好。不僅螢幕更大,重量也更輕,會廣受歡迎也就不足為奇了。

另一個產品可以熱銷大賣的原因是:價格吸引人。這不意外。大多數人都希望能省則省。所以如果有兩件相似的產品同台較勁,便宜的那個通常都會在價格戰中勝出。或是一家公司把產品價格砍半,往往都有助於提高銷售量。

廣告,也扮演著重要角色。消費者在購買東西前,有必要對要購買的東西有所瞭解。所以公司行號往往認為花愈多錢在廣告上,主打的商品就愈受歡迎。想要讓民眾吃更多蔬菜,怎麼做?在報紙上刊登更多廣告,應該可以讓更多人看到訊息而買青花菜。

儘管品質、價格與廣告有助產品、創意或理念成功,但它們不是成功的全部要因。

比方說,奧莉維亞(Olivia)和羅莎莉(Rosalie)這兩個名字都是很棒的女性名字。奧莉維亞在拉丁語表示橄欖樹,能讓人聯想到豐饒、美麗與祥和。羅莎莉源於法語和拉丁語,指的是玫瑰花。兩個名字長度差不多、字尾都是母音,而且都有好叫又可愛的暱稱。每年有幾千名新生兒取名為奧莉維亞或羅莎莉,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但想想你認識的人當中,有幾個人叫奧莉維亞或羅莎莉。你遇到的人之中,取做這兩個名字的各有多少。我敢說,你一定至少認識一位奧莉維亞,但可能不認識叫羅莎莉的人。事實上,如果你認識了一位羅莎莉,我敢說你一定也認識幾個叫奧莉維亞的人。

我怎麼知道?因為取名為奧莉維亞的人數高出太多了。例如,二○一○年在美國就有近一萬七千個奧莉維亞,但只有四百九十二個羅莎莉。雖然羅莎莉在一九二○年代曾經是很熱門的女性名字,但跟奧莉維亞這名字近年來炙手可熱的程度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我之所以解釋奧莉維亞這名字變得比羅莎莉更受歡迎,是要說明品質、價格和廣告也和羅莎莉這名字一樣,昔日魅力不再。我們不能說兩個名字中哪個就是「比較好」,而且名字都是免費的,所以「價格」也沒差別,更沒有「廣告」強行推銷大家都要把自己的孩子取名為奧莉維亞,或是有公司決意讓奧莉維亞變成繼「神奇寶貝」之後最熱門的名字。

同樣的事情也可以用來解釋YouTube網站上的影片。它們沒有不一樣的價格(全部免費收看),也沒有多少影片是為了達到廣告或行銷目的而上傳。再者,雖然有些影片具有較高的產值,但是被轉寄的影片多半焦距模糊,是業餘拍攝者拿著普通相機或手機拍下來的。

既然品質、價格和廣告無法解釋為什麼一個名字會變得比另一個名字更受歡迎,或為什麼YouTube上某支影片會有更高的點閱率,那麼究竟該如何解釋這些現象呢?

▍社會交流

箇中原因為社會影響力(social influence)與口碑或口耳相傳。人們喜歡跟周遭的人分享故事、新聞與資訊。我們跟朋友討論最棒的度假勝地,與鄰居閒聊哪兒有超值的特價促銷活動,和同事七嘴八舌可能裁員的消息。我們在網路上對電影發表評論,在臉書上分享聽到的各種傳聞,或在推特上分享自己剛試做的食譜。人們每天與人分享超過一萬六千字,每小時談到品牌的對話超過一億次。

本書於2019/9/11至10/11供書城白金會員限時免費下載

閱讀完整內容

瘋潮行銷

本文摘錄自‎

瘋潮行銷

約拿.博格

由 時報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