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使用高效的番茄工作法
Mary在大學時期養成了一個不好的習慣,平時把任務一再推遲,總是自我安慰:「沒關係的,還有時間的啦!」到了時間快要截止的時候才開始拚了命地趕。大學時期的Mary發明了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平時上課滑手機、作業隨便弄,然後到了期末考試臨近的時候通宵複習,窄窄的抽屜裡堆滿了各式各樣的袋裝咖啡。
靠著不錯的頭腦,Mary的成績還算過得去。她甚至開始沾沾自喜,對室友說:「看吧,我平時不用學也能拿及格分。」表面上Mary輕輕鬆鬆,其實背後卻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因為平時沒有認真聽教授講課,導致很多基礎知識都弄不明白,只能自己上網查資料,常常累得筋疲力盡,甚至有時候通宵複習,沒有一點休息的時間,身體幾乎撐不下去了。
最可怕的是,Mary把這種不良習慣帶到了工作中。每天上班時間優哉遊哉地逛網頁、做其他的事情,到了臨近下班時間便開始瘋狂趕任務。當同事們梳理一天的日程,準備回家的時候,Mary還在孤身奮戰,有時候要加班到很晚。
Mary很不解,「我都把休息的時間用來工作了,為什麼還是效率不高呢?」
生活中有很多像Mary一樣的人,他們在片刻的沮喪和懶惰之後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但工作對他們並不客氣,在緊張急迫的情況下完成任務的品質並不高,而且身體上幾乎是殫精竭慮、非常疲憊。
這種「把大規模任務集中到一起解決」的工作方式並不值得提倡。人的身體並非機器,在一段時間的緊張運轉之後是需要短暫休息的。而那種「放任自我式」的長時間休息也不科學,「勞逸結合」其實是一件很值得考究的事情。
「番茄工作法」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幫助人們在工作與休息之間找到那個平衡點,最大效率地完成任務,且不會過於疲憊。
「番茄工作法」是由法蘭西斯科‧西里洛創立的一種時間管理的方法,這個方法早在一九九二年就問世了,至今為人們傳承。其特點是簡單易行,非常容易理解和實踐。具體來說,「番茄工作法」的內涵是:選擇一個待完成的任務,將番茄時鐘設置為二十五分鐘,專注工作,中途不允許做除了工作以外的其他任何事情,直到時鐘響起,然後在紙上畫一個*表示休息五分鐘,如此輪迴四次可以多休息一會兒。如果中途不得已被打斷,則需要重新開始計時。
你或許會好奇:為什麼「番茄工作法」有如此神奇的魔力呢?其實,這與我們人體的運行機制有關。當我們開始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注意力呈曲線狀,等到過了最集中的那個點注意力就很容易被外在因素分解,此時就需要片刻的中斷,然後開啟新的一段努力,第二十五分鐘就是那個最合適的時間點。
「番茄工作法」有以下好處:
提升注意力,勞逸結合
看上去無邊無際的任務總讓人感到壓力巨大,而在「番茄工作法」之下,你只需要集中精力做滿二十五分鐘,是不是變得容易多了?
減輕焦慮感,加強決心
越是繁冗複雜的任務越是讓人心生焦慮,而「番茄工作法」可以有效改善這一點。你的心中會始終有個信念:只要我按部就班地做下去就一定可以完成任務,原本規模浩大的目標被支解成了一小段一小段,只要完成了眼下的二十五分鐘就會感到成就滿滿,焦慮感於無形中消失了。
改善任務流程,減少干擾因素
在平常的學習或工作中,難免會被身邊各種各樣的事物打擾到,而「番茄工作法」其中有一項機制就是:當任務不得已被打斷時,終止計時,重新開始一段番茄時間。試想:二十五分鐘本就是一個不算長的時間,一般人是願意排除周圍一切專心致力於工作的。
盲目地付出精力有時候會適得其反,瞭解人體規律、科學地制定工作方法才是我們應該做的。「利用時間是一個極其高級的規律。」恩格斯如是說。
需要注意的是,「番茄工作法」中提到的時間長度設置並非要固定不變,二十五分鐘只是一個建議時間,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習慣和體能狀況調整。
計量時間的工具也不一定要用專門的「番茄鐘」,可以用普通的時鐘、手錶或是沙漏,但不建議用手機。現代人接觸手機太過頻繁,造成了依賴性,而「番茄工作法」的作用之一就是,幫助我們避免手機等干擾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