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婉玲的減醣家常菜

〈前言〉


我這幾年推展老台菜,提倡飲食復興運動,讓飲食技法回歸過去的模式,以食物互相撞擊產生的美味,取代現在多鹽、多油、多糖的調味方式,引領大家回到過去「重視原味,減少調味料」的烹調方式,這次所談的不只是老台菜,而是「生活菜」,以老台菜的邏輯製作適合日常的美味家常菜,用當代食材製造日常美味,吃的是種組合而非單一食材,讓飲食可以很繽紛、多元、美味。

食材都有自己的味道,過度的調味反而會失原味,吃穀物成長的熟齡大豬,單切肉片川燙,就略帶微微的鹹甜味;養得好的雞隻做白斬雞時,切起來的肉片也有其滋味,不必過度沾醬,我認為要做出受歡迎的菜沒什麼秘訣,最重要的是要挑選好的食材,因為好的食材本身就可以表現出自己的味道。

我也曾經一時好奇,摒除過去購買CP質較優的蔬菜習慣,買了外表較差、價格便宜的空心菜,心想「就只是一把蔬菜而已,應該沒什麼差異吧!」,想不到這款劣質空心菜炒好後滋潤度不足,口感不佳,完全得不到家人的青睞,不如過去CP質較優的空心菜在快炒之下較為青翠多汁,很受家人歡迎。同樣道理,選取好部位的豬肉肉質比較軟嫩,做好品嘗也不覺得柴。

所以相較起來我覺得食材的挑選還是很重要,寧可多花一點錢買較優質的食材,也可獲得全家人的青睞。

老台菜的世界講究的是融合、是溫柔婉約,也是養生的飲食,主張少油、少鹽、少糖,其中的甜滋味大多來自甘草水,早年老師傅做老台菜時喜歡用甘草片煮一壺甘草水,略帶甘甜滋味,做菜時加入甘草水,不用加太多沙糖,因為沙糖加多了會有甜膩感,並不好吃。

近幾年外子出現糖尿病症狀時,有了公公的經驗,我要求外子儘量不要外食,三餐由我來料理,可是他在外工作,有時連晚餐都會在外面解決,應酬更是難免,這個好意讓他有些為難,還一再強調「外食的時候我儘量挑青菜吃」。可是餐廳提供的青菜,為了外表油亮青翠,總會加了太多油,即使只是吃青菜還是不健康,而且要自我節制飲食並不容易。

幾經溝通,最後外子妥協,由當時較多空閒時間的我在家將菜做成便當送給他吃,我則以琳瑯滿目的菜色吸引他的食慾,雖然晚餐時段適逢交通尖峰時段,一趟路下來總是要一個半小時,剛開始他抱怨「菜別擺那麼多,都看不到飯了」,一段時間後便當帶回來常剩下白飯,「菜吃完就吃不下飯了!」,外子的同事還笑說「這哪裡是減肥餐,種類多變又美味的菜餚,根本是大餐啊!」。

我也順理成彰的,便當底層舖的白飯越來越少,菜色則以多變化欺騙先生的味蕾,我用精湛的手藝和先生進行心理戰。每次拿便當給外子,他總是喜孜孜的,而每當我幫他洗便當盒時,看到裡面剩下的白飯,內心十分雀躍,問他晚上是否要吃水果時,他竟然會說「我有糖尿病,今天吃了七、八道菜,很滿足,再吃水果就多了」。而他的血糖指數在醫師的藥物控制配合下也變得漂亮起來。

我認為餐桌上的美食,不應該是糖尿病的絕緣體;餐桌上的平等與滿足,是糖尿病患者應該得到的權利。如果吃得太平淡無味,其實也算是一種輕微的折磨,如果能化腐朽為神奇,透過巧妙的組合,讓每一餐都變得繽紛、可期待,能夠節制患者的飲食,卻又不讓糖尿病患者和美食絕緣,對患者和家人都是一種福音。

這裡謹以五十六道菜與讀者朋友分享,大家一起來進行餐桌上的改變,也尋求餐桌上的平等,從平時就建立起健康的觀念,吃得健康生活就快樂。

其實我要講的不只是書中介紹的五十六道菜而已,也不侷限糖尿病患者食用,家中大人、小孩都很適合,這本書只是拋磚引玉,將老台菜的技法融入家常菜,只要讀者朋友們能夠融會貫通,不以敷衍的態度來面對家常菜,而是以對食材的熱愛做多元的組合,共同在餐桌上尋求一個平等、共享的每一刻,甚至從中獲得靈感,創作出更多佳餚,不但能獲得家人的肯定,也能體驗創造過程的美麗,全家共享餐桌上的歡樂,希望透過這本書讓大家的餐桌變得繽紛起來。

涼拌小品


面對炎熱的天氣,很多人食欲不佳,老祖先早有因應措施,在夏天的食物上做了很多變化。

在那沒有冰箱的時代若想吃冰涼食物,便把蔬菜煮熟後泡水降溫,有時也將菜餚放入水桶,再用繩子綁住水桶,垂放入井水中隔桶降溫,吃飯時才撈出來。放入水井降溫時要注意不能放得太深,否則水會浸入水桶裡,菜餚就壞了。

早年最流行的涼菜是水煮茄子、四季豆、韭菜,這些蔬菜煮完後泡著涼水,讓它變涼,想吃時沾點蒜頭醬油便是一道美味的涼菜。那年代可沒有美乃滋或千島醬,想沾醬幾乎都是沾蒜頭醬油。

涼拌菜的特色是保持食材原味,沒有太複雜的醬料調製,沾蒜頭醬油吃就很可口。涼拌菜通常會煮得比較爛,即使牙口不好的人也容易咀嚼。

菜餚的變化是一門大藝術,只要稍花心思,就可以讓家裡的餐桌菜色變得更繽紛,炎炎夏日來點清淡的涼拌菜,既可增加食欲又很爽口,擺放在適當的餐盤裡,還有上餐廳用餐的感覺。

隨著冰箱的出現,如今我們可以更輕鬆地做出更多、更繽紛的涼拌菜。有空時準備起來,用餐時取出即可上桌,不會太匆忙,能夠悠閒做菜,很適合成為夏天居家常備菜餚。

這裡介紹的幾道涼拌菜,食材價格不貴,容易取得,製作技巧也不難,主婦在家可以輕鬆下廚,和家人一起享用沒有負擔的菜餚,尤其道道口味誘人,能讓不愛吃蔬菜的人同樣開心享用。

涼拌蘆筍



我到菜市場買菜時,若看到蘆筍一定會先買,因為用蘆筍做涼拌菜實在沁涼可口,纖維也多。

提早挑選與購買後,我會拜託菜販用刨刀刨掉蘆筍莖部的粗硬外皮,等我從其他店家買妥其他食材後再回頭拿取,既不浪費時間,也可減少做菜的準備手續。刨掉蘆筍外皮可以讓口感更柔順。

如果自己動手,反方向握著蘆筍,輕輕刨掉莖部外皮即可。

接下來把蘆筍沖洗乾淨,切段,放入熱水鍋中燙約三分鐘,撈起放入鋼盆,再用冷水沖淋降溫,待溫度降低後,撈起放進冰箱冰鎮。用餐時取出,加些許美乃滋就能上桌。美乃滋不需要多,因為蘆筍自帶清甜,被遮掩就可惜了。

這道涼拌蘆筍吃起來冰冰涼涼的,青翠多汁,非常可口。

份量
四人份

食材
蘆筍 三一六克
美乃滋八克

做法
① 蘆筍洗乾淨,對半剖開。
② 鍋內加水,滾開。
③ 放入蘆筍燙三分鐘。
④ 撈出蘆筍,泡入冰水內至常溫。
⑤ 取出蘆筍切段,放入盤內,放進冰箱冰鎮。
⑥ 食用時,加些美乃滋即可。

營養師的話
蘆筍含有豐富的營養,對於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具有相當的助益,所含的膳食纖維可以結合腸道中的膽固醇,加速排除肝臟中的膽固醇,進而降低血脂質而達到穩定血壓的作用。

另一方面,蘆筍含鉀等礦物質相當豐富,可透過調節細胞內的電解質,維持糖尿病友的心臟功能與血壓調節。

此外,蘆筍富含葉酸,可以透過半胱胺酸的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等問題。由於葉酸不耐高溫,應避免高溫久煮… 閱讀完整內容
黃婉玲的減醣家常菜

本文摘錄自‎

黃婉玲的減醣家常菜

時報出版

由 黃婉玲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