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面前,公平正義是一道困難而沉重的問題

在法律面前,
公平正義是一道困難而沉重的問題


或許對「圈外人」而言,法律是一門神祕卻又引人入勝的產業。因為法律人勞動所欲滿足者,是人民對於公平正義的期待,在每一次驚世駭俗的社會事件發生之後,輿論目光往往轉向法院靜候法院判決,期待法官筆下的判決能道出人世間的善惡是非,以公理還諸社會。然而對於法律人來說,公平正義卻是一道困難而沉重的問題。賞善罰惡是亙古不變的道理,然而何謂善者?何謂惡棍?孰能定義?例如第一章中掐死小混混的家豪,雖然是為了要保護自己與女友,是否能做出無須為阿星之死負責的結論?或許善中有惡,惡中有善,才是人類社會的常態,而法律人能做的,則是試圖以法律劃出那條難以釐清但必須明確的界線,讓人們的互動歸於秩序之內和諧而共處。

「法律白話文運動」於 2019年與公共電視「青春發言人」節目合作製作《What the法》單元,透過生動有趣的動畫演出個案事實,進而帶領觀眾以法官立場思考如何在個案中思考法律。如果您是帶領孩童閱讀本書的家長師長,可試著帶領孩童從案例劇情想像各種不同的版本,一起腦力激盪:「如果事情是這樣,那結論應該是怎樣」。

本書感謝法白的夥伴許珈熒、江鎬佑、林大鈞、徐書磊、劉珞亦、蔡涵茵用心編寫。我們也誠摯希望,您會喜歡這本書。
法律白話文運動站長 楊貴智
透過爭議案件,
和我們一起加入思辨能力的修練場吧!


「青春發言人」一直以來,經常對外宣稱節目的目標是想透過豐富多元的影片形式,討論各種社會議題、和台灣的青少年一起培養思辨能力。但所謂的「思辨能力」是什麼?什麼樣的內容能夠開啟這個「神祕」的能力?從2016年節目開播後,團隊經常這樣自問,也在一邊製作節目、一邊和青少年的交流中,逐漸發現只要在面對社會事件時,願意思考背後的脈絡、理解各方立場,就是一種思辨的展現。畢竟,從小到大一直被要求填寫正確答案的我們,缺乏的正是這種自行挖掘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在這樣的理解下,那些在社群媒體上引發熱議、讓人老是無法理解我國法官的「恐龍判決」,似乎是思辨能力的修練場。在容易過分強調二元對立的網路世界中,重大社會案件常有的「是非兩難」不易被看見,法律如何在其中求得合理判決的脈絡,更是沒有人討論。因此,我們邀請「法律白話文運動」(法白)一起開發全新的法律動畫單元《What the 法》,讓案件中的加害人、被害人、律師、法官等,都能為自己發聲,以不同視角重現法律案件會有的思辨過程。

這個單元從「主題挑選」到「判例改寫」,都讓團隊耗盡心思。在主題挑選上有幾個原則:貼近青少年、源自真實案例、具備法律思辨性。於是,選材包括「正當防衛殺人不行嗎」、「網路二次創作是否違法」、「學生能否告學校」等,都是大家熟悉、網路曾熱烈交鋒論戰的事件。相信只要看到案例內容,你也會和我們一樣,開啟思辨模式,陷入「如果我是法官,我該判他有罪,還是無罪?」的難題之中。
很感謝這次有機會跨界與時報出版合作,將《What the 法》的內容轉化成文字。也謝謝法白團隊的用心,補充了非常多影片節目中無法深談的法律知識與概念,甚至還加碼討論了兩個全新的案例。如果法律是社會如何看待公平與正義的一面鏡子,那我們希望能藉由這樣的內容,搭起青少年與司法的橋樑,讓社會共識有更完整的可能。
公共電視節目部製作人 賴彥如

是非黑白的二分法之外,
許多我們更需要關注的灰色地帶


每當新聞中出現矚目的社會案件,或是媒體報導法院對於特定案件的判決結果時,漫天飛舞的評論中,一定會看到不少「恐龍法官」、「司法已死」甚至「魔鬼代言人」的評論,仿佛法官、檢察官或律師等法律從業人員,都不斷與社會大眾站在對立面,沒有一個決定是讓人信服或是能夠主持公平正義的,但這些最容易被關注到的言論和情緒表現,真的能夠代表整個社會對於法治或司法的看法嗎? 2019年公共電視「青春發言人」的製作團隊聯繫我們,表示希望能夠針對社會中難下定論、兩面觀點激烈碰撞的法律議題,做一個不一樣的呈現,我心中立刻浮現的便是前述的疑問。因此,雙方團隊討論規劃後,便決定藉由這個機會,透過幾個重大的爭議案件,讓大家心中的判準和法院的見解互相碰撞,看看能夠擦出什麼樣的火花──也因此誕生了這個「青春發言人×法律白話文運動×視網膜」的《What the 法》單元系列動畫。 透過風格強烈的動畫設計,搭配精湛的配音和視網膜一貫引人入勝的主持方式,從節目下的評論以及社群反饋中,確實達到希望讓立場衝突的兩方進而多理解對方一點的目的。但是,礙於影片的長度,我們似乎都有點意猶未盡。若是能多闡述這些事件的背景和法律見解的內容,觀眾也能在思辨與趣味之外,汲取更多相關的法律知識。在時報出版以及公共電視的協助與合作下,我們決定將本企劃製作成實體書出版,以當時的影片劇本為主軸,延伸背景事件以及增補相關的法律知識。 在規劃內容和改寫增補下,我一直誠惶誠恐,很怕對議題有所誤解,或是無法完整呈現本書的精神:「在是非黑白的二分法外,許多法律議題的灰色地帶,才更需要社會的關注與理解」,所幸在編輯鄭莛的幫忙和救火,以及最愛的夥伴們貴智、珈熒、鎬佑、大鈞、珞亦、涵茵的正常發揮下,一起順利完成了這本書。希望大家能夠大力支持買下去,並且把看完本書後的所有疑問、情緒和心得,大膽地和大眾與法律白話文運動分享。
法律白話文運動事業部經理 徐書磊
閱讀完整內容
What The 法

本文摘錄自‎

What The 法

公共電視、法律白話文運動

由 時報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