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懿德
25歲的阿宏已工作2~3年,但一畢業就遇到疫情,公司採遠距辦公,阿宏和主管、同事多只在線上互動。疫情解封後,阿宏終於真正進到公司工作,才發現網路上感受不到的人情世故小眉角逐漸浮現。除了專業技能的挑戰外,許多職場人際相處互動的潛規則,阿宏不是很了解,讓他很困擾。 每次和主管或資深同事開會討論時,都會覺得胃痛;而且每當提出自己意見時,都不被主管採納、被忽略,工作沒有成就感,甚至感覺被主管、資深同事排擠,導致阿宏每天早上起床都躺在床上吶喊:「好想請假!」 24歲的怡君畢業後,好不容易找到第1份工作,希望可以有所發揮。但是進公司後很快就面臨龐大的工作量,甚至天天加班。再加上主管的高標準要求和權威的管理方式,讓怡君每天都筋疲力盡。長期的身心疲憊,導致工作中的小錯誤逐漸增多,而主管每次的批評都讓她更加懷疑自己的能力,儘管已經很努力工作,但似乎始終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她開始迷茫自己是不是並不適合這份工作,但面對各式各樣的工作選擇,怡君也不知到底該何去何從。她和家人訴苦,也都勸她:這是份好工作、忍忍就過了、誰工作不辛苦、不委屈……。
Z世代=病假世代?全球逾半心理健康狀況不佳 企管顧問公司麥肯錫的「美國職場展望調查」發現,Z世代的焦慮與不安遠高於其他世代,有高達55%的人診斷出或正在治療心理相關疾病,更有可能反映惡劣的工作環境及身心健康問題,甚至有人用「病假世代」來形容Z世代上班族。 30歲以下的Z世代,成長於資訊爆炸的網路時代,不少是初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據聯合國預測,2030年Z世代將佔工作人口中的4成。但值得注意的是,Z世代的心理狀況也成為重要的議題。 以美國為例,過去10年裡,Z世代畢業後憂鬱的發病率,上升到一般人口的2倍。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的調查也發現,Z世代有27%表示,在過去半年,每週至少有1次因工作感到憂鬱。在英國,精神健康惡化導致高達5%的年輕人,沒辦法參與勞動市場。 「AXA安盛心理健康研究2023」訪問了16個國家地區、3萬多名18~74歲間的⼈,結果顯示,全球逾半Z世代心理健康狀況欠佳。這份研究更發現,飽受心理健康困擾的Z世代比率是所有年齡組別中最高,其中亞洲一半以上的Z世代(51%)心理健康狀況不佳。 其中,造成亞洲Z世代上班族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69%)、技能與職位不匹配(56%)、難以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49%)、難以跟上工作變化的節奏(47%)。 台灣狀況亦是如此。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伯特利身心診所院長王仁邦就觀察到,門診中遇到的年輕患者以壓力造成焦慮居多,約佔4~5成,憂鬱則佔2~3成,但未求助、未就醫的Z世代比例,恐怕遠遠超出。 職涯迷茫、選擇困難 成憂鬱主因 「觀察到Z世代上班族職涯困擾第1名,都是職涯迷茫。他們不確定自己的方向,因為現在工作選擇太多,限制變少、彈性變大,很容易陷入選擇困難,」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共同創辦人盧美妏說,Z世代特別在意「自己的時間」,跟「發揮的空間」。因此,彈性工時、遠端辦公、斜槓兼職等工作型態,比企業多給福利、升遷,更能吸引Z世代上班族。 此外,多項職場研究也顯示,Z世代由於教養方式以及全球政經環境影響,他們把自己的心理健康、自由與興趣,永遠擺放在第1位。大部分人都拒絕將工作置於個人福祉之上,他們不會勉強自己,換公司更是家常便飯。 從前,一份工作能做一輩子,因此當Z世代經常更換工作,可能會遭受家人親友的質疑或不理解。這種來自親友的壓力,也是Z世代上班族迷惘的來源。 環醫國際有限公司創辦人、企業健康管理顧問許君豪指出,「很多Z世代上班族常會覺得,好像有很多路可以走。但選擇一多,就會迷茫:『我為什麼一定要做這份工作、總覺得下一份工作會更好?』,這種迷惘也成為他們的壓力來源。」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也分享臨床經驗,「全球都面臨年輕世代工作流動性較高的狀況。其實,每次工作轉換都要承擔身心變動成本,不斷重新適應。因此建議在換工作前,要思考背後的原因:新工作真的比較適合自己嗎?還是只是一直在追求『蜜月期』?」
不想窮忙 重視價值導向和意義感 到底Z世代上班族所面臨的壓力,與過去世代有何不同? 1 看似掌握許多自主權,但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影響下,其實他們常會有種無力、窮忙感,進而衍生出「躺平」、「安靜離職」的狀況。 盧美妏解釋,安靜離職並不是默默離職,而是只願意完成最低限度的工作需求。 「Z世代不喜歡被綁住,不像過去追求穩定工作,若讓他們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缺乏價值感、意義感,很容易做不下去,」盧美妏說,Z世代年輕人比起賺錢,更在意的是生活和工作的平衡,且想從工作中獲得價值感和意義感,所以希望在職場上有更多發揮,若從職業生涯規劃3大面向來看,當價值、興趣跟能力都不符合,往往會開始騎驢找馬,或乾脆躺平。 從數據來看也確實如此,透過人力銀行網路訪查18~30歲的學生或工作經驗5年以下求職會員,結果發現年輕人心目中的夢幻工作,「工作與生活平衡」78%奪冠,其次是「找到一件喜歡的事,全然付出,做得值得尊敬」69%,「錢多」則佔65%,排名第3。 難適應階層制度管理 職場人際成壓力 2 Z世代上班族比上一代工作者更在意職場人際關係,往往是造成他們離職或身心困擾的最後一根稻草。 「從學校到職場的落差感,容易讓Z世代感受到人際困擾。且Z世代很率真,較不習慣階層制度,再加上工作選擇多,所以不會想特別討好、迎合。通常,這種人際上無法處理的問題,對Z世代青年來說,往往是離職的最後一根稻草,」盧美妏說。 諮商心理師全聯會媒體與公關委員林子翔也觀察到,疫情過後,Z世代上班族憂鬱情緒不減反增,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人際困擾,「Z世代從小生長在網路時代,習慣線上溝通,而他們初出社會就遇到疫情,遠距辦公較有距離感、可以喘息,但如今需到公司工作,職場人際相處的困擾也迎面襲來。」
3 Z世代多成長於雙薪家庭、以獨生子女居多,較其他世代缺少與他人相處經驗,面對複雜的訊息解讀和應對沒那麼擅長。 林子翔指出,Z世代成長過程都被鼓勵要快樂學習、做自己,但出社會面臨權威、階層式管理時,令他們難以適應,也不想被框架體制綁住、局限。因此容易讓他們與主管有摩擦,不停想轉換跑道。 許君豪也觀察到,許多Z世代上班族會認為主管指導、指示不夠明確,讓他們無所適從,主管可能要把需求講得明確一點。 經歷經濟成長減緩、環境快速變遷,看似資源豐富的Z世代反而更易陷入「忙茫盲」的困境,也被許多專家認為是最憂鬱的一代。他們的心理健康成了不可忽視的議題,不僅止於個人,甚至可能影響企業效益、國家生產力。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