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小鎮的百變白米飯

小日子享生活誌-2017年9月號
小日子享生活誌-2017年9月號
跨進了恆春城門,尋覓了一爿手工研磨炊蒸的麻糬店家,一座舊建築卻是韻味溫潤。店裡的明星美食就是「四色麻糬」,紫黃白紅,有臺東紫米、原住民黃色小米、白色糙糯米與原生種旱稻紅米。如果從擺設美學,它們真是出色;如果從臺灣米的角度觀看,它們真的是「認識臺灣」宣傳大使,令人驚豔!

我們是吃米的島嶼,可是對於「白米飯」知識卻顯得凌亂,甚至貧瘠。一些身居城市的人們,面對大片風濤成浪的稻草可能是陌生的;對那些紫黃白紅米的故事,更是疏遠。桌上的那一碗白米飯,或許從沒有認真地咀嚼它溫和香腴的甘美。我們重新走過臺灣一些小鎮的米食,下次,當你帶著筷子去旅行的時候,應該更能體會滋味。

臺灣的米,小鎮的飯。

在彰化田中,當地農會有一棟舊建築,提供著號稱臺灣最鮮香的臺梗九號白米飯,當是體驗館。田中是臺灣米倉,以濁水溪灌溉的水田,一直是小鎮的驕傲。北斗小鎮,最熱門的「高麗菜飯」是早期農家的大鍋菜。高麗菜、香菇切絲、三層肉片、筍絲以大鍋炒得軟爛香甜,澆淋在煮好的白米飯,滿滿鋪開,再加上大鍋燉滷的軟嫩肥腴豬皮(稱之膨皮,細滑,充滿光澤感),即是早年的澎湃米食,百吃不厭。

在雲林斗六的「炊仔飯」,店家將肉燥、青豆(豌豆)、蛋絲等配料先鋪放到碗裡,再盛裝白米飯覆蓋在上面,連碗帶飯,用大蒸籠保溫。等客人點餐時,就整碗倒扣在盤子上,半圓的飯山,顯露出滿滿的餡料,秀色好看。最後趁熱淋上豬油與醬油,這是古早味。到了嘉義朴子,當地鴨食料理精彩,他們喜歡「鴨滷飯」,什麼是鴨滷飯?就是鴨肉絲加上滷肉,店家把鴨肉飯和滷肉飯結合,兩種肉味協調,吃起來有著鴨肉的香氣,而米飯裡淋上的肉丁陳滷醬汁,也讓整碗飯吃起更加香腴增味。

小日子享生活誌-2017年9月號
嘉義市的國民飯「火雞肉飯」,可以與彰化市的國民飯「爌肉飯」,勢均力敵,相互叫陣。一碗是嫩腴多汁的火雞肉絲,另一碗是醬醪入味的連皮滷肉,兩者都是振奮人心的地方美食,火雞肉飯淋上醇香雞油,爌肉飯則淋上陳年醬汁。配着熱氣騰騰的濁水米白飯,Q 黏糯綿,米香幽幽,這是庶民的天堂。

到了府城,米食種類就更多了,有低調卻經典的「肉燥飯」。店家的內燥鍋一定擺在最重要位置,盛了白米飯,再放上一撮香菜切段,以長柄勺子先探入鍋底,舀出熱熱滷汁澆在香菜,逼出香氣,再舀熱鍋上端的滷得油腴軟嫩小肉丁。至於在鹽水、新營一代最負盛名「豬頭飯」,炊製過程繁瑣,先將整個豬頭切成豬頭皮、豬舌、豬耳朵、豬腮腱等部分,用傳統大灶熬煮兩個小時,撈起,等冷卻後再將骨頭剔出,可依顧客指定部位分切配飯。米飯的製作,是把洗好的「在來米」(不能用蓬萊米),以大灶裡煮豬頭的高湯煮飯(不用白水),加入些許醬油調色,中火煮約40 分鐘,悶熟後裝桶。

小日子享生活誌-2017年9月號
然而,這些米食尚未包含喜慶油飯、肉燥米糕、筒仔米糕、紅豆飯、花生菜粽、肉粽、鹼粽、飯糰⋯⋯也還沒說到地瓜稀飯、菜頭鹹粥、芋頭鹹粥、高麗菜鹹粥、鮮筍鹹粥、廣東粥、大腸粥、虱目魚鹹粥、土魠魚鹹粥、桂圓糯米粥、綠豆粥⋯⋯真是族繁不及備載的米飯家族。

如果說「麥芽糖」也是糯米所製,你會不會嚇一跳?米食不僅米飯、稀飯,它還有更多變身,像是碗粿、蘿蔔糕是一種;客家粄條、越南河粉、捲仔粿又是一種;米漿、杏仁茶則是驚奇版的磨漿米食;米粉大家一定不陌生;至於南部的「潮州肉圓」,以在來米磨漿製作的炊蒸米食,裡面有肉燥肉餡,在碗裡盛有三顆,淋上大量微鹹漿汁佐食。

我倒是想再介紹臺灣小鎮米食早餐:煎粿。它是以在來米的老米磨漿炊蒸,類似蘿蔔糕的模樣,切片盛盤,再淋上各地完全迥異的醬汁。先說西螺小鎮的「黃記九層粿」,早年因為柴灶火力關係,炊粿需要九進九出,目前改為六層,綿密厚實帶有韌Q,純粹的米香漫溢。淋上滷香醬汁、油蔥酥、少許蒜泥,人間美味。

員林也有「九層炊油蔥粿」和「賴家芋蔥粿」;北港中山路有「金捷發的煎盤」;斗六有「老街煎粿」;嘉義市的東市場有幾家經典煎粿老店;東港的「林記肉粿」則是一絕。至於臺南的早餐煎粿,每一顆都包有肉燥,煎得酥焦,再淋上厚稠醬汁,則又是另一個美食世界了⋯⋯你應該稍稍瞭解小鎮的白米飯百變趣味了。

在我們的日常裡,這樣吃著白米飯


小日子享生活誌-2017年9月號
我的飲食一向清淡,早上起來匆匆準備開店,工作告一段落之後,我會花半個小時,簡單地做一份日式早餐:白飯、青菜、玉子燒、味噌湯,就是最道地(而且清爽)的家鄉滋味。—— 東泰利.選物店「61 note」經營者

小日子享生活誌-2017年9月號
有一次在外面吃了雞肉飯,可是怎麼吃,都比不上家裡的味道,回到租屋處想自己試做,問了我媽才知道,原來她在雞肉飯裡加了蜂蜜,難怪記憶裡的雞肉飯總有一種鹹中帶甜的滋味。—— 張耀仁.劇場工作者、演員

移居到心的所在

在土地生根深耕 用米稻滋養生命


小日子享生活誌-2017年9月號
有時會想,假如在都市工作,可能現在會過著下班後吃喝玩樂,自己爽快的生活。就不會像現在這樣經營農用書店,參與社區、公共事務,辦活動推廣友善土地。—— 巫宛萍.「成功旅社農用書店」經營者

小日子享生活誌-2017年9月號
我們在小房子前面曬稻米,烈日下揮汗翻稻,歷時兩天,然後存放兩週,再碾米包裝,一開預購,隨即被親朋好友訂完;未來,希望朝著自給自足的方式來生活。—— Eunice.「池上米式生活」發起人之一

開啟APP閱讀完整內容
小日子享生活誌-2017年9月號

本文摘錄自‎

封面故事_用喜歡的食器 裝進美好日常

小日子享生活誌

2017/9月 第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