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茂昌
▲作者為台灣知名的翻譯家, 翻譯過多本重量級財經著作, 如:葛林斯潘的回憶錄《我們的新世界》、暢銷書《黑天鵝效應》、《師父》、《馬丁沃夫教你看懂全球金融》、《大債時代》等。曾任台証期貨總經理、期貨商公會理事。自2004 年即財務獨立從事價值投資。2011 年出版第一本著作《我的職業是股東》,廣受好評。
近年來,「抗老化」議題越來越受重視,而人們花在抗老化的錢也越來越捨得。顯然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有著難以想像的需求。但具體上,人們究竟願意花多少錢抗老化?卻一直沒有人說得上來,畢竟,生命無價;而花若干錢換取若干時間的壽命,很大一部分牽涉到每一個人的價值判斷,難有公評。
然而,2021 年7 月的《自然老化》(Nature Aging)期刊上,由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經濟學教授史考特(Andrew J. Scott)、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 經濟學教授艾利森(Martin Ellison) 及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生化學家辛克萊(David Sinclair)三位所合作的一篇文章〈抗老化醫療的經濟價值〉(筆者暫譯,原文為:The Economic Value of Targeting Aging)中,以「生命統計價值」(Value of Statistical Life,簡稱VSL)法,為人們願意花多少錢多活一年,給出一個量化的數字。為生命定價,當然有很多爭議,但有時候在討論交通或環保工程等降低民眾傷亡的效益時,是一個不得已,卻相對上較被接受的方法。
你願意花多少錢多活一年?
撇開繁瑣的經濟學名詞,這篇文章推算出:平均一個美國人願意出118,000美元多活一年,242,000美元健康地多活一年。請特別注意「多活一年」和「健康地多活一年」的不同。整體上,美國人願意花37兆美元讓全美國的預期壽命增加一年。
2022 年美國的平均工資一年約53,924美元,換句話說,平均一個美國人願意花二倍的年薪多活一年,4.5 倍的年薪健康地多活一年。當然,美國貧富懸殊,平均的概念往往失真,但這幾個數字還是可以給我們一個很強烈的感受:健康地活著遠比單純地多活一年重要!
37兆美元這麼龐大的經濟效益,勢必引領醫療相關產業往抗老化方向加速前進。而目前心臟病看心臟科、糖尿病看新陳代謝科這種針對單一疾病治療的科技,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對病人來說,進步空間有限。換句話說,傳統療法的市場發展空間有限,不具經濟效益。以一個六十多歲的癌症病人為例,就算花大錢用最先進的標靶療法把癌症治好了,他身體或許還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和腎臟方面的問題,生活品質並沒有因癌症的治癒而大幅改善。就算癌症醫療技術再進步,也不能減輕他在其他疾病上的痛苦。
▲近年來,「抗老化」議題越來越受重視,而人們花在抗老化的錢也越來越捨得。Adobe Stock
壽命將「加速延長」
而幹細胞培養、粒線體增強活化、DNA修復、汰除老細胞等可以「逆轉」生物年齡的技術,將可望被熱烈研究並推廣應用,為生命科學帶來一場革命。因為當一個人經過抗老化治療,成功逆轉生物年齡,各種疾病的風險便同時降低。抗老化讓身體變年輕,這是一種綜效。這才是市場所需要的,經濟力量會引導產業。
大量的抗老化研究還有可能帶來壽命「加速延長」的驚人效果。其理論如下:近百年來,人類的平均壽命大約每10年增加3歲,隨著科技進步,未來可能每8年增加3歲⋯⋯不久之後每5年增加3歲⋯⋯終於每3年增加3歲!於是平均壽命可以無限延長!所以,我們的觀念也要有所調整:抗老化研究對所有人都是有利的,而且越年輕的人可能受益越大!
總之,在可見的未來,人類平均壽命有很大的機率來到120歲,而且大多數時間是健康地活著。於是我們的財務規劃觀念也要有很大的調整。例如壽險:傳統保險是年輕人成家立業,有車貸、房貸,怕還沒還清之前就身故,造成家庭的重大壓力,因而投保。將來是反過來,退休金一般人頂多準備到85歲,結果卻活到120歲,所以必須在年輕時投保「長壽」險。
「退休」將讓社會措手不及
未來的工作與退休概念也將顛覆我們現有印象。如果大多數人都可以活到120歲,那現在65歲退休的制度自然就不合時宜了。但要一個人從25 歲進入職場,一直工作到,譬如,105歲才退休,似乎也很離譜。但至少,工作年數增加了,房貸就可以從20年期延長為30年甚至40年。那麼,到時候是每期的還款壓力得到紓解,還是在市場力量推動下,導致房價進一步飆漲?就很難說了。
此外,生命的延長,很容易讓社會措手不及,或是搞錯方向,因為生命統計是事後的統計,總是落後現狀。比如說,你現在40歲,生命統計表上寫的平均壽命為80歲,你合理推測自己還有40年壽命。40年後,你80歲了,那時的平均壽命可能為95歲;而等你95歲了,平均壽命又再增加。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
總之,面對即將發生的「壽命加速延長」一事,一切都亂了。就算努力追隨生化學家、努力研究生命統計資料,也很難正確規劃。
▲將來大約每隔10年,老人家的樣貌就會有明顯的不同,而且全球皆然。Adobe Stock
台北或成「養生村」
於是有另一派人士主張,與其在文明社會裡自我摸索,不如到世界上以長壽著稱的藍區(Blue Zone),實際參考真正長壽社會裡的人是如何生活。藍區有五個地點:日本沖繩、義大利薩丁尼亞(Sardinia)、哥斯大黎加尼科亞(Nicoya)、希臘伊卡利亞島(Ikaria)和美國加州羅馬琳達(Loma Linda),這五個地點被公認是全球最長壽、生活最健康的地方。藍區除了長壽之外,更奇特的是醫療支出極低,因為生活健康且單純。
總之,將來大約每隔10年,老人家的樣貌就會有明顯的不同,而且全球皆然。請想像每一班公車上的乘客,百分之八十以上用敬老票,但各個身形矯健、生龍活虎。現在台北附近許多地方推出養生村或養老村,在筆者看來,那是二十年前陳舊觀念的產物,在未來世界裡完全沒有意義,因為到時候整個台北市本身就是一個養生村了。
還有很多有趣的議題,限於篇幅,就此打住吧。
總之,未來肯定是一個到處都是老人的世界,但是別怕,這是健康、溫馨與陽光的象徵。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從經濟效益談「抗老化」
看雜誌
2023/3月 第242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