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前出現這些表現,寶寶恐肌肉發展異常
頭低低、不愛爬、坐不穩、站不久⋯
「老公,小寶已經4個多月還不會抬頭,看到玩具、娃娃也不會主動伸手抓,是不是發展有問題?」0~1歲寶寶在成長期間會逐漸發展出粗大動作與精細動作,但肌肉發展出問題的孩子往往無法順利做出這些動作。小寶貝動作做不好是不是肌肉異常?如何讓動作發展遲緩的孩子改善症狀?
■採訪撰文/戴筠
■諮詢/臺灣職能治療學會理事 黃慶凱
臺北馬偕醫院兒童職能治療負責人 彭可佳
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復健科主任 廖淑芬
■攝影/Babypure寶寶專業攝影(02-2591-0038)
■梳化/Year Lai
■model/賴品瑄、潘妍希、陳彥宇(*本文模特兒僅為擺拍示範,與內文無關)
骨骼的發展與肌肉息息相關,有了肌肉的支持,骨骼才能有足夠的力量做動作。在寶寶成長過程中,肌肉與骨骼會相互作用,逐漸發展出粗大動作與精細動作,這些動作隨著寶寶認知發展的進步,會進一步運用在生活上。有些先天性遺傳疾病、神經疾病或肌肉病變會影響肌肉功能的正常發展,進而造成動作發展異常,這種情況較常出現在肌肉張力過低或過高的孩子身上。
肌肉張力異常 坐、站都會有問題
什麼是肌肉張力呢?所謂肌肉張力(Mu s c l etone)就是肌肉在放鬆狀態下的彈性或硬度;如果把肌肉張力比喻為橡皮筋,橡皮筋被拉長時產生的阻力就是肌肉張力。肌肉張力由中樞神經控制,張力越強,動作越大,張力越小,動作越弱,它在睡眠時會降到最低,只維持基本的骨骼排列。
臺北馬偕醫院兒童職能治療負責人彭可佳表示,由於骨骼需要肌肉韌帶的支撐才能固定位置,肌肉張力正常,才能讓骨骼保持在正常姿勢,肌肉張力過低會影響肢體動作,讓孩子坐不好、站不好,只能趴著或躺著。
肌 耐 力
肌耐力是肌肉在收縮狀態時持續的時間與反應次數,與肌耐力低的孩子相比,肌耐力高的孩子可以重複做一個動作比較多次。
先天低肌張 多半是中樞神經受損
肌肉張力不足可以從「先天」和「後天」兩個層面來討論:先天肌肉張力不足大概有6~8成是中樞神經受損(如腦性麻痺、腦傷、癲癇、脊髓肌肉萎縮症、肌肉病變),其他可能的原因包含染色體異常(如唐氏症、小胖威力症)與肌肉結締組織異常;後天肌肉張力不足多半是營養不良或缺乏外界刺激。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復健科主任廖淑芬指出,病理性的張力不足除了肌肉張力低,其他發展通常也會偏慢,這在發展遲緩或染色體異常的孩子身上特別明顯,因為染色體異常會拖累身體的各項發展,對各個部位都會造成影響。
低肌張可能衍生的問題
●骨骼容易移位、受傷
骨頭和骨頭之間是靠韌帶關節和肌肉維持姿勢,當肌肉沒有足夠的力氣讓骨頭固定位置,骨頭就容易在外力推擠時移位、受傷。舉例來說,身體長時間東倒西歪,就容易脊椎側彎;足弓無法支撐身體重量,就會形成功能性扁平足(足弓在踩地時塌陷),而足弓塌陷又會讓足踝往內傾,造成踝關節變形;中樞神經異常、腦性麻痺的孩子因為肌肉很鬆,只要稍微拉扯腳部就會髖關節脫臼。
●姿勢不良、神經骨骼疼痛
肌肉張力不足的孩子因為肌肉較無力,平常能坐就坐、能躺就躺,坐著會東倒西歪,不是趴在桌上就是靠著牆壁,無法讓身體保持在良好姿勢;持續用這種錯誤的姿勢動作,很容易造成下背、腰部神經骨骼疼痛,進而形成腰痠背痛。
●動作發展不佳、手眼協調能力不佳
核心肌群是動作發展的基礎,當手腳關節力氣不夠,動作時就會晃動、不穩,無法達到手眼協調,並影響細動作的發展,0~1歲可能比較不明顯,但越大越看得出來,特別是在進行球類運動的時候。
●引發近視或視差
低肌張的孩子玩玩具時通常會頭歪一邊或彎腰駝背,眼睛和物品的距離過近,久而久之形成近視或視差。
●吸吮、咀嚼能力不佳
肌肉無力會影響吸吮能力,讓孩子喝奶喝一下就會喘、會累,無法持續喝完一整瓶奶,只喜歡喝洞口小、不用費力吸吮的奶嘴頭;因為舌頭太軟容易後縮,時常在喝奶時嗆到,直到1歲以後還會流口水;開始吃副食品以後,只喜歡吃軟軟的食物,不大能吃較硬的食物,咀嚼速度很慢。
●無法持續做某一項活動
肌肉張力低通常會伴隨肌耐力不足,孩子往往無法長時間聚焦在一件事物上,總是這裡摸摸、那裡碰碰,每項活動持續的時間都不長,許多家長都會以為孩子這樣的表現是過動,其實孩子是因為肌肉力氣不足,才無法持續做一項活動。
懷疑肌肉張力過低?看脖子硬度最準
對於肌肉張力偏低的孩子,越小介入治療幫助越大。平常可以觀察孩子是否出現喝奶喝得很慢、無法一次喝完奶、喝奶時容易嗆到、直到3、4個月脖子還是軟趴趴無法自主挺起來、肌肉摸起來太軟、活動力不足、總是懶懶的、玩玩具或遊戲時很容易放棄、不哭不鬧,氣質過於安靜;手肘、膝蓋、大拇指等關節打開的角度過大、肢體反射不明顯;沒有符合翻身、坐、爬、站、走的發展里程碑等狀況,當孩子出現上述任一種表現,最好立刻帶孩子到醫院早療中心檢查。廖淑芬主任表示,為了預防病理性的低肌張,如果寶寶滿4個月以後頭部控制依然不好,脖子也還是很軟,絕對不能拖著不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肌肉張力過高…早產兒最常見
在知道肌肉張力過低會有哪些表現以後,我們來看光譜另一側──肌肉張力過高產生的表現與衍生的問題。
臺灣職能治療學會理事黃慶凱表示,肌肉張力會維持姿勢的穩定,但不會限制動作表現。當神經受損造成肌肉持續收縮、在休息狀態下產生比正常收縮表現更大的反應,動作發展就會受到限制。肌肉張力過高多半是腦部神經受損、腦部發育不成熟或大腦皮質功能不足;極低體重的早產兒早期常會因為長時間侷限的擺位造成伸肌群張力高於一般嬰兒,這類型的孩子也容易出現張力過高的表現。
時常蹬腳、頭往後仰 典型表現
與低肌張的孩子相比,高肌張寶寶的外在表現更明顯;包括下肢僵直、時常蹬腳(雙腳同步蹬)、時常將足弓往下踩、踝關節僵直、腳趾蜷曲、平躺時身體像拱橋般向上拱起、雙手握拳、手肘持續伸直或彎曲、無論趴著或躺著頭都會往後仰、墊腳尖站、墊腳尖走…等等。
肌肉張力過高會讓骨骼被不同方向的肌肉力量拉扯,無法往正常方向生長,進而影響骨骼發育,最常見的影響是髖關節、踝關節異常。肌張力過高同時也會讓身體姿勢無法正常調節,孩子無法維持穩定的坐姿或站姿,甚至造成動作發展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