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孩子有「這2種特質」可能有自閉症?
自閉症症狀與自閉症特徵有哪些?如何評估?如何治療自閉症?醫師這樣說……。
■諮詢/嘉義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李旻靜 ■採訪撰文/湯佳珮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02-87735501) ■model/蔡紫妍(※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照片僅為情境圖)
2歲多的小泉總是喜歡自己一個人玩同樣一兩個玩具,好像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說話也比其他同年齡的孩子慢。小泉平時大多很安靜,但如果看不到平時常玩的那一兩個玩具就會大吵大鬧;後來上幼兒園以後,也都與班上其他小孩沒有互動,在老師的建議下,爸媽帶小泉就醫,發現小泉其實有自閉症……。
幾歲可以診斷自閉症?
普遍大約2~3歲可診斷自閉症,在症狀表現較為典型的寶寶身上,則可能落在1歲到1歲半之間。不過診斷時間的早晚,有一部分也來自於大人的敏感度。因為許多大人常是在寶寶已2歲多卻仍不太會講話,才帶來就醫,所以才使2~3歲為自閉症較常被診斷出的年齡。
為什麼會有自閉症?
自閉症寶寶大腦的神經連結網絡與一般人不同,其中八成的病因來自於遺傳,而變異的基因影響寶寶的腦部發育,因此有些爸媽可能會覺得「寶寶本來的表現很正常,為什麼後來會發現有自閉症?」這正是因為自閉症的基因造成寶寶神經發展異常,隨著年齡發展,與一般人的歧異愈來愈明顯,自閉症的行為才逐漸顯現。
有時候寶寶的自閉症症狀較輕微、或大人沒察覺症狀,或是寶寶還沒上幼兒園,社會環境互動的挑戰與刺激仍較少,或是在家裡大人已有一套與寶寶習慣的互動模式,寶寶不需要有太多表現即可達到其目的,這些都是自閉症有時候比較晚被診斷出來或是大人很驚訝寶寶有自閉症的常見原因。
寶寶很乖,就可能有自閉症?
其實不一定,用「很乖」來判斷太過於籠統,還是要看是否符合以下的症狀與特徵。
自閉症症狀(自閉症特徵)與評估
核心症狀
自閉症診斷必須符合以下兩個核心症狀,並且影響到日常生活功能:
◆人際互動與社會溝通有障礙:
在嬰幼兒期的寶寶可能表現出眼神接觸較少、無法對大人的情緒有適當的反應,例如看到大人笑,不會跟著笑;看到大人生氣,也不會嚇哭…等等。
再大一點點的孩子,則可能不太知道怎麼跟人玩,察言觀色的能力較弱、不會辨識情境。
多數自閉症的寶寶,語言發展較為遲緩,有些是完全不會講話、也沒有仿說的動機,只會自創「火星語」;有些則是雖然會講話,但不會與人溝通,例如可以流利的背卡通台詞,卻無法回答簡單的問題,或是答非所問、自說自話。
◆重複的行為與侷限的興趣:
自閉症的寶寶常有一些刻板的或重複的動作,例如重複開關燈、或是相同的路線來回跑。他們興趣相當侷限,例如將同一台玩具車重複往前往後滑、或是將物品規則地排列成一條直線,這樣的活動可以持續長達一兩個小時,而且不容易被改變,如果大人破壞他的規則或是試圖改變他的玩法,就可能引起他極大的情緒反應。他們往往是「只玩一兩樣東西, 只有一兩種玩法」,即使大人買了新的玩具給他,寶寶似乎也沒什麼興趣。
其他可能會衍生出的症狀
除了上述兩項核心症狀與特徵以外,自閉症寶寶也可能有其他症狀:
◆對特定的感覺刺激有著不尋常的興趣。例如:特別喜歡旋轉的東西,將車子倒過來重複轉輪子、轉球、轉椅子,甚至是自己轉圈圈,或是盯著轉動的電風扇看,時間可以超過半小時等等。
◆另外有些自閉症的寶寶特別喜歡尋求光線刺激,喜歡一直盯著燈光或陽光看。
以上這些統稱為「自我刺激」的行為,隨著不同年齡,自閉症孩童尋求自我刺激的行為可能會改變。
◆多數自閉症寶寶因為主動尋求社會互動較少(或品質較差,表達不明確),所以常常讓大人覺得很乖很好帶、很能自己玩,或是什麼事都要自己來,但若一旦挑戰他們的規則、或對他有所要求(例如:改變他平時做事的習慣或順序、或是拿走他習慣的玩具…等),他們的情緒反應往往會變得比一般寶寶更激烈,例如:大哭、打人、打自己,也很難接受其他東西的條件交換或轉移注意力。
寶寶都不理人,是不是自閉症?
跟寶寶講話、叫喚寶寶、逗弄寶寶,寶寶都不理,的確有可能是自閉症,但也並非一定,有時候寶寶專注在看其他東西,也有可能不理大人。如果1歲以上的寶寶經常有這種狀況,建議大人可以跑到寶寶的面前,用誇張的表情與聲音叫喚他,如果仍然很難引起他的注意,則建議就醫諮詢評估。
眼睛不看人,是不是有自閉症?
「不喜歡與人眼神接觸」的確是自閉症的一種常見症狀,但不看別人的眼睛並不一定是自閉症,害羞、焦慮、斜視或其他視力問題也都是可能的原因。如果寶寶雖然不喜歡正眼看人,但還是有偷瞄、聽別人說話,甚至有其他肢體語言來表現社會互動,這些都比較不像自閉症。所以「眼睛不看人」只是一個可能的表現,醫師仍會評估是否還有其他社會互動問題,才會下診斷。
自閉症診斷與自閉症治療
何時要就醫?
李旻靜醫師提醒,大約1歲半左右,如果大人跟寶寶講話或叫喚寶寶、逗弄寶寶,寶寶都不理也沒什麼反應,而且語言發展遲緩、玩的東西都很固定,最好要就醫。一旦懷疑,建議可掛兒童心智科或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會進行整體評估,包括身體檢查先排除可矯正的生理問題;若有需要,也會轉介心理師收集進一步資料,再與家長討論,共同擬定早療計畫。
在家裡,爸媽可以這樣做
如果已確診為罹患自閉症,除了到醫療院所接受早療外,家長更要成為寶寶在家裡的治療師。在家中要避免讓寶寶自己玩自己的,應盡量積極介入寶寶的遊戲,如果寶寶不理,可模仿他的動作,製造誇張的聲音和表情,吸引他的注意力;另外叫他的時候,如果寶寶不理,我們可以跑到寶寶面前,將寶寶的臉輕輕轉過來,讓寶寶看著大人,再與寶寶互動,盡量讓寶寶感覺與人互動是有趣的,才能逐漸把他從自己的世界拉出來。
自閉症的影響?終生都會有自閉症嗎?
如果有自閉症,在嬰幼兒時期可能會影響語言發展,同時因為語言溝通能力的不足,也容易出現情緒問題。因自閉症寶寶通常有些重複習慣,當他們堅持己見又無法溝通的時候,就容易僵持在一個情緒的點,而影響日常生活,例如:寶寶平時習慣起床後先玩特定的玩具5次才肯喝奶,有一天那個玩具不見了,就會很生氣不肯喝奶。寶寶像是大腦被植入固定程序的程式般,認為非得照著這個程序走不可。再大一點的孩子,也容易因為堅持既定的程序,而影響社會適應,如果又加上溝通能力不佳,在交朋友、玩遊戲,甚至學習上都可能受到影響。
另外,自閉症因腦部功能缺損,可能終生都會受到影響,但藉由療育、學習與社會化的過程,可以大幅改善他們的生活適應,將疾病的影響降到最低。
李旻靜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學士
經歷: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
現任:嘉義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講師級主治醫師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孩子有「這2種特質」可能有自閉症?
嬰兒與母親
2019/12月號第518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