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物跑進耳朵 3招自救緊急處理

蟲蟲來襲、踏浪進沙好痛苦

男藝人黃靖倫日前拍戲,海水混著沙不慎灌進他耳朵,原以為只是進水,但過了1週還是挖得到沙。診所醫生幫他用管子吸仍清不乾淨,而且痛到讓他直呼「頭要爆炸」;最後上醫院、內耳打麻醉針,才清出如岩漿般的沙子,麻醉則導致他內耳不平衡,天旋地轉,傷口復原期間也出現右耳暫時失聰。

要讓蟲出來可滴油照光
小異物則沖水試試

不少人都有耳朵進異物的經驗,雖然耳朵卡異物不是病,但痛起來簡直要人命。

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頭頸部喉頭頸科主任劉耿僚表示,進入耳朵的異物可以分成生物性和非生物性兩種。生物性主要是昆蟲,例如蟑螂、飛蚊、螞蟻、蜜蜂;非生物性像是彈珠、小珠子,常常是幼童自己塞入耳朵,大人則可能去海邊或理髮時,沙子、細髮跑進耳朵。

簡單的緊急處理法有3種:

● 滴油: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文弘表示,若有昆蟲爬進耳朵,可以滴幾滴油到耳朵裡,螞蟻會浮起來跟著流出來,蟑螂或蜜蜂則可能被油淹死或悶死,之後再用鑷子小心取出。

甘油是化耳屎專用的油,如果家中不易取得,也可以用嬰兒油替代。一般食用的沙拉油則要小心可能有刺激性。劉耿僚提醒,使用時要讓油一滴滴滲進耳朵,一次大量灌入反而有空氣,不易讓油進入耳朵。

● 照光: 靠的是生物趨光性,讓昆蟲自己跑出來。但並不是所有生物都有趨光性,例如螞蟻就沒有明顯的趨光性。此外,若是比較大隻的昆蟲,例如蛾或蟑螂,如果卡在外耳道,沒有轉身空間,即使照光也不一定出得來,成功率往往不高。

● 沖水:夏天到海邊戲水,沙子容易跑進耳朵,除了滴幾滴油讓它跟著浮起來,劉耿僚建議以接近體溫的水溫、約37°C,水柱不需太強,直接以蓮蓬頭輕輕沖洗耳朵,再原地跳躍幾下,這些小異物也有機會跟著水一起流出來。

細碎異物難發現
久不處理恐影響聽力

外耳道相當敏感,若是活的昆蟲跑進耳朵,蟑螂在裡頭鑽動、螞蟻啃咬皮膚,連大人都會痛到在地上打滾,如果自己無法取出,通常很快就會找醫生報到。

但若是彈珠或玩具,小孩往往不會主動告訴大人,通常過一陣子,異物塞在裡面和耳垢黏在一起,耳垢堆積無法自然排除,會有悶悶的感覺,聽力稍微受影響,等到感冒看醫生,順便檢查耳朵時,才意外發現有異物。

又或者耳朵卡異物,小孩一直往內挖,不慎破皮,引發細菌感染;抑或是綠豆、花生、堅果類等食物,泡水後膨脹壓迫耳朵,過一陣子才會向大人喊痛。

不過,別說是小孩,劉耿僚說,有時沙子進到耳朵,黏在皮膚上就像耳屎般,沒什麼感覺,大人也不一定會發現,只有在劇烈晃動時會有沙子滾動的雜音。或者細短髮卡在耳朵裡,會有耳鳴雜音,刺癢但不會痛。


不論是非生物性的異物或是已經死掉的生物在耳朵裡腐爛,雖然不會痛,劉耿僚指出,如果持續不處理,一來可能會塞住耳朵,影響聽力;二來若自己試圖挖卻挖不出來,反而可能引起急性外耳炎,耳朵紅腫、流膿、劇烈耳痛,嚴重恐導致耳膜破裂,影響聽力。輕者會自行修復,重則需靠內視鏡手術修補。

如果自行處理不了,且沒有傷及耳膜,醫師除了使用鑷子、夾子,還有單爪鉤、小尖刀等特殊工具幫助取出異物,稍微複雜的則要借助顯微鏡或內視鏡清出。

就醫手術後暈眩、失聰

為暫時性會自行緩解

以沙子卡在耳朵內1 週來說,劉耿僚表示,確實可能引起發炎、紅腫熱痛、耳道變窄,難以清除,這時局部麻醉,以器械吸引搭配顯微鏡或內視鏡,能減輕病患疼痛,又可徹底清除乾淨;但若是小孩哭鬧,無法配合,則可考慮全身麻醉,在睡著情況下治療。

至於使用麻藥後的暈眩通常是暫時性,2∼3小時就會自行緩解。暫時性失聰則可能是耳道腫脹,聲音無法傳導,或者原本傷口已傷及耳膜,只要避免再度感染,通常1∼2個月會自行癒合,否則也可考慮手術修補。

但王文弘說,也可能手術時用生理食鹽水清洗耳朵,引起頭暈,聽力暫時不清楚,通常1∼2天也會改善。

雖然很難避免昆蟲進入耳朵,但醫師建議還是可以留意以下幾點,減少異物跑進耳朵的機會:

睡覺時除了留意周遭環境衛生,也可以戴耳塞,減少昆蟲爬入耳朵的機會。

留意5件事 減少異物進耳機會

1 睡覺時注意周邊環境的清潔衛生。

2 到海邊儘量避免玩沙子。

3 大人隨時留意小孩是否將異物放入耳朵。

4 避免耳朵受潮。劉耿僚解釋,有時耳朵受潮、油性耳垢或者耳朵感染散發出的味道,都可能吸引不小心「路過」的昆蟲「造訪」,例如過敏體質的人容易耳朵癢,習慣性掏挖耳朵,一旦破皮發炎感染,產生化膿分泌物,耳朵變得潮濕,就可能吸引昆蟲。

5 戴耳塞睡覺。雖然不是人人都能適應,但如果在野外露營,昆蟲較多,還是可以戴耳塞,或者選用耳罩式、柔軟可以隔絕噪音的耳塞。

 

閱讀完整內容

康健雜誌第252期

本文摘錄自‎

異物跑進耳朵 3招自救緊急處理

康健雜誌

2019/第2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