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逆轉「腎」 中醫傳授控糖四招

患糖尿病逾20年 五成演變出腎臟病變

糖尿病,是慢性腎臟病最常見的危險因子,初期可藉由自身慢性病控制與改善飲食、生活習慣等,來延緩腎功能的持續惡化。


▲預防勝於治療,想控制糖尿病,應要掌握「少糖、少油、少鹽和多纖維」的飲食原則。

王先生自被診斷為慢性腎臟病第三期那天起,便辭去工作,希望爭取更多時間調養身體,但難以控制的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與高血糖),使他逐漸失去信心。

直到他開始以中醫調理身體後,發現原來結局可以不一樣——他注意到自己糖化血色素開始降低,尿酸也恢復到正常值,這樣的轉變,讓他體能變好,更有信心規律運動了!最讓他感到驚訝的是,他的腎功能竟然大為改善。

「上次抽血,我的腎臟科醫師說:『這只是巧合,腎臟壞掉不可逆,怎麼可能回升。』根本不敢跟他說我有到中醫門診調理。這次抽血又進步,我趁他還沒說什麼時,就跟他說我相信是中藥治好的!」王先生為自己做到了「不可能」,而得意洋洋地炫耀著。

延緩慢性腎病
首要預防糖尿病上身


慢性腎臟病, 在台灣有十五.四六%的盛行率,其中,糖尿病在慢性腎臟病的成因中,幾乎占了最大宗;而罹患糖尿病超過二十年的病患中,有超過一半將演變出腎臟病變。根據美國統計,三到四成的末期腎臟病患者(等於必須洗腎維持生命),是由糖尿病演變而來。於是預防糖尿病,成為延緩慢性腎臟病發生的重要關鍵。
要知道中醫治療如何逆轉勝,首先要了解腎絲球像是網狀的篩球,當進入猶如自來水系統的血液中,有超過負荷的糖分,就會造成代謝異常(化學性)與血行動力學異常(物理性)。

大抵而言,代謝異常會導致篩球發炎反應上升,進而纖維化,然後硬化失去功能;而血行動力學異常,如高血壓,則會讓篩球被高壓撐開,加速過濾系統的損傷。

降低糖傷害
中醫調理幫大忙


中醫延緩甚至改善糖友腎臟病變的重要策略,主要有以下調理:

一是降低代謝異常傷害風險。舉凡會對腎絲球造成「毒性」的風險因子皆應先校正,如:血糖、尿酸、低密度膽固醇等。筆者的使用經驗,上中下通用痛風丸或絲瓜絡、牡蠣生粉的療效,竟可直接拿來校正數據、降尿酸。低密度膽固醇除了常見的紅麴膠囊、丹參,或溫補腎陽如肉桂、制附子等物,辨證施治加強代謝也有幫助。血糖的控制就比較複雜,須按階段與體質辨證施治,過去針對單味藥的作用機轉,也有許多研究成果。
然而,中藥的運用多須辨證論治,不宜自行臆測取用,反而食療更為重要,如多攝取山藥、秋葵等黏性食物;避免寒涼食物,尤其各式水果;要食用好油,不是不能吃油,因為糖比油還要危險;食用高熱量、低升糖食材,如蓮藕粉等;食用低升糖主食類,如五穀米、蕎麥麵,不可不吃主食,但須控制分量,懂得過猶不及。

二是調節血行動力學,控制血壓絕對是首要任務。中醫調整血壓的方針再現性高,搭配針灸可有不錯療效。首先須辨明「血壓高」的主因,光用「血管硬化」並不能囊括所有過高的血壓,反而應將「血壓異常」視為身體的警報器,將真正的主因找出。常用的穴位包含太衝穴、風池穴、跗陽穴、郄門穴等,皆可取用。中藥治療血壓亦須辨證論治,足以另外專篇論述,便不在此贅述。

但不論西、中醫,預防糖尿病腎病變最重要的,還是調整作息,如正確的運動習慣、合宜的飲食、充足的睡眠,可以加速損壞組織的修復;搭配中醫治療,患者飲食的彈性空間可以更大,更能維持好體能。

目前王先生在規律運動、調節飲食下,不但各項指標仍持續進步,更重新開始工作,找回新的生活重心。誰說腎臟生病不可逆?中醫護腎有一手!

(本文作者為員生醫院中醫部主任)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第1259期

本文摘錄自‎

想要逆轉「腎」 中醫傳授控糖四招

今周刊

2021/第12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