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拿疼沒貨都中國害的? 看懂台灣缺藥風波真相

同成分退燒藥仍有十個月存量,台廠還可自產自銷


文●王怡穎

走進連鎖藥局,架上一整排普拿疼退燒藥空空如也,貼上「暫無存貨」字樣,這是自二○二二年底以來,許多民眾走進藥局時看見的景象。

民眾以為普拿疼才能退燒 其實同成分藥物有多種品牌

近期,隨著中國疫情升溫出現搶藥潮,台灣人常用的退燒藥普拿疼也開始缺貨,傳出有民眾囤積,甚至有台商掃貨、欲寄往中國,還出現藥師哄抬,讓價格增至十倍的亂象。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先前曾表示,有可能管制與普拿疼同成分、各類含「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 的退燒藥,甚至若情況惡化,不排除以「暫時性實名制」方式販售。

缺藥風波背後,究竟怎麼了?

一位不願具名的基層藥師表示,普拿疼目前確實普遍缺貨。事實上,此品牌藥品從疫情開始後,三年來就陸續有供貨不及的狀況,尤其先前台灣開始施打疫苗時最缺。

「官員帶頭只講普拿疼,而不講乙醯胺酚,」他直言,因許多政府官員、地方首長都在打疫苗或染疫時提到只需服用特定品牌的藥物就好,讓民眾有既定印象,以為只有某種藥有效,造成特定品牌易缺貨,「有些民眾甚至走進藥局聽到『沒有普拿疼』就走了。」

普拿疼缺貨,跟民眾偏好購買特定品牌退燒藥,與該廠牌全球配貨銷售政策有關。

對此,普拿疼公司表示,已緊急向國外調貨、提高供貨量給台灣,也盡力加快到貨速度。但因需求驟增為全球現象,最終到貨量無法保證。

但其實除卻普拿疼,台灣目前並不缺同成分的退燒藥。食藥署科長楊博文解釋,目前同樣成分藥物,不計其他國外進口品牌,光是國產的有效生產許可證就有四十七張,且多為自產自銷,就算陸客到其他國家搶貨,也不至於影響台灣的藥品供應;同時,經過盤點,台灣相同成分藥品的成藥,有約二.七個月的健保存量,加上還未製成成品的原料藥,總計還有十個月以上的存量。

「不能說普拿疼缺貨, 就說退燒藥缺貨;就像不能說『舒潔』缺貨,就說台灣衛生紙缺貨一樣。」他舉例。

楊博文進一步補充,其實乙醯胺酚藥品的需求, 在二二年五、六月台灣疫情上升時,比現在還要更吃緊。根據健保署資料, 當時此類藥品的使用申報高達一億二千萬顆。

他說,因當時疫情升溫,視訊看診流程又未銜接上,因此民眾多自行到藥局購藥,許多藥局常常當天備貨就被買光;但,目前整體需求其實已下降,監測藥局端,當天幾乎都還有存貨。


▲COVID-19疫情升溫,普拿疼大缺貨,藥局只好祭出限量販售;但相同成分「乙醯胺酚」的藥品並無短缺情形。聯合報系

中國疫情恐讓原料藥緊張 但台灣可向印度進口或自製

同時,食藥署也已經會同相關業者及公協會,研商此成分藥品的生產供應,確認不會實施實名制,「如果去年五、六月沒有實施實名制,現在更不需要。」

雖然退燒藥短期內不缺,但隨著中國疫情仍持續延燒,中長期也無虞嗎?

尤其,台灣有約五成原料藥自中國進口,過去兩、三年疫情間,也曾發生供應短缺。該名基層藥師也擔憂,隨著中國疫情升溫,是否會影響國內藥品供應,尤其過完年後會不會缺貨是個問號。

短期風波,會否演變成長期風暴?
前食藥局長、陽明交通大學藥物科學院教授康照洲表示,中國一解封、感染數多,加上需求量大,確實可能影響原料藥製程。「但這就像當時台灣口罩產能不及一樣,慢慢會調整回來。」

同時,因中國疫情是遽增式升溫,一般也研判,整波疫情會降溫得較快。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便曾提到,原預期中國疫情會拉到三月底;但現中國境內開放,流行速度加快,研判疫情會提早告一段落。

康照洲說,現在台灣加上原料藥還有十個月存量,且不代表不會再繼續進口。除了中國,台灣也會向印度進口,因此不用太擔心。

前衛生署副署長、台灣醫藥品法規學會理事長蕭美玲認為,先前,台灣多因為成本考量,從中國進口原料藥,但是台灣不論藥品製造或原料藥合成,在技術上都不是問題。若中國真的斷貨,台灣也有能力自製。

但蕭美玲提醒,這次的缺藥風波,其實是凸顯全球化分工問題,「這不僅是藥品,包括能源等等,全球也都見到類似情況。」若要長治久安,就像世界各國在疫後開始增強晶片自給、供應鏈安全,台灣政府也得思考,為了藥品的供應鏈健全,是否得強化原料藥產業,將基礎生產的一環拉回國內自己做。

〈小辭典〉乙醯胺酚
乙醯胺酚是常見的2 大類退燒、止痛藥成分其中一種, 可以紓解發燒、喉嚨痛、頭痛等各式疼痛。
目前台灣除了普拿疼,還有至少47 種藥物含有此成分,且多為可在藥局購買的成藥。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3/1月 第1834期

本文摘錄自‎

普拿疼沒貨都中國害的? 看懂台灣缺藥風波真相

商業周刊

2023/1月 第18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