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伴侶和你期待的不一樣

在婚姻裡感到失望一如喝水般正常,我們無法確保在一開始就遇到對的人,通常是在磨合中,漸漸把對方變成對的人。

撰文/蕭維真


▲圖片/Pixabay

「你明天要去看醫生嗎?」

「我明天有工作!不是早就放在行事曆上了嗎?為什麼你都不看?」

子維覺得很無辜,自己只是想關心太太,卻莫名其妙地被罵一頓。子維不想和太太計較,走向沙發打開電視,想讓自己的心情舒緩一下。過沒多久,卻聽到一句煩躁的聲音:「你還要看多久?」一抬眼,看到太太手叉著腰瞪著他,子維覺得內心某條線斷了。

康寧覺得很煩躁,不懂為什麼先生永遠無法記得自己的行程,每次都要問那麼笨的問題。但康寧也注意到最近幾天和先生常有口角,今天難得提早下班回家,雖然很累,但還是想和先生好好講講話。原本期待先生會主動走過來關心她今天過得如何,沒想到先生卻埋進沙發開始看電視,看著這個畫面,康寧覺得自己的胸口有股氣逐漸堆疊,終於忍不住走過去質問先生。

子維繃著臉不講話,繼續看電視,康寧見先生不講話,那股氣越疊越高,繼續質問先生:「所以現在是怎樣?」子維也受不了,不甘示弱地回擊:「怎麼樣?我又怎麼了?反正我做什麼妳都不滿意!」

當晚兩個人吵得很兇,連髒話都飆出來了。

釐清不耐煩底下的心情

康寧也不曉得自己怎麼了,只是隱約覺得當子維的行為和她原本期望的不同時,她就會很焦躁。當子維說「我怎麼做妳都不滿意」時,康寧也覺得有些懊惱,似乎對先生數落得太多了。可是,那完全就是覺得先生做得不夠好的心情,怎麼樣都揮之不去。

繼續談下去後發現,康寧是一個很能幹的女人,平常努力在工作上有好的表現以外,也把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常常回到家後第一件事就是先把沒有洗的碗盤洗了、早上收下來的衣服折一折、準備明天的便當,平常做這些事情康寧也沒有怨言,因為剛結婚時也曾經期待先生可以多做點家事,但慢慢地發現先生對家事的標準真的和自己不一樣,於是康寧告訴自己,既然在意那就去做,不需要唉聲嘆氣的等著別人來做,這樣生活才過得下去。大部分時間日子的確都過得去,但當康寧工作壓力大、忙不過來的時候,不滿的情緒就特別容易出現,回到家總會忍不住放大檢視先生的一舉一動,只要看到先生比較被動、遲鈍的表現,就忍不住數落先生。

這些不滿意的背後,除了對先生的失望以外,其實還有期待先生可以主動來照顧自己,特別是在很疲累的時候,真的很想要感受到被疼愛和被照顧的感覺。

但是康寧一直以來已經習慣靠自己把事情做好,在感受到壓力的第一時間,沒有想過可以把自己的疲憊和想被照顧的心情傳達給伴侶知道,康寧心裡想的反而是,先生一直都是這樣,既然自己已經選擇這個伴侶,似乎就應該接受伴侶的限制和缺點,不要期待伴侶改變。

於是我們看見,康寧的不耐煩底下,其實有著複雜的心情:

• 要應對自己工作壓力的焦慮和疲憊感

• 期待被伴侶照顧、呵護的心情

• 對於伴侶沒能主動照顧自己的失落感

• 檢討自己的失落,認為自己應該接受伴侶原本的樣子

• 對於伴侶「原本的樣子」的失望和不滿意

• 努力靠自己隱藏和消化對伴侶的不滿意,不想傷害伴侶關係

• 壓抑自己的需求才是問題的關鍵
從康寧的心情裡面,我們看見,她的心裡一直有個想要被照顧的小女孩,只是在成長過程中,康寧已經習慣用能幹的樣子生存,每一次當她發現身邊的人沒有辦法照顧她時,她就會告訴自己:「好吧,沒有關係,我可以自己照顧自己。」

每次康寧跟自己說「沒有關係」的時候,內心其實都有著滿滿的失望和孤單。為什麼別人沒有發現我也是需要被照顧的呢?為什麼沒有人理解我?為什麼總是我要去照顧別人?康寧最希望的,是別人能夠來理解和照顧自己。

但是過去的經驗,讓康寧怕了,以至於每次這些心裡的吶喊冒出來的時候,康寧就會慣性地用「沒有關係」、「這也是沒辦法的」、「這是我自己選的」來把失落的心情壓下去,因為,若去靠近那個孤單的自己,會好難過、好悲哀,要去接觸期待被照顧的渴望,彷彿就要不斷經歷「沒有人照顧我」的絕望,這些情緒太痛苦了,康寧只能趕快叫自己不要再想了、接受現實就對了。

於是,在最親近的伴侶面前,當那種想要被照顧的心情跑出來的時候,康寧就會告訴自己:不要有期待、對方是做不到的,來假裝自己可以很堅強的依靠自己。康寧一方面渴望被照顧,一方面告訴自己不要期待;一方面對於伴侶沒有來照顧自己感到生氣,卻又認為自己不該生氣。

康寧的心境究竟要如何解套?首先,期待被照顧的心情是正常的,對於伴侶沒有來照顧自己而感到生氣失望也是正常的,真正讓事情變糟糕的是康寧處理自己心情的方式:明明渴望被照顧,卻不斷告訴自己不要期待別人的照顧。

當康寧不斷壓抑自己的真實需求時,別人就不會知道她需要什麼,沒有機會提供她想要的照顧。於是康寧就繼續經歷別人不會來照顧她的負面經驗,然後繼續深信自己不能期待別人的照顧,變成一個惡性循環。


▲圖片/Pexels

承認自己的期待、失落和渴望

如果康寧能夠想像以下的劇本,也許就有機會改變和子維的互動:

在婚後發現子維對於家務的積極性不如預期時,在承認對家務的標準同時,也試著和先生溝通自己的期待。一方面認清自己的責任,一方面不放棄讓先生了解她;尊重先生原本的個性,也讓先生有機會為了她改變。

在疲憊的時候,勇敢向先生提出「我需要你為我做什麼」。練習表達「我現在很累」、「我現在需要你的支持」,來取代「你為什麼都不做XXX」。承認自己被照顧的需求,勇敢為自己爭取。

放下凡事都要做好的信念,給自己一個耍廢的機會。允許家裡有些髒亂、先生用外送取代自己煮晚餐,家裡的碗一天沒有洗世界末日並不會來臨。

當你進入一段關係,卻發現伴侶和你期待的不一樣,你以為你所渴望的照顧、肯定、保護、支持、尊重可以從伴侶身上獲得,卻在一次次交手中發現似乎沒有那麼容易時,你肯定會有失望的感覺。

不過在婚姻裡感到失望就如喝水般正常,我們很難確保在一開始就遇到對的人,通常是在磨合當中,漸漸把對方變成對的人。

婚姻專家John Gottman 的研究指出,對關係有著高期待的伴侶,關係滿意度也會比較高。當伴侶不符合我們的期待時,放棄並不是讓關係更好的選擇。有期待並沒有錯,感到失望也沒有錯,我們需要的只是勇敢地承認自己的期待和失落,再勇敢地去冒險一次,為自己爭取想要的。爭取和抱怨的差別是,抱怨總是在說「你為什麼沒有做到」,爭取是「我需要你為我做什麼」。

一段有愛的關係,雙方都會願意為了對方改變。對方也許不如你的預期,卻可能比你原本想像的愛你更多。放下自己原本的期待,但保持對方會願意為了我調整的希望,這般看似矛盾的心態,反而是婚姻成功的關鍵。
閱讀完整內容
張老師月刊2023/6月 第546期

本文摘錄自‎

當伴侶和你期待的不一樣

張老師月刊

2023/6月 第5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