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 潤肺補氣不鬱悶

秋高氣爽,秋燥之氣伴隨早晚溫差,容易引發呼吸道及皮膚過敏,此時需注意滋潤肺陰、鞏固正氣,以增強自己的免疫力。

撰文/李昀真 圖片/Pexels


秋風起,白天仍熱,但夜間氣溫漸涼,濕度下降,氣候由熱轉寒,是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的時節。此時晝熱夜涼、天氣多變,寒涼與秋燥之氣最易傷肺,引發感冒、咳嗽、過敏、氣喘、或造成肺部疾病的復發與惡化。雖然Covid-19 新冠肺炎疫情已近尾聲,但許多民眾仍反覆確診,或殘留虛弱無力、咳嗽、頭暈等後遺症,因此秋季養生,最重要的就是保養肺部、守護呼吸道。

立秋從今年8 月8 日開始,8 月至10 月屬秋季,現在正值夏秋交替之際,天氣常常忽冷忽熱,空氣也較為乾燥,此時人體易受寒邪及燥邪侵襲,常見皮膚乾燥紅癢脫皮、咳嗽胸悶、鼻乾出血、便秘、反覆感冒等病症;秋日的蕭瑟也易使精神情緒較為低落,容易憂傷,導致失眠倦怠、食欲不振。建議讀者白天時多出門欣賞自然美景、利用植物散發出的芬多精療癒身心,入夜後則收斂陽氣、穩定情緒,練習早睡,滋潤肺陰、鞏固正氣,為即將到來的冬天儲備能量。

起居調養

早晚添衣手腳勿涼

秋季溫差變化大,應養成出門前先查閱天氣的習慣,確認當天早晚溫差及是否下雨、刮風,並帶上薄外套,利於隨氣溫調整衣著。中醫認為寒從足下生,若是冬天會手腳冰冷,或是平時容易打噴嚏、鼻過敏、鼻塞、流鼻水的人,此時要開始注意足部的保暖與循環,可以用手觸摸足踝內側,若足踝比手涼,應開始穿襪子、泡腳,並且要特別注意晚上睡覺時足部的保暖,趕在冬天之前,守護自己的陽氣。

秋日養陰潤肺

中醫認為秋季主肺,秋天時燥邪盛行,而在五臟學說中,肺為嬌臟,最易受燥邪侵襲,而肺華於皮毛,又與大腸相表裡,因此人體受到燥氣影響的,除了呼吸道之外,還有皮膚及大腸。呼吸道的乾燥表現為:口乾舌燥、乾咳、鼻癢過敏、氣喘;皮膚則因皮脂不足而乾癢發紅、脫皮起疹;大腸則因腸液分泌不足而導致便秘。

秋日的養生首重滋陰潤肺,以下提供4 個小方法給大家:

1. 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涼氣傷肺,養陰斂氣;早起則能舒展肺氣,提升免疫力,是秋季重要的養肺關鍵。

2. 攝取充足的水分並多吃滋潤養陰的食物:如白木耳、黑木耳、百合、山藥、杏仁、蓮子、秋葵、燉梨、蓮藕等。

3. 減辛增酸:《黃帝內經》提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辛味會耗散肺氣;酸味則能收斂肺氣、生津潤燥。所以秋季需少食蔥、姜、蒜、韭、椒等辛辣發散之物;可多食如山楂、葡萄、蘋果、楊梅、柚子、檸檬、水蜜桃、柿子、烏梅等酸味食物,其富含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和水分,可刺激消化腺體的分泌,有助潤燥和緩解便秘。

4. 多做腹式呼吸:練習腹式深呼吸,能使肺火不燥,增加肺活量,同時協調自律神經,促進情緒穩定,也能增進睡眠品質。

長新冠之後的補肺氣良方

確診之後,許多人都有長新冠的經歷:久咳、怕風、非常疲倦、感覺睡不飽且胸悶、頭暈,即使這些症狀漸漸改善,仍覺得比以前更容易著涼頭痛、打噴嚏、鼻塞。以中醫的角度,在「祛邪(新冠病毒)」之後,我們還需要做的,就是「扶正」—也就是補充正氣。

肺主宰全身的氣,其中負責保衛身體的,就叫「衛氣」,衛氣就是身體的免疫力,當衛氣不足時,就容易怕風、過敏、反覆感冒、體力差、手腳冰涼。如果有上述症狀,說明身體尚未完全康復,此時就需要好好補充元氣,才能在接下來的冬天抵禦寒氣,保持身體健康。

想要補肺氣,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 充足睡眠:每日盡量睡滿6 ∼ 7.5 小時,若睡眠不足6 小時,耗氣又傷陰。

2. 清淡但營養均衡的飲食:脾胃能消化吸收營養,轉化為身體的氣血,因此中醫說「脾胃為後天之本」,五臟六腑的營養,都要靠脾胃。

3. 少吃冰品冷飲:俗語有言「秋瓜壞肚」,身體虛弱時再吃生冷食物,易導致腹瀉,不只傷害脾胃的運化功能,也無法吸收食物的營養。

4. 適度運動:動則生陽氣,溫和地進行健走、有氧、太極拳等運動,微出汗即可,除了補氣之外,也有助腸胃蠕動及消化。

5. 常笑宣肺:笑能增進腦內啡、增強免疫力,可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疲勞,也是減輕抑鬱情緒的特效藥,不妨看看有趣的短影片,緩和心情。

秋季養肺穴位

合谷穴

取穴:手掌五指伸直併攏,大拇指與食指連接交會微微隆起之處。

主要功效:預防感冒、舒緩上呼吸道過敏、改善全身的氣血循環。

操作:左右手交替,3 ∼ 5 分鐘,一天2 次。

魚際穴

取穴:位於大拇指根部與手腕連線的中點,手心手背交界之處。

主要功效:清肺熱,舒緩喉痛發炎、聲音沙啞、喘咳。

操作:左右手交替,3 ∼ 5 分鐘,一天2 次。

鼻通穴和迎香穴

取穴:迎香穴位於鼻翼外緣的法令紋(約在鼻翼旁溝紋的中點處),迎香穴沿鼻翼外緣往上移動,和鼻軟骨的交界點就是鼻通穴。

主要功效:舒緩過敏症狀,增強免疫力。

操作:使用兩手手指在鼻通穴和迎香穴間來回摩擦約20 下,一天2 次。

秋季養生穴位

三陰交穴

取穴:腳踝內側最高點,往上三吋,即約四指寬的位置。

主要功效:可多生津液,減少口乾便祕等。

足三里穴

取穴: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三吋,即約四指寬的位置。

主要功效:可調理腸胃功能。

內關穴

取穴:手腕橫紋正中,沿著兩條筋的中間往上兩吋,約三手指寬處。

主要功效:可穩定情緒。

秋日潤肺茶飲

黨參麥門冬潤肺茶

材料:黨參8 公克、麥門冬8 公克、炙甘草6 公克、貝母4 公克、桔梗4 公克。

做法:將藥材洗乾淨後,加水800 毫升同煮,煮滾後轉小火煮10 分鐘,燜到溫涼,當茶飲用。

功效:補氣潤肺、止咳利咽。

秋季養生茶飲

玫瑰枸杞葚圓茶

材料:玫瑰、枸杞、桑葚、桂圓各少許。

做法:建議選擇有機食藥材,避免農藥殘餘,尤其是玫瑰花,栽種時可能使用較多農藥。藥材在煮茶之前先用水過一下,小火煮10 分鐘即可。

功效:玫瑰可以行氣解鬱,枸杞可以明目,桑葚能滋陰養血、生津潤腸,桂圓可養心安神,適合所有人飲用。

秋季養生料理

山藥枸杞蒸魚

材料:魚片300 公克、山藥絲120 公克、枸杞1 大匙、薑絲3 公克、蔥絲5 公克。

調味料:四季高純釀醬油2 大匙,再加上米酒2 大匙。

做法:

1. 魚片洗淨,分切小片排放至盤上,再鋪上山藥絲、枸杞和薑絲。

2. 淋上四季高純釀醬油和米酒,然後放入電鍋中。

3. 外鍋加1/2 杯水,按下開關蒸至開關跳起,取出撒上蔥絲即可。

備註:

山藥切開後,不適合久放,會容易氧化變色。所以製作此道料理時,建議山藥絲切好備妥後,就要立即料理。

製作時間:約15 分鐘

份量:2 人份

李昀真爾雅中醫診所創辦人,擁有中西醫雙執照,專長是針灸復健、美容減脂、內科婦科調理。 閱讀完整內容
張老師月刊2023/9月 第549期

本文摘錄自‎

秋高氣爽 潤肺補氣不鬱悶

張老師月刊

2023/9月 第5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