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購行為潛藏個資外洩危機,讓消費者無法安心下單。
資安業者指出,駭客大多是看準民眾對網路的高依賴度,選擇在購買力旺盛的送禮時節,如情人節、雙十一等,設下比平時更多的詐騙陷阱意圖牟利。

▲民眾在網購後,可能會收到附有假網址的詐騙簡訊,藉此騙取重要個資。(翻攝自165全民防騙網)
事實上,三月初就有消費者曾收到詐騙簡訊,內容為 「 【蝦皮購物】 您的帳號異常登陸 (錄) ,存在被盜風險,請立即登陸 (錄)賬 (帳) 號驗證修改個人資訊https://shopetw.xyz 」 ,短短幾行文字中就出現兩個錯字,且 「蝦皮購物」台灣首頁正確網址為 「https://shopee.tw 」 ,上述簡訊附的網址自然為假。如果不小心點擊進入網路釣魚頁面,還輸入個人資料,駭客就能藉此盜取銀行帳戶。這種釣魚頁面不只會發送簡訊,也可能出現在社群網站貼文裡,引誘消費者使用假的網頁或服務,騙取手機號碼、出生日期、住址、連絡電話等重要個資。

▲蝦皮購物在去年雙11當天,狂銷2億件商品,買氣十分驚人。
靠代碼 阻絕詐騙電話
刑事局調查發現,二○二○年度因個資外洩,而接到詐騙集團電話的案件中,以 「momo購物網」 三百八十三件最多,其次為 「小三美日」 二百八十三件、 「讀冊生活」二百七十五件、 「486團購網」 二百四十二件,以及 「HITO本舖」 二百零八件。

▲每逢購物節,供應商都會提前備貨,迎戰暴量的訂單。(示意圖)
其中,被列為高風險賣場第一名的 momo購物網,在去年雙十一當日銷售額突破新台幣三十億元,單日湧入千萬瀏覽人次,顯見樹大招風的電商平臺確實很容易成為詐騙集團目標。

▲駭客以「轉輪盤」的抽獎方式,誘騙消費者輸入個資。

▲每月推出各種促銷活動的momo購物網,吸引手滑族進站採購。(momo購物網提供)

▲針對假貨充斥現象,蝦皮購物推出「蝦皮直送」服務,為消費者把關正品。(蝦皮購物提供)
另一家本土電商 「PChome 24h購物」 則表示,為了保護消費者個資,不僅下單時以 「*」符號遮罩寄件人、收件人的姓名與地址,讓資訊變得不完整,包裹上的寄件資訊,也同樣以*符號替代個資,避免消費者沒有銷毀資料,就讓紙箱外流。
除此之外,PChome 24h購物主要採取線上客服,取代傳統電話客服,降低使用電話溝通的必要性。PChome24h 購物更強調,不會主動打消費者,以防止犯罪集團進行電話詐騙。
「台灣樂天市場」則指出,除了建立資訊安全管理系統,軟體開發過程中也會進行安全審查,消除安全性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