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店交流:跨越世代的青草茶怎麼喝

文字整理/何立翔 攝影/吳尚鴻


跨越世代傳承的青草茶,是臺灣早期風景中最獨特的常民滋味, 含括對信仰、對自然、對人際問候,從心理、身體至環境的關懷。傳統草本飲逐漸式微的今日,這杯日益難得的茶,究竟該怎麼喝,如何於現代延續先人與自然共存的智慧?

原址大稻埕永樂市場內、由「德河青草店」重新改名、改裝「姚德和青草號」,以及前身是龍山寺旁青草巷裡「濟安青草行」的「老濟安Healing Herbar」,藉著各自獨創新意持續發展,無獨有偶都已傳承至第三代,且讓兩店負責人王柏諺、姚勝雄聊聊,屬於自家草茶文化的傳承與進化。

Q:對自家青草店的童年記憶?

王柏諺(以下簡稱王):

老濟安是一九七二年由奶奶開始經營,早期的人都會用一點青草,加上龍山寺地緣關係,記得九十幾歲的外公說他在小時候還有看過藥籤。藥籤就是從廟裡求到的配方,人們會拿著藥籤到附近買青草,那時很多店因此生意不錯。小時候放學需要回家幫忙燃(hiânn/煮)茶。遇過有些因身體狀況想試試看喝個青草茶,也有帶宮廟提供的藥方過來的,也曾有日本人或講粵語的香港人專門帶著翻譯上門求方的。

姚勝雄(以下簡稱姚):

店最早是由我阿公姚德河在永樂市場裡開始經營,我小時候就是在永樂市場裡走跳長大。初中時市場改建,店也搬出來外面,那時算是第一家,跟現在的萬華一樣,以前也有一條青草巷。我們店傳到我現在至少也超過五十年了。阿公一開始在瑞芳九份那邊挖礦,後來遇見一位傳授他草藥知識的貴人,有了這個因緣才開店。


晶瑩剔透的蘆薈,也能成為青草茶系中一款美味飲品。

Q:自家青草茶配方與特色?

姚:基本的就是傳統的仙草、咸豐草、薄荷、珠仔草(甜珠草)這些元素,或是加入黃花蜜菜,提升一點芳香甜味。其實主要配方各家都差不多,重要是用量、比例上,各家習慣都會有點不一樣,風味各有不同。特色品項的話,我們家蘆薈茶不會帶皮下去一起壓榨,所以比較清澈不黏稠,而且茶湯裡有顆粒,是用手工一顆一顆切出來,切那個很辛苦哩,另外我們加的是蜂蜜,不是糖唷。

王:我們家青草茶配方跟其他家差不多,枝幹類像崗梅根、小南五味也很常見,我們還有放茵蔯蒿,其實很多都可以用,因店而異,有人加魚腥草,我們家就沒有。以前喝青草茶的大多是戶外勞動人士,因為長期在陽光高溫曝晒下幹活,整個人會很虛,汗流得少容易中暑,我們就會加薄荷去催汗,咸豐草則是比較屬於讓你有食慾。特色的話,應該是我們的客製療癒茶吧,是我們店內最常有人來體驗的品項。


Q:個人偏好的茶款?

王:其實是苦茶,苦茶對消化、代謝的保養相當實用,前提是你要喝得進去、能習慣那個味道。青草茶主要是比較偏紓壓、散熱、調節敏感飲食情況等基本訴求;苦茶的話像我們有時不小心因為熬夜或口味吃得太重,火氣上來,其實只要喝一下苦茶,或許就可以調整得不錯。

姚:我個人喜歡茅根茶,這個算是比較特殊款。古早人在沒有什麼疫苗、預防針可以打的年代,會用這茅根去燃茶來喝,被認為對身體機能比較好。這些年來我們推薦、介紹滿多客人飲用,回購率算滿高的,並不輸青草茶。

Q:對老濟安/姚德和的茶之印象?

姚:不太確定我究竟喝到的是哪一款,因為老濟安茶品項也不少,印象中滿特別的、有獨到的風味。我個人其實不會特地去買同行的茶回來試,如果剛好有去到店裡坐坐,奉茶一杯這種倒是有啦。真要講的話,每家的茶喝起來都不一樣,有的偏清爽、有的偏濃厚,有的味道偏重、偏苦、偏甜,這些落差就看各家手路,像我們家的調配比較平實,不太甜也不會苦,算是偏中和,不是永和喔(笑)。

王:記得之前店面轉型的活動有稍微交流過。我個人是去到全臺灣有青草店的地方,只要肚子裝得下,一定會喝喝看,好奇不同區位會放哪些不同的植物。迪化街、大稻埕一帶的青草茶印象中走比較清爽、順口的路線,可能早期地緣貿易興盛、人流大的關係,在奉茶、敬茶時想請人喝上一杯,如果弄得太苦怎麼入喉?順口感可能就是這麼來的吧,喝了不太會感到負擔、氣味較均衡,一般人幾乎都能愉快接受,這是我對大稻埕區青草茶的印象。


閱讀完整內容
鄉間小路2024/7月 第5007期

本文摘錄自‎

老店交流:跨越世代的青草茶怎麼喝

鄉間小路

2024/7月 第50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