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投資週刊 2022/6月 第2201期
全球難逃通膨壓力,祭出升息因應,國內金控業者大多看好升息後可望迎來獲利成長,大部分法人較為偏好受惠升息利多的銀行型金控,包括:中信金、兆豐金。
新新聞 2022/6月 第1842期
石斑魚是兩岸ECFA 早收清單當中第一個遭禁運的項目,讓長期依賴出口中國的石斑魚業者大受衝擊。不過,危機也是轉機,在失去最大市場之後,要拓展外銷、促進內需,需要產官學界再努力。
《財訊》 2022/6月 第662期
進軍台灣近六十年的養樂多已成為國民飲料,歷久不衰的原因,除了發揮日方的關鍵技術,做好品質管理外,「養樂多媽媽」銷售模式,也助長業績。
《財訊》 2022/6月 第662期
公開市場波動太大,上市櫃公司和頂端富豪紛紛將資產轉向私募基金,年化報酬率二○%起跳;但也有不少人受害,他們是被什麼話術迷惑了?
鏡週刊 2022/6月 第299期
歷經資產歸零、賠錢像喝水般的日子,在市場打滾十多年的老余,直到以觀察裸K、勤練一招「破底翻」並重複執行,獲利才開始由負轉正,如今終於晉升有殼族。實戰派出身的他說,交易是可以訓練的,但大道至簡,千萬不要塞入太多資訊到腦袋,這樣只會互相打架。
商業周刊 2022/6月 第1806期
在疫情蔓延,父母們口袋越來越薄,小朋友注意力也幾乎被3C產品吸走的時代,哪一間玩具公司不僅屹立不搖,甚至逆勢大幅成長?
答案是樂高(Lego)。
商業周刊 2022/6月 第1806期
以美國聯準會為首的各國央行加速升息,全球股市大跌,加上物價飛漲,在「高通膨」和「股市跌」雙殺下,不少人財富蒸發而縮衣節食,也造就出一批「緊縮難民」。
今周刊 2022/6月 第1331期
聯準會升息三碼,已經讓壽險業淨值瞬間噴發一兆元,如果今年共會升息十一碼,明年利率站上三%以上,壽險業要擬定哪些作戰策略,匍匐前進度過風雨?
台灣銀行家雜誌 2022年6月號 No.150
全球永續浪潮持續推進,人才荒隨之浮現,不僅政府法令規範要求,更需要與國際接軌,加上現行的教育體系中,永續管理相關科系不多見,在供不應求的情形下,ESG金融人力缺口極大。
全球中央 2022/6月 第162期
比利時的薪資會隨著物價調漲,今年通膨嚴重,薪資漲幅和頻率是數十年未見。然而企業尋求轉嫁人事成本的一大手段就是讓商品漲價,因此反過來又推升了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