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 2022/5月第1325期
專家預估,到五月下旬,國內新冠確診數高峰恐突破十萬,中研院士郭沛恩接受《今周刊》訪談,具體建議防疫政策調整方針,盼助指揮中心控制疫情。
今周刊 2022/5月第1325期
身處被戲稱為「慘業」的面板業,能夠掙脫產業循環、甚至此時此刻還能大舉擴產的元太,究竟怎麼從一度被迫關廠、被小股東質疑,最後燒出電子紙這口現在被各界看好的冷灶?
今周刊 2022/5月 第1324期
中租能源資深副總經理謝明宏,細數近期接觸的綠電買家,並分析企業使用綠電是條無法回頭的單行道,「只要開始買,就只會愈買愈多,綠電市場供不應求這件事,即將發生。」
今周刊 2022/5月 第1324期
今年首季,標普五百指數跌近六%,股神巴菲特展現「恐懼時貪婪」的投資哲學,一改過去兩年賣股作法,大買超過五百億美元股票。
今周刊 2022/4月 第1323期
魏德聖的每一次計畫,都在挑戰台灣電影製作的天花板。在疫情、資金不到位的雙重打擊下,他醞釀20年的《台灣三部曲》於去年8月宣布停拍。經過半年沉潛,動畫版三部曲將取代原來的實拍計畫,除此之外,他還要發行NFT,把故事說進元宇宙。
今周刊 2022/4月 第1323期
我國健保資料庫扮演關鍵防疫角色,過去貢獻六千多篇國際醫療研究,被視為救命資料庫,人權團體則認為,政府蒐集資料、不讓民眾退出,損害資訊自主權,有違憲之虞。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全美最受歡迎心理學家的14堂自我療癒課
多數人都有過對自己所想、所說或所做感到出乎意料的經歷,那一刻我們會突然發現,原來有些東西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醞釀」了很久。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情都會打破內心的平衡,讓我們意識到,自己其實對某件事早已累積了強烈的情緒。
今周刊 2022/4月 第1322期
即使台積電再度繳出史上最佳的成績單,市場還是不留情面地持續賣出半導體相關族群。半導體整體後市確實那麼差?還是市場短期的評價調整?
兩年的疫情,讓不少KY家具公司下市,為何台資公司峰源能挺過風暴,甚至創造營收新高?
今周刊 2022/4月 第1321期
淺田政志,號稱「史上最會拍家庭照的攝影師」,他透過自然紀實與角色扮演,將傳統正襟危坐的全家福照,打造出消防員、黑道世家等各種情境的紀念照,不僅獲得攝影界的芥川賞,他的故事還被拍成電影《淺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