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 第1791期 2022/第1791期
當中國年度目標只祈求能穩住增長、保就業民生,台商要如何面對又老又慢且債台高築的中國?一位在中國經商逾二十年的台商預告,當地方政府未來不能再以賣地做為財政收入,企業、台商,就成了下一個被剝皮拔毛的對象!
商業周刊第1768期
一場以綠色為名的風暴,正席捲中國台商,與成千上萬的本資、外資製造業者。九月二十六日一早,許多在蘇州、昆山地區的台商都突然接到中國政府一紙公文,載明將限制供電,要求廠商當天中午十二點開始,得立即停工四天至九月三十日。當地台商耳語著,此決策下得非常倉卒…
新新聞1770期
儘管中國官方積極宣導,但有不少台商懷疑中國疫苗的有效性。就有上海台商私下說:「科興疫苗的有效率只有五○%,這不是跟『筊杯』一樣嗎?」
商業周刊第1644期
台灣最珍貴的資產,還是人才。台灣擁有三十所亞太排名前三百大的大學,而且就學生人數而言,比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三國加起來都還要多,不但對台商有吸引力, 國際大廠如Google等,都來台獵才。
天下雜誌第691期
武漢返台包機事件,因為乘客名單與原定不符,在台灣社會掀起軒然大波。防疫必須理性,但遇到人性,考驗隨之而來。五個不同身分的家庭,分享他們面對同樣恐懼的心情。
時報周刊_No.2191_B
任誰也難料,崛起強盛中的大陸,竟因看不見的新冠狀病毒陷入軟弱,原本無懈可擊的蘋果全球供應鏈也隨之斷鏈;而在全球供應鏈角色吃重、經貿倚靠大陸的台資,科技、食品、百貨乃至電商,更是無一倖免。
完整還原包機過程 凸顯兩岸互信機制脆弱 原來,武漢台辦也不認識徐正文 武漢包機內幕重重,被有心人士攪局之後,覆…
時報周刊No.2190
台商包機返台議題爭論數日,台商會長在記者會上喊出「好想回家」後,對岸終於同意我方派機接回滯留武漢的國人,對無助、驚恐的台商及其他台灣民眾而言,終於可以離開高風險疫區,當然鬆了一口氣。基於人道與同胞立場,當然值得高興與支持, 但面對各種可能的危險,政府準備好了嗎?
對決病毒最前線
面對傳染病人,僅有薄薄的口罩保護他;面對無名病毒,手上只有難以確定的有限資訊,卻必須馬上做出攸關生死的決定。作者發現儘管造成疾病的是細菌或病毒,但導致疾病流行的卻常常是人。我們會犯錯,會把緊急事件政治化,而且從不考慮自己的行為會有什麼後果。
《財訊》587期
明年開始,台北將出現多家美國大學共同進駐的超級研究中心,未來台商要跟MIT、柏克萊合作,不必搭飛機,搭高鐵就行了,這個研究中心出現,代表台灣更有機會扮演區域研發中心的角色…